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9657429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自从上世 纪以来继原材料、产品市场竞争之后的第三次竞争焦点,因而,金融体系 健全性及金融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但由于金融所特有的货 币信用经济属性,决定着其中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比其他任何一种资源 配臵机制都来得大,即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 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关 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场的效率。实际上,由于金融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社 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当 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一、对现代市场经济中

2、金融风险的几点认识( 一) 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 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臵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 的流动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 互结合,因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整个实体经济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但金融资本的集中,也使其人为操纵因素与投机意味愈加浓烈,尤其是以 金融资本为直接经营对象的“金融创新”形式的发现与广泛使用,致使金 融资本极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如果失去了产业资本的广泛支撑, 金融资本营运的不确定性及其决定的风险也就更大。这说明,现代市场经

3、济本身所带有的市场性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资本的日益集中也变得集中化 了。问题的关键是,一旦当这种集中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会造 成金融资本营运的中断,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 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 1997年以来由货币危机引发的金融危 机,最终导致了某些国家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混乱,就是有力的 证明。(二)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除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所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外,随着以自由化、 国际化、一体化以及证券化为特征的全球性金融变革趋势向各个国家的漫 延,普遍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应,也使各国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与监管 能力在对这种趋势的

4、反应中变得日益突出与重要。但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甚至尚未建立的基础上,就片面地以金融自由化与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来带动经济发展,使高度市场化的金融制度与市场化程 度较低的实体经济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磨擦与冲突,这种体制因素所导致的 不协调与不确定性的增大,就使得以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与犯 罪风险为主要内容的一类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动荡与金融危机的潜在隐患。 在对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予以回顾时会发现,随着金融变革的进展,金融法 律经历了一个由开始时强调管制到后来强调监管以及再后来的放松监管的 过程,但发达国家的“放松监管”强调的是在利率自由化与金融市场国际 化过程中的“有效监管”

5、。在新兴市场化国家与地区,“放松监管”变成 了消极的“不加监管”,明显的表现是,金融立法滞后,相关法律制度不 健全,监管体系支离破碎,透明度不够,监管效率低下。这种状况,加剧 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三 )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同政府财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尽管要求政府减少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影响较 大,但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资本规模的日趋扩张, 金融部门的“外部性” 也越来越明显,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会涉及到大量产业企业与家庭的利益 损失,因而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金融机构,这种“外部性”的扩展 已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准公共部门”,金融产品的经营也就成为一 种“准公共产品”

6、的营运。如此情况下,就不能不与政府财政有关。事实 上,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动荡,没有哪一个不是由政府财政作为最后危 机解决者的,至于解决的效果如何,能否制止危机的进一步漫延,则要视 各国财政实力而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已有 100 多个国家发生了 严重的金融问题,这些国家为解决这些问题所直接耗费的资金高达 2500 亿美元。这说明,没有强大坚实的财政基础,就不可能有稳健可靠的金融 市场,也就没有切实的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二、对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快以及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日益开放 的国民经济中金融资本的集中趋势明显,也必然伴有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

7、以下是对我国金融风险隐患中主要因素的分析。(一)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格局以银 行的直接融资为主,在统一利率政策指导下,对支持企业不断增长的投资 需求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 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对银行的日常经营干预较大,不仅信 贷资金的经营带有“半财政”性质,而且扭曲了银企关系;在近几年的企 业资产重组过程中,逃、废债现象严重,这无疑加重了银行的压力。长期 积累的结果,便是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较大,风险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份额 超过 40%(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应收未收利息数额较大

8、。其中,由于 我国财政集中的国民收入在过去的 20 年间逐年减少,财力较紧,因而对国 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补充较少,使其资本充足率较低,影响了抵抗风险的 能力;其他综合性商业银行,在 80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的高通胀时代,高 息揽储现象严重,相互融资较乱,信贷资金运用的约束性较差;由城市信 用社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城市合作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过去的一些信 用社乱集资现象严重,亏损较大,使其营运隐含着较大风险。( 二 )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 我国的非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以及 保险公司等。信托投资公司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总行与 分支行建立的规模较

9、为庞大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进行清理前的 1995 年底,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信托投资公司共有 393 家(其中地方性公司为 369 家),资产运用额仅次于当时的国家银行与城市信用社。这类机构在 发展中演化为“金融百货公司”,不但与商业银行一样从事存贷款与投资 业务,也大量染指证券经营业务。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导致金融信托机构 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资产增加。据人民银行统计,许多公司的逾期待收贷 款占贷款总额的 50%以上,一些公司净资产为负数;全国所有信托投资公 司的帐面统计资本充足率为 6%,有些机构的这一指标为负数。 成为当前金 融风险主要隐患之一。证券公司作为新兴证券市场上的中介机构, 在

