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导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962254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羽之死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羽之死导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之死导学案高二级 语文 王菊红学习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 决疑 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 、搜集关于项羽的资料,了解项羽其人。2 、分析项羽悲剧的原因,一分为二地评价这一人物形象。3 、鉴赏作者高超的写人艺术。(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朗读法;比较法;总结法;举一反三法。 )学习重难点:1. 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

2、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时数 :二课时知识链接1 故事背景:公元前 206 年 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 12 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 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之会,封 18 人为诸侯王,自封 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都南郑。 “鸿门宴”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 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 203 年秋, 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 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 “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 邦也准备西归。后在韩信、彭越等人的帮助下,

3、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 ,项羽突围 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2 、相关史料:(1)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x u),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一一史记淮阴侯列传注:呕呕:和悦的样子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2)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 而东。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项羽乃召 黥布、蒲将军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一一

4、史记项羽本纪(3)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4)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 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 为我擒也。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内容要求:1、课前预习时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2、设疑、解疑

5、:课前预习时将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记录下来,通过课堂上提问、小组间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整体把握】梳理基础知识(1 )垓()下(2 )虞()姬(3)乌骓()马(4)歌数阕(5 )和()之(6)麾()下(7 )溃()围 (8)骑能属(9)田父()(10)绐()(11)自度()(12)刈( )(13)披靡()(14)瞋()目 (15)王()我(16)十余创(17)王翳()2、实词(1 )项王军壁垓下。(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3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4)力拔山兮气盖世。()(5)时不利兮骓不逝。()(6)虞兮奈若何。( )(7 )歌数阕。()(8)美人和之。()(9 )项王

6、泣数行下。( )(10)左右皆泣。()1、 注音)者)(11)莫能仰视。()(13)直夜溃围。()(15)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17)田父绐曰。()(19)复引兵而东。(21 )然今卒困于此。()(23)刈旗()(25)汉军皆披靡。()(27)地方千里。()(29)无以渡()(31)籍独不愧于心乎?(12)麾下()(14)驰走()(16)骑能属者百余人。(18)以故汉追及之。(20)项王自度不得脱。(22)今日固决死。(24)期山东为三处。(26)辟易数里。(28)愿大王急渡。(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32)吾知公长者()(3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情节梳理:1本文多场面

7、、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第一学时一、课刖导入播放屠洪纲演唱的霸王别姬。为天下社稷,项羽是人杰;为天下苍生,项羽不愧是英雄。但是,不可否认,项 羽也有自身固有的缺点,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我们已经在鸿门宴中了解 了项羽,今天我们再扩展阅读:项羽之死 这篇鸿门宴的续集。屏幕:项羽之死司马迁、检查预习 (投影)以明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垓下(gQ i)乌骓马(zhu i)数阕()美人和之(h B.麾下(hu i)五千骑(q )i田父(f斩将刈旗(y )iC.自度(du 0能属

8、者(zh u)溃围(ku )瞋目叱之(ch e n)D.舣船(y i)十余创(chu nn g)披靡(m i)怜而王我(w cn g2、情节梳理: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 些?地点:垓下、东城、乌江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事件:垓下之围被困东城东城溃围乌江自刎三. 自主研读与探究(一) 研读第一段:1、叫一学生朗读第一段。2、疏通第一段内容(要求:结合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自行解决下列问题,然后叫四位同学展示个人成果,其他 学生订正,教师适当总结。投影展示)知识积累1、重点字词:是何楚人之多也()常幸从()虞兮虞兮奈若.何()美

9、人和之()2、词类活用:项王军壁垓下 ()夜闻汉军() 项王泣数行下()3、古今异义词: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今义:)4、翻译句子:(1)虞兮虞兮奈若何!(2)项王则夜起,饮帐中。(3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4)项王泣下数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问题探究学生集体诵读该段。合作讨论以下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出评价和总结(1) 、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 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4)、本段为了表现项羽的性格,运用了

10、什么表现手法?(二)、研读第二、三段:(投影展示下列知识内容,让学生速读课文,分组限时讨论解决问题,小组互相纠正。)【知识积累】 1、重点字词:直夜溃围 ()田父绐曰“左”()骑能属者(以故汉追及之() ( )项王及复引.兵而东 (项王自度.不得脱()所当者破()斩将,刈旗(然今卒困于此()期山东为三处()汉军皆披靡辟易数里()亡其两骑耳()骑皆伏曰(2、词类活用:直夜溃围南.出 ()复引兵而东.()身七十余战()此天之亡我()3、古今异义词:愿为诸君快战(古义:)(今义:)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4、翻译句子:)( )(1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2) 骑能属者百

11、余人耳(3)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合作探究诵读二、三段,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教师点拨总结(方法指导:特别要画出对项羽的描写语句。)1.2这二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2项羽轻信农夫的话,从中说明了什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3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若有,请写出两点。4、.第三段一共写了哪三次行动?5、.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6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四、本课总结语如果说在垓下之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情善感、铁骨柔肠的项羽,那里在二三段中我 们则看到了一个直率自负又骁勇善战的项羽。项羽的性格还有哪些方面导致了他乌江自

12、刎,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五、板书:情节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次行动细节 :四面楚歌慷慨悲歌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性格:多情善感自负直率骁勇善战六、作业1、搜集关于项羽的资料,了解项羽其人。为下节课分析项羽性格做准备。2、课前预习第四自然段,要求: 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七、总结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既不能一味强调字词句的翻译,也不能脱离“文”而只谈思想内容, 把“文”和“言”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探究文言字词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 我认为效果更佳, 应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第二学时教学重难点:结合课后习题,分析项羽形象一、概述上节课的

13、内容,导入新课二: 疑难字词句提点:【知识积累】1、重点字词:乌江亭长 船待( )无以渡 ()项王身亦被十创()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 (()顾见汉骑司马()马童面之() 购我头千金()吾为若德 ()2、词类活用: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3、古今异义词:江东虽小(古义:)(今义:)地方千里(古义:)(今义:)吾知公长者(古义:)(今义:)4、翻译句子:(1)我何渡为?(2 )籍独不愧于心乎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三、合作探究诵读第四段。教师设疑,学生合作讨论,分别叫四位学生解答,教师点评总结。1、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2、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 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3、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4小结项羽在本文中的形象(1)请抄写描写项羽语言的一个句子:(2)请抄写描写项羽动作的一个句子:(3)请抄写描写项羽神态的一个句子:(4)请抄写描写项羽心理的一个句子:(5 )概述性格形象:形象:四、问题探究:(一 )、结合课后习题所提问题,评论项羽形象:(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