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967809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土液化防治及施工方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生科研实训读书报告题目: 砂土液化的防止对策与其施工方法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2014年 12月 15日砂土液化的防止对策与其施工方法摘要: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地震灾害严重,砂土液化是地震灾区经常发生的地基破坏方式之一。因此,在工程地质场地勘察与设计中,研究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成为最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砂土液化机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施工方法。砂土液化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方面:对地基砂土自身的改进;对建筑物自身进展耐液化设计改进,即结构改进措施。关键字: 砂土液化 液化机理 防治对策 施工方法 / 目录第一章 绪论21.1 概述21.2 砂土液化的危害2

2、2233第二章 砂土液化的机理与发生条件42.1 砂土液化的机理42.2 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55562.3 砂土液化的判别7778第三章 砂土液化的防止对策与其施工方法93.1 方法的选定93.2砂土改进措施91011121213133.3结构改进措施141414参考文献16第一章 绪论1.1 概述砂土液化是指饱水的疏松粉、细砂土在振动作用下突然破坏而呈现液态的现象,由于孔隙水压力上升,有效应力减小所导致的砂土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现象。其机制是饱和的疏松粉、细砂土体在振动作用下有颗粒移动和变密的趋势,对应力的承受从砂土骨架转向水,由于粉和细砂土的渗透力不良,孔隙水压力会急剧增大,当孔隙水压力大到

3、总应力值时,有效应力就降到零,颗粒悬浮在水中,砂土体即发生液化。砂土液化后,孔隙水在超孔隙水压力下自下向上运动。如果砂土层上部没有渗透性更差的覆盖层,地下水即大面积溢于地表;如果砂土层上部有渗透性更弱的粘性土层,当超孔隙水压力超过盖层强度,地下水就会携带砂粒冲破盖层或沿盖层裂隙喷出地表,产生喷水冒砂现象。地震、爆炸、机械振动等都可以引起砂土液化现象,尤其是地震引起的围广、危害性更大。1.2 砂土液化的危害饱和砂土液化危害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饱和疏松砂土因振动而趋于密实,地面随之下沉,结果可使低平的滨海地带居民生计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生活。地震时烈度为度的汉沽区富庄大围下沉,原来平坦的地

4、面整体下沉达1.6-2.9m。地震时砂土中孔隙水压力剧增,当砂土露出地表或其上覆土层较薄时,即发生喷砂冒水,造成地下掏空,地表塌陷。我国海域和两次震,均导致了附近滨海冲积平原大面积喷砂冒水。喷出的砂水混合物高达3-5m,形成了许多圆形、椭圆形陷坑,坑口直径3-8m。持续的地震会使砂土孔隙水压力升高,而导致土粒中有效应力下降。当有效面积趋于零时,砂粒即处于悬浮状态,丧失承载能力,引起地基整体失效。斜坡上假设有液化土层分布时,地震会导致液化流滑而使斜坡失稳。有时场地地面极缓,甚至近于水平也发生滑移。如:1974年美国圣菲尔德地震滑移地段,地面坡度只有2度。而地震时,河东区柳林一带的严重滑移,那么为

5、水平场地。第二章 砂土液化的机理与发生条件2.1 砂土液化的机理饱和松散的砂土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急剧的状态改变和强度丧失,导致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此即所谓的液化现象。饱和砂土是由砂和水组成的复合体系,在振动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取决于砂和水的特性。容易液化的土通常是没有或很少黏性的散体,散体主要靠颗粒间的摩擦力维持自身的稳定和承受外力,这种摩擦力主要取决于粒间的法向压力。对砂土的骨架来说压力是个起稳定作用的因素,而粒间剪力那么相反。饱和砂层受到外力时,砂与水共同承当和传递,如下式: 1式中为由外力引起的总应力,为砂骨架所承当的应力,水只承受其本身的压力,为水中产生的应力,称为超孔隙水压力

6、。可以用一下模型来分析液化的过程如图1。图1 砂水复合体系模型图中a图代表饱和砂土在地震之前的状态,一般饱和砂层在外力作用下,不存在超孔隙水压力,砂结构已经稳定,全部外力由砂骨架承当。就是说,超孔隙水压力为零,而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b图代表在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状态。在地震作用下,砂粒产生滑移,把一局部原来砂骨架承当的力转移给孔隙水,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增加和有效应力减少。有效应力减少便引起砂骨架的回弹。由于地震作用历时短以与其它原因,孔隙水来不与消散,实际上可看做是不排水情况。又由于水的体积可看作不可压缩的。对于砂骨架来说,它恰好起到了图c所示刚性支座的作用。水实际上不可压缩,因而砂骨架体积

7、不变,水实际上不可承受剪力,全部剪力势必由砂骨架承当。这样便导致在地震作用下,砂粒滑移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应力减少砂骨架回弹这一现象的发生。地震动力是一种循环作用,在每一次循环中,又砂粒滑移引起的体积减少,在数量上都等于由回弹引起的体积增加,这一过程持续到可恢复的弹性应变能完全释放为止,一旦可恢复的弹性应变能完全释放,即产生液化。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由于砂结构的总体积保持不变,砂骨架孔隙的体积也没有改变,而是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这就意味着饱和砂土抗前强度的丧失。地震过后,由于喷砂冒水和其它途径的排水,超孔隙水压力总要消散的,于是砂层在原来的压力下又重新固结,逐渐到达稳定状态,如图c所示。这时,砂

