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省工程建设规 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 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of Thermo-Environment &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JiangsuProvinceDGJ32/J 71-2008 20XX3月1日实施目 次 1 总则 ………………………………………………………………2 术语、符号………………………………………………………3设计指标 ………………………………4建筑热工设计的一般规定………………………………………5围护结构的规定性指标 ………………………………………6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7 采暖、空调设计 ………………………………………8太阳能利用…………………………………………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附录B 窗的传热系数 …………………………………附录C建筑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附录D 主导材料与计算参数 …………………………………附表E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值 …………………………………附录M 本标准用词说明………………………………………1.总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的方针政策,改善建筑物室热环境;提高我省居住建筑物采暖、空调降温等方面耗能的使用效率,特制订《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通过建筑设计和采暖与空调降温设计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建筑节能率达到规定的水平 我省居住建筑节能应达到50%的水平,有条件时宜达到节能65%以上 1.0.2 本标准规定了我省围居住建筑室热环境标准、能耗标准及节能设计原则和要求 1.0.3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4 建筑节能设计应包括以下过程: 1〕 建筑设计满足本标准节能设计的一般性规定; 2〕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符合本标准的围护结构规定指标或建筑物综合能耗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指标; 3〕 采暖空调设计符合本标准要求 1.0.5 按本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2.术语、符号 2.1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系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自然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使建筑物的采暖与空调降温能耗降低到规定水平;同时,当室不采用采暖与空调降温措施时,仍满足一定居住条件的建筑物 2.2 采暖期天数 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天数称为采暖期天数,单位:d。
2.3 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 当地气象台〔站〕冬季室外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的累年平均值,单位:°C 2.4 空调降温期天数 累年日平均温度高于或等于26°C的天数,称为设计计算用空调降温期天数,单位:d 2.5 空调降温期室外平均气温 当地气象台〔站〕夏季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或等于26°C的累年平均值,单位:°C2.6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在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全部房间平均计算温度为18°C,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消耗的、需由室供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单位:W/m2 2.7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 在设计计算用空调降温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全部房间平均计算温度为26°C,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消耗的、需由室空调设备提供的制冷量,单位:W/m2 2.8 建筑耗电量指标 在设计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全年消耗的电量,单位:kW·h/m2 2.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通过1 m2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W/。
2.10 围护结构传热阻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倒数, 单位: m2·K / W 2.11 热惰性指标〔D值〕 表征围护结构阻止热量传递和对温度波衰减程度的无量纲指标对单一材料围护结构:D=RS;对多层材料围护结构:D=∑RS式中R为围护结构材料层的热阻,S为相应材料层的蓄热系数 2.12 建筑物体形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层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空调降温的楼梯间隔墙及户门的面积 2.13 窗墙面积比 窗户洞口面积总和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总和的比值 2.14 遮阳系数Sc 遮阳系数:在窗户洞口面积围,在夏至日通过外门窗进入室的辐射能与该围总辐射能的比 2.15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 表征建筑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的能力的无量纲指标,是一个小于1的系数2.15 被动采暖 不通过专用采暖设备,只利用外部辐射得热和室得热,提高室温度的做法 2.16 气候分区 我省市、市属寒冷地区,其余各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3. 设计指标 3.1 室热环境设计参数应满足下列条件 1.冬季采暖建筑室平均温度不低于18°C ,换气次数为1.0次/h 。
