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58236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绩效管理的“理性”与“感性”一、绩效管理的“理性” 随着绩效管理这一工具在中国企业中的普及应用与实 践的,其“理性”的一面已经逐步固化。一般情况下,实施 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需要具备以下“理性”内容:1、绩效管理的原则性一般的企业在导入绩效管理系统的时候,会采用“目标 管理”的方式,常常表现为“业绩合同”、“绩效合约”、“目 标协议”等形式,而其本质都是“契约式管理”。作为契约, 具有“一旦约定,严格执行”的原则性,是保证协议双方兑 现承诺的基矗另外,绩效管理一般会是企业正式的管理制 度,作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其原则性也不言而喻。绩效管理的原则性是绩效管理“理性”的本质表现,没 有原则性作为支撑

2、的绩效管理,是没有根基的,是没有执行 力的。2、绩效管理的数据化绩效管理的各种“契约卡”,会以各类指标组成,而考 核指标要发挥作用,需要有各种统计数据作为支撑。绩效管 理中的统计数据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用平衡计分卡 的归类方法,考核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 长四个方面,所以统计数据也要来源于这四个方面。绩效管 理中各种统计数据的得出,均遵照科学的统计方法,严格按 照既定的统计口径。绩效管理的数据化是绩效管理“理性”的突出表现,没 有数据化的绩效管理,是不科学的,不具有说服力的。3、绩效管理的可执行性 可执行性是绩效管理制度与目标制定过程中要考虑的 关键要素。绩效管理制度与目标

3、,只有符合企业的实际,能 够切实指导企业的行为,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尤其是在目标 的制定过程中,一般都会强调要制定“跳一跳能够够得着” 的目标,也即可执行的、具有行动导向的目标。绩效管理的可执行性是绩效管理“理性”的基本表现, 没有可执行性的绩效管理,是脱离实际的,没有实际价值的。二、绩效管理的“感性”在咨询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如果绩效管理只 是一摞硬邦邦的考核卡和一堆冷冰冰的考核数据,那就是不 具人性化的管理工具,也就很难得到贯彻落实,即使强行推 动下去了,也迟早会形式化。所以,绩效管理仅仅具有“理性”,是不完整的,是没 有内涵和灵魂的;“感性”则是绩效管理由一个平面,变成 有血有肉立

4、体的内涵与灵魂。这里我们谈“感性”,不是随 意、无原则,而是指要考虑、尊重人的感受。绩效管理的“感性”需要体现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1、目标制定上下沟通,达成一致我们在为企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一般建议企业 采用“上下沟通,制定目标”的方法。制定目标过程中的上 下沟通,既是制定合理目标的有效方法,也是充分尊重下级 意见、听取下级想法的重要途径,还是将目标执行的困难与 思想障碍提前扫清的重要手段。实践也证明,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各级人员执行目标的 积极性提高,目标的达成效果也比以前好了很多。2、目标实施指导鼓励,共成目标绩效考核不是月底累计数据,与员工进行“秋后算账”, 而是要在目标执行过程

5、中关注员工表现,及时表扬员工,及 时纠正过程的不足,时刻关注目标完成的进度,让员工有动 力、有压力,并及时提供帮助,与员工共同完成设定的目标。有的企业老是盯着看“分数有没有拉开差距,有没有分 数普遍高了”,而不去关注目标是怎么完成的,或者为什么 没有完成,这与绩效管理强调的“过程跟踪”的管理思想严 重偏离。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鼓励,是作为上级主管管 理职能发挥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目标过程的指导和鼓励, 试问:“员工凭什么认为你是他的领导?”3、考核打分中肯评价,认真反馈我曾与企业领导者交流“领导魅力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话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员工得到尊重、重视与公平 对待。在绩效管理中对

6、员工中肯评价、认真反馈,就是让员 工得到尊重、重视与公平对待的有效手段,其作用,已远远 超出了单纯的绩效考核成绩本身。我们为某零售企业导入绩效管理体系后,在正式运行阶 段,到企业里了解体系运行的情况,其中一位部门经理说了 这样的话:“每次拿到评估后的考核卡,我从来不先看成绩, 而是看总经理写的综合评价。我来企业这么多年了,执行绩 效管理体系之前,从没见过总经理如此认真的给每个下级写 这些评语,所以每一次看到总经理写的评语,都感觉到他对 我的重视,对我工作的认可。记得有一次总经理这样给我写 的:本月表现非常好,除了目标卡的工作完成之外,过程有 突发性事件和临时性工作都完成得不错,本月额外加 5

7、分, 希望继续努力!其实这 5分对于我的工资系数没有任何影响, 但我却很兴奋,这种兴奋一直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4、绩效面谈及时沟通,情理交融 绩效面谈是上下级之间难得的进行面对面正式沟通的 机会:绩效面谈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上下级间能很好的沟通;作为下级既能进行工作汇报,让上 级了解工作全过程,又能够听到上级对工作的评价,格外看 重绩效面谈的机会。所以,及时进行绩效面谈沟通,既是工 作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我们所服务的某零配件企业 HR 经理孙先生说:“每到考核期末,部门经理们都问总经理在 不在家,会问我安排他们什么时候进行绩效面谈。曾经有一 个月,总经理长期出差没有

8、进行绩效面谈,部门经理们感觉 很失落。在我们公司,绩效面谈已经是上下级进行正式工作 沟通的最重要手段,每个月上下级针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 深度交流,找差距、找原因,为进一步的改进工作,提升绩 效,做足了功课。而有的企业,往往不重视绩效面谈工作,而将注意力完 全盯在对考核分数的分析上,而忘记了与下属坐在一起分析 分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导致了绩效考核的表面化、形 式化。我们在为某企业做管理诊断过程中,与其生产部经理 谈到绩效管理问题时,他说:“我看重的不是被扣了多少分, 被加了多少分,而是为什么对我有这样的评价。三、“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运用理想的绩效管理,就是要将“理性”作为工具,而将“感

9、 性”作为灵魂,二者有机结合,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绩效管理中“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运用,需要注意 以下两点:1、“理性”中留出“感性”的空间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绩效管理 “感性”的需求,将目标制定过程中的沟通、目标辅导、考 核打分要求、绩效面谈等内容纳入其中,搭建起“感性”发 挥的空间。尤其是刚刚开始导入绩效管理的企业,更需要用 看似比较机械的方式,引导各级主管去关注绩效管理中的 “感性”要求。在制定制度、进行约定时,需要明确约定的刚性事项, 一定要明确约定,而需要让人充分发挥“感性”因素,才能 够取得更好效果的,则留有余地。在制定各类评价指标时, 可以允许上级主管有“感性”发挥的空间,要让其自主地按 照对员工、对工作的理解,建立能够促进工作目标达成的评 价指标与考评标准。2、“感性”中贯彻“理性”的原则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尊重人的感受,是“感 性”的核心要求。但是尊重人的感受,并不是无原则地迎合 所有人的感受,而是以绩效制度为依据,通过“感性”手段 激发大家积极性,提升大家执行力,完成绩效约定。在绩效 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绩效管理的刚性原则,避免“人际关系 导向”,维护绩效管理的严肃性,杜绝“老好人”现象,从 而保证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