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案I郭 社会调查方法 教师 日期教材分析重点调查报告的特点、类型,掌握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步骤难点调查报告的行文规则关键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步骤教学目的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类型,掌握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步骤和行文规则教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课前学习新课内容项目九撰写调查报告一、 调查报告的特点二、 调查报告的类型三、 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步骤四、 调查报告的行文规则课堂小结后结课4注:在每个课时授课后完成该表一份,后附教案内容详细内容:任务一调查报告撰写的一般知识一、 调查报告的特点1 .针对性首先,社会调查总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调查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还体现在,在撰写调查报告的时候,要明确它的主要读者是谁2. 实证性实证性就是要求调查报告一定要用“真材实料”说话实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调查报告材料必须真实、具体、准确,用调查到的客观事实说话是调查报告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调查报告应当以客观经验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反映所研究的社会现象第二,撰写调查报告时,必须坚持实证原则,系统地、详尽地占有调查过程中所收集的各种材料,特别是“第一手”材料。
坚持用经验材料来说明问题,推导结论,检验理论3. 时效性首先,社会调查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是现实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决定了调查报告必须讲究时效性,及时反映情况,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案第二,社会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如果调查报告不能及时撰写,那么,就难免出现因时过境迁而使调查报告不再能反映当前的情况,其意义与作用也随之大打折扣,失去其应有的价值4. 价值性每一份调查报告都应当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调查报告的价值包括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两个方面二、 调查报告的类型1. 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1)应用性调查报告一是社会情况调查报告其主要目的是认识与掌握某种社会现象的现状,其内容可以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二是政策研究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中所反映的是与政策有关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为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修订服务的三是社会问题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围绕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陈述调查结果,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引起社会各界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同时也为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四是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以总结与推广先进经验为主要目的,对推进同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学术性调查报告学术性调查报告侧重于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与推理,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检验理论或建构新理论的目的其主要读者为专业研究人员2. 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描述性调查报告的主要S的是通过对调查资料与结果的详细陈述,向读者展示所调查的社会现象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以使读者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全面的认识解释性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资料来说明与解释某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揭示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3. 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综合性调查报告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较为全面、系统、完整而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为围绕某一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而进行的调查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三、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步骤1. 确立主题首先,注意该项调查的主题是什么第二,注意调查材料所能够反映的主题第三,调查报告的主题宜小不宜大第四,注意选择合适的调查报告标题来反映调查报告主题2. 拟定提纲调查报告写作提纲可以分为条目提纲和观点提纲两大类。
条目提纲就是从层次上列出报告的章节目,观点提纲则还需要列出各章节目所要叙述的观点3. 选择材料调查报告需要使用的材料包括客观材料和主观材料两大类前者是指从调查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数据、文字、图表、影视或录音等形式表现的材料;后者是指在上述客观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方式所形成的观点、认识和建议等4 .撰写调查报告第一,合理布局,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第二,合理使用调查资料5.修改调查报告第一,检查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清楚,观点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晰,引用资料是否准确无误第二,检查整个调查报告的思想基调是否与调查目的和时代要求相吻合,通篇报告是否有理有据,层次清晰第三,通读报告,看看有没有被遗漏的问题,同时检查语言是否流畅四、调查报告的行文规则作为社会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调查报告有自己独特的行文规则,以体现调查报告的客观性、准确性、严密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实作训练】 见教材—、任务分析见教材二、 操作过程见教材三、 注意事项见教材—学院教案懿郭 社会调查方法 教师 日期教材分析重点应用性调查报告的构成难点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构成关键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教学目的掌握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初步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
教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课前学习新课内容项目九撰写调查报告任务二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撰写一、 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二、 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课堂小结课后小结注:在每个课时授课后完成该表一份,后附教案内容详细内容:任务二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撰写一、 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1. 标题标题可分为单标题和复标题两大类单标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陈述式、结论式和问题式三种陈述式标题就是直接在标题中陈述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主题结论式标题就是用某种结论性、警示性、格言式或判断性语句来作标题问题式标题就是以一个与调查主题相关的问题作为调查报告的标题复标题也称双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共同构成在复标题中,主标题多以提问式或结论式形式出现,而副标题则多以陈述式形式出现2. 导言应用性调查报告的导言位于报告正文的第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向读者介绍整个调查的有关背景,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方法等在具体写法上,有直述式、悬念式和结论式三种常见形式3. 主体应用性调查报告的主体位于报告正文的第二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向读者展现调查资料与调查结果。
撰写的关键是如何恰当地组织与安排数量众多的调查资料、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通常有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结合式三种形式4. 结尾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尾位于报告正文的最后,其中心内容是小结调查的过程和主要结果,陈述调查研究结论,提出有关对策或研究建议在写作上,要求语言精练,陈述简明扼要,表达清晰明确二、 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学术性调查报告的主要阅读对象是相关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其撰写往往有比较固定的格式通常,学术性调查报告在结构上包括标题、摘要、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等8个组成部分1. 标题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与应用性调查报告的一样,也分为陈述式、结论式和问题式3等种单标题和由主副两个标题所组成的复标题所不同的是,除了问题式和复标题式标题在学术性调查报告中同样受青睐之外,陈述式、结论式这两种在应用性调查报告中不太常用的标题形式,在学术性调查报告也经常被采用2. 摘要学术性调查报告一般都需要撰写摘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置于标题与报告正文之间其主要内容是对导言、方法、结果、讨论等四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以使读者能够很快地对该调查研究有一个初步的总体了解,进而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整个报告的具体内容。
3. 导言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导言部分,主要是说明所调查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意义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调查所研究的问题,说明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理由,以及说明这一问题的来源与研究背景二是对有关文献进行评论三是介绍自己的调查研究4. 方法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方法部分,主要是说明调查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工具与调查程序一般来说,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方法部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调查方式二是介绍调查对象三是说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四是说明资料收集过程及其所使用的工具五是说明资料分析方法5. 结果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果部分,主要是说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什么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其结构形式与应用性调查报告主体的结构形式一样,也可以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结合式等三种基本形式6. 讨论学术性调查报告的讨论部分,主要是说明调查发现及其意义,以及从这些调查发现出发,还能够得到什么,或还能够继续做些什么一般来说,这部分不宜写得太长讨论部分还可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二,指出推广该研究结论时的限制条件;第三,提醒读者注意样本特征及其对调查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第四,如实陈述与深入讨论那些与预期相反或未曾预料的结果;第五,对研究本该回答但却未能回答的问题进行讨论;第六,对研究过程中新出现或发现的新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7. 参考文献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参考文献部分,主要列出调查报告中所涉及的著作、论文以及其他类型文献的目录8 .附录附录部分是将那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研究细节的资料编排在一起,作为正文的补充,放在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最后面这些资料主要有:调查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问卷、量表、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数据的计算方法等由于这些资料所占篇幅往往较大,因而,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调查报告时,常常略去附录;但在以学位论文形式出现的调查报告中,则必须列出附录部分实作训练】见教材—、任务分析见教材二、 操作过程见教材三、 注意事项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