8、层中超孔隙水压力又恢复到零,整个外力又重新由砂骨架承当,即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这些都和地震前的稳定状态一样,不同的是砂骨架经过地震动力的扰动后,固结后砂层要较之前趋于密实,表现为地面下沉。2.2 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砂土液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它的产生、开展和消散主要是由土的物理性质、受力状态和边界条件所制约。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有三大类:一是动荷条件;二是埋藏条件;三是土性条件。动荷条件主要指的是振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振动强度以地面加速度来衡量,振动强度大,地震地面加速度就大,一样条件下的饱和砂土层就容易被液化。振动持续时间长,往往意味着往复加荷次数多,反之那么少。因此地震持续时间越

9、长,砂土越可能被液化,在地震地面加速度一样的情况下,持续时间短不液化的砂土层,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振动后可能会发生液化。理论上讲,上覆土层厚度较大时,上覆土重有效压力越大,假设使其下部砂土层液化,那么需要砂土层能够聚集起较大的超净孔隙水压力以承当上覆土层重量,而上覆土层厚度较小时,砂土层只需具有较小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即可顶托起上覆土重。因此,埋深大的饱和砂土层较埋深浅的饱和砂土层难于液化。上覆土层的透水性是影响其下砂土层是否发生液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上覆土层透水性大,那么饱和砂土层受到震动作用时,砂土层中的水就会通过上覆土层排出,超静孔隙水压力很快就能消散了,很难在砂土层中聚集起使砂土液化所需的超

10、静孔隙水压力条件,砂土层一般不会液化,只有上覆土层透水性较弱,从砂土层下部上来的水才有可能在砂土层上部聚集起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不易消散,才有可能发生液化。遭受过历史地震的砂土比为遭受地震的砂土不易液化,但曾遭受过液化又重新被压密的砂土却较容易重新液化。不同粒径砂土的室试验研究说明:粗粒砂土较细粒砂土更难与液化。其原因有二:第一是粗粒砂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从表1可以看到:随着砂土粒径减少,茶平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变长。其中,平均粒径0.15mm的砂,超静孔隙水压力停留在常数的时间为35s,平均粒径在0.1mm左右的砂土抗液化能力最差。第二组是粗粒砂较细粒砂更难于液化悬浮状态。不均匀系数越小,

11、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液化。表1 不同粒径砂土超静孔压消散时间砂土的相对密度,值在0-1之间变化,通常值越接近于1,那么e越接近于,说明砂土层越密实。通常,相对密度越大,砂土越难液化。据室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当加速度为0.2g,假设相对密实度到达62.5%时,砂土一般不液化;当加速度为0.4g。假设相对密实度到达66%以上时,砂土一般不液化;当加速度为0.5g,假设相对密实度到达66.5%以上时,砂土一般不液化。初始孔隙比与相对密实度对液化的影响趋势是一样的,初始孔隙比越大,相对密实度越小,那么孔隙水压力传递越快。在不排水条件下,超孔隙水压力累积越快,砂土越易液化;相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实度

12、就越大,超静孔压力累积越慢,砂土就越不容易液化。渗透系数k越大,砂土渗透性越好,有利于排水,孔隙水压力易于消散,能减少砂土液化的可能性。砂土结构性主要是指砂土颗粒排列和胶结程度。原状土比结构破坏的土更不易液化,老砂层比新砂层不易液化。对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砂土进展单剪液化试验,分析前期固结压力对液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固结程度越高,所需的往复应力峰值与加荷次数越大。砂土越不易液化;反之,固结程度越差,砂土越容易液化。2.3 砂土液化的判别从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与地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饱和粉、细砂与粉土先进展初步的判定。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判定有液化可能性的,须进一步判定并给

13、出液化等级,主要有以下方法: 标准贯人试验判别; 静力触探试验判别; 剪切波速试验判别; 土的相对密实度判别。6地震液化是由多种因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埋深条件、地下水位、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和外因地震动强度、频谱特征和持续时间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各种判别液化的方法都是经历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如标准贯人试验本身的试验方法就不够标准,其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地层厚度划分的准确性、标贯试验操作的规性、钻杆长度的准确性与钻杆的型号等,因此标贯试验击数的离散性较大,但液化判别公式抗震规公式是在屡次地震实测根底上建立起来的经历公式,因此标贯试验判别还是最根本的方法。但行业规、地方性规、勘察规等都

14、列出了用静力触探、剪切波速试验判别液化的经历公式,这些测试比拟标准稳定,因此液化判别应强调“综合判别。由于用标贯试验判别液化时离散性较大,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强,因此规规定每个场地判别液化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 个,需作判别的土层中,试验点的竖向间距为10 m15m,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 个。判别过程中首先要分好土层,如同一层土中的试验点判别结果只有少数点一般控制在14 比例判别为液化,那么可认为这层土为非液化土层;反之为液化土层,然后按钻孔纵向同一钻孔、几层土计算液化指数,计算过程中如果横向判别确定为非液化土层,那么在竖向计算液化指数时可不考虑这土层的液化问题。这就是液化判别中的先横后纵的判别方法。第三章 砂土液化的防止对策与其施工方法研究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的重要目的是预防砂土液化,减少由它造成的危害,减轻砂土液化造成的损害的措施可分为两类:1对地基砂土自身的改进:通过改进砂土的性质,加强土的抗液化能力,积极预防砂土液化的生产和开展;2对建筑物自身进展耐液化设计改进,即结构改进措施:对没有进展地基处理或未到达预定效果的液化地基,通过加强结构的抗液化能力,预防结构破坏。3.1 方法的选定选定方法时必须考虑以下条件:地基条件。改进深度:改进深度的地层成层状态;细粒土含量;在原地基上砂土液化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施工条件。附近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