10、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之前, 设臵较为混乱,不但数量众多,与证券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很不适应,造 成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和对证券经营市场的垄断局面,影响了市场的效率; 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证券业财务会计制度,监管滞后,使这些机构经营 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大量证券经营机构通过各种渠道从商业银行拆借 巨额资金,申购新发股票和进行二级市场炒作,不仅使股票一、二级市场 不公正交易严重,而且将资本市场风险传导到货币市场,危害商业银行的 正常经营;随着参与证券市场投资人数的增加,各家证券经营机构吸附大 量支付保证金,由于没有纳入统一的渠道进行监管,几乎没有一家证券经 营机构不挪用这部分资金头寸用于自营业务的,其中隐

11、含的风险是绝对不 能忽视的。与此同时,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在各家公司片面追求保费收入 的过程中,不乏随意利用保单圈套社会资金的较混乱现象。而由于法规制 度和现实市场环境的限制,迅速聚集的保费资金没有适当正常的投资渠道, 这其中的风险积累也值得重视。(三)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臵所隐含的风险金融资源基本上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的直 接融资渠道配臵的。就我国目前间接金融配臵看,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 的支持不够,而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非国有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但直接金融资源配臵却并未 适应这种国民经济格局的变化,银行信贷政策基本没有

12、考虑个体私营企业 的需求,按 1997年底的余额计算,全部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贷款占各项贷 款总额 6.75%,对三资企业的贷款占 2.52%,对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单位的 贷款占 0.52%,国有企业贷款占到 90%左右,但国有企业仅占全社会总产值 的 1/3 左右,融资与产值贡献率极不协调。这说明,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 资金在效率相对低下的环境中运行,如此信贷资金配臵,不仅不符合经济 增长格局的要求,而且孕育的金融风险也值得关注。三、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优势从我国能够顶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一事实 看,我们对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不同于已受到危机冲击的大多数新兴

13、市场化国家与地区的是,我国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对防 范外来金融风险冲击是位居优势的:(一)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较好虽然我国利用外资数量巨大,最近五年来吸引与利用外资 2000多亿美 元,但基本上是长期的直接性投资,这不仅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且没有短期资本投资冲击的问题。(二)外汇体制改革有着坚实的基础1994 年开始的外汇体制改革,为防止大量投机资本的入侵奠定了基 础;尽管后来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 8 条款,实现本国货币经常性 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这是在我国外汇储备已比较充足的基础上所作的改 革,因而是有坚实保障条件的。(三)与国外金融机构建立巩固的合作框架我国主要加强同世界与亚洲

14、开发银行的合作,经过努力,从这两个国 际金融机构争取了大量贷款,并全部直接投资到产业部门、能源与运输系 统的改造、农业发展、环保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与此同时,在争取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贷款中,我国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并未因此受到 人家的牵制,主动性较大。(四)对外开放立足国情我国在积极推进对外开放进程中,始终立足于国情,根据国内市场的 实际发展状况与监管能力,谨慎行事,比如,我国政府已确定只有当中央 银行的监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考虑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这对我国防范国际金融投机势力的冲击是至关重要的。(五)抵抗金融风险的基石我国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币币值稳定

15、,人民群众 信心充足,这是我国抵抗金融风险的最根本力量。四、防范与化解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的建议 我们既应对主要的金融风险隐患有明确足够的认识,又应在吸收他国 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发挥已有的优势,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对金融风险 的防范与化解能力。对上述各种主要金融风险隐患应予以高度重视,在继 续充分发挥我国特有优势的同时,切实采取措施予以防范与化解。(一)加快体制改革、盘活银行不良资产 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盘活银行不良资产。1998 年财政部发行了 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 使其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应 当加快商业银

16、行体制改革,按商业银行法规定,切实落实分业经营、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强化约束机制等改革措施;在对银行信贷资产按风险 标准分类(即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并予以有效管理,加大对不良资产存 量进行重组与清理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 业改革,理顺银企关系。经过改革至少能够解除目前困扰银企关系的信息 约束问题,使银行与产业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上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实体, 从资产营运效益出发,银行努力寻找值得贷款的企业,企业也可自由选择 能够给予贷款的银行,在这种基于效益基础上的相互寻求对象的过程中使 信息畅通,以求信贷资源配臵效率的提高。(二)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于问题较多的信托投资公司,在清理的基础上坚决与各级政府部门 脱钩,杜绝经营资金的财政化;基于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机构问题关 注较多,国际金融动荡尚未平息,为了避免引起过大的波动及对信心的消 极影响,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清理应慎重,主要应按金融信托的应有原则积 极进行改组,尽量实行平衡过渡。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