2.夏季空调建筑室平均温度不高于26°C,换气次数为1.0次/h 3.冬季被动采暖建筑室平均温度夏热冬冷地区不低于12°C,寒冷地区不低于10°C 4.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表面温度不高于35°C 3.2 建筑物通过采暖与空调降温措施,使室热环境达到3.1的第1、2条的条件要求时,其建筑物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表3.2规定的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指标之和表3.2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空调耗冷量、耗电量指标 采 暖 期空 调 降 温 期地 区耗热量指标 qH耗电量指标 qE·H耗冷量指标 qR耗电量指标 qE·R夏热冬冷22.014.223.512.5寒 冷24.515.821.59.73.3 按节能65%标准设计时, 建筑物通过采暖与空调降温措施,使室热环境达到3.1的第1、2条的条件要求时,其建筑物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表3.3规定的采暖耗电量与空调耗电量指标之和表3.3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空调耗冷量、耗电量指标 采 暖 期空 调 降 温 期地 区耗热量指标 qH耗电量指标 qE·H耗冷量指标 qR耗电量指标 qE·R夏热冬冷16.110.416.28.8寒 冷18.011.614.06.3采 暖 期空 调 降 温 期地 区耗热量指标 qH耗电量指标 qE·H耗冷量指标 qR耗电量指标 qE·R夏热冬冷寒 冷4.建筑热工设计的一般规定 4.1选址 宜选用有良好日照和自然通风条件的地块,不宜布置在洼地。
4.2 布局 1.建筑群体的平面和竖向布局,宜采用交错排列、斜、坡地台阶排列等形式不宜采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周边式和混合式布置形式; 2.有条件时,宜引入水陆风或山谷风以改善居住区的夏季热环境避开冬季北向风口地段 4.3 朝向 宜为南偏西5°至南偏东30°之间 4.4 日照 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按《省住宅设计标准》及"省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日照环境执行冬至日底层南向房间宜保证日照时数1小时以上 4.5 绿化 宜在建筑物需要遮阳部位的南侧或东西侧配置树冠高大的落叶树,或采取屋面绿化、墙面绿化措施建筑物周边场地绿化等应满足规划要求5.围护结构的规定性指标 5.1 体形系数 5.1.1节能建筑设计应采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减少外表面积节能建筑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表5.1.1的限值以下表5.1.1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表5.1.1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地区建筑层数≤3层4~5层6~8层9~11层≥12层夏热冬冷地区≤0.55≤0.45≤0.40≤0.35寒冷地区≤0.52≤0.38≤0.33≤0.30≤0.265.1.2如果体形系数不满足表5.1.1的规定,则必须按照第6章的要求进行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判断。
5.2 屋面 5.2.1 各地区屋面屋面传热阻、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 各地区屋面传热阻限值R0 〔m2·K / W〕、热惰性指标D地区建筑层数≥12层6~11层4~5层≤3层D≥32.5≤D<3D≥32.5≤D<3D≥32.5≤D<3夏热冬冷1.261.421.261.421.672.00寒冷1.672.002.403.005.2.2建筑按节能65%设计时,屋面屋面传热阻、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 节能65%设计时,屋面屋面传热阻R0 〔m2·K / W〕、热惰性指标D 地区建筑层数≥12层6~11层4~5层≤3层D≥32.5≤D<3D≥32.5≤D<3D≥3D≥3夏热冬冷≥1.67≥1.67≥1.67≥1.67≥2.00≥2.22寒冷≥2.00≥2.40≥2.88≥3.405.3 墙体 5.3.1. 各地区墙体传热阻、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5.3.1的规定5.3.1. 各地区墙体传热阻值不应小于表5.3.1-1或表5.3.1-2规定的传热阻限值若屋面传热阻值不满足表5.3.1-1或表5.3.1-2的规定,则应按照第6章的要求进行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判断。
夏热冬冷地区墙体传热阻限值〔m2·K / W〕 表5.3.1-1朝向太阳辐射吸收系数≥6层4~5层≤3层1.6≤D≤2.52.5≤D≤4.0D>4.0D≤2.52.5D>4.0D≤2.5D>2.5南--1.000.691.000.830.741.251.00东西≥ 0.600.800.731.000.831.25<0.600.690.830.741.00北--0.830.741.000.831.0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板或外挑楼板、与非封闭式楼梯间相邻的隔墙同北墙分隔采暖空调居住空间与非采暖空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