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5.50KB
约99页
文档ID:47964787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1/99

全书备课【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一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减法、11-----20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70课时1、 数一数………………………………………………约1课时2、 比一比……………………………………………… 约2课时3、 分一分………………………………………………约3课时4、 认位置………………………………………………约2课时5、 认数(一)…………………………………………约10课时6、 认识物体……………………………………………约2课时7、 分与合………………………………………………约6课时8、 加法和减法…………………………………………约21课时9、 认数(二)…………………………………………约8课时1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约10课时11、 期末复习……………………………………………约5课时第一单元 数一数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单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10以内各数,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小朋友,平时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数,比如,你家有几个人?你今年几岁?你家的号码是多少等等从今天开始,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习很多很多数,还要学习很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老师希望大家上课时爱听讲、爱动脑,努力学好数学知识,越学越聪明,愿意吗?二、教学新课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2、自己探索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4、实物操作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表示三、拓展运用1、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2、游戏师出示一张10张卡片(卡片里的人或物体可以用1至10这些数来表示)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时,南大组的小朋友闭上眼睛,北大组的小朋友看图拍手,然后由南边的小朋友进行猜数,然后交换四、小结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总结评价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第二单元 比一比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单元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轻重(教科书第4-5页例题,第5-7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教学具准备:主题图、光盘及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校园里看一看出示例题情境图)这是校园里美丽的一角,你么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发言先举手教师指名发表意见)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比一比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2.比高矮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3.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1.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4.“想想做做”第4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第三单元 分一分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单元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分一分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科书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看见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

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6、小结: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