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961243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反思(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一道:把9/10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9/103的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7/85,使他们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像7/85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

2、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有”三不”意识。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节课中,虽然乘倒数这个结论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但对于有些题目就不是最简便的,如9/103就可以用9/103=93/10=3/1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教师代替学生直接出示结论,讲给学生结论,学生只会停留在机械记忆,成为做题的机器,而不能灵活用知识解答问题。在这里教师扮演了“教”的角色,而标准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本节课我帮助学生从已探究的多种方法中找到最具普遍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易接受,记忆也更深刻,从而体会了学数学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