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58248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1一、教材分析p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美妙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思念赞美之情。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一样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妙思想。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

2、,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考虑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老师教学进展了有益的提示。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才能,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络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才能。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根底,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展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

3、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爆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络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才能。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络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美妙品德。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4、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生据题质疑。【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讨论商定自学方法。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理论中进步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深化部分,探究体验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考虑、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详细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敏处理。【设计意

5、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美妙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2.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才能。】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

6、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表达画面美的词语。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3.指导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4.生朗读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研读重点三:假如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设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2.生通过默读考虑,同

7、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3.生朗读体会。【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妙的民风。】(四)总结升华,进步认识1.师指导联络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2.朗读升华。【设计意图:深化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五)布置作业,练习稳固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进步运用语言文字的才能

8、。】第二课时(一)导入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二)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稳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三)朗读课文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四)拓展阅读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2.交流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展积极的对话。】(五)课内小练笔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

9、写的方法尝试写作。【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作者简介: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老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屡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理论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2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爆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

10、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络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才能。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络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美妙品德。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

11、题。生据题质疑。【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讨论商定自学方法。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理论中进步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深化部分,探究体验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考虑、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详细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敏处理。【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

12、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美妙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2.生感情朗读。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3教材分析p :搭石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妙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绘,说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络着故

13、土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妙的感情。教学目的: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个生字,读准山洪爆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详细的美。教学过程:一、揭题,初识搭石。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齐读课题2、课文中有一句话详细地描绘了什么是搭石,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3、如今你会介绍

14、搭石了吗?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2、交流反应,出示词语。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那假如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重点理解脱鞋绾裤)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本来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15、假如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2、自主交流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1)生读句子,正音。(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3)指导朗读:五、小结。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假如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六、作业教学反思:上语文公开课,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展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