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958192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一、中药(117题)1 中药炮制中的“淬”法属于:(d)A.修制B.水制C.火制D. 水火共制E.其它制法2提出药物有寒热温凉的实践依据是:(c)A. 本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B. 素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C. 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D.诸家本草之说E. 神农氏尝百草的体会3黄芪配茯苓治疗脾虚水肿,属于药物七情中的:(b)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反4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c)A.桑叶与桑寄生B.柴胡与银柴胡C.肉桂与桂枝D.羌活与独活E.茯苓与猪苓5柴胡、升麻都具有的功效是:(e)A.解表生津B.清热解毒C.疏肝解郁D.透发麻疹E.升举阳气6湿浊中阻

2、,恶心呕吐,舌苔浊腻者,首选:(b)A.生姜B.藿香C.丁香D.黄连E.枇杷叶7既能安胎,又能凉血的药物是:(b)A.菟丝子B.苎麻根C.桑寄生D.紫苏E.杜仲8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是:(b)A.榧子B.百部C.贯众D.鹤虱E.花椒9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均可配用的药物是:(e)A.蝉蜕B.地龙C.胆南星D.珍珠E.天麻10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e)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气血津液学说D.病因病机学说E.脏腑经络学说1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的书是:(b)本草纲目治疗作用广泛的药物以上均非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D.新修本草E.雷公炮炙论12平性药是指

3、:(d)A.无毒之药B.毒性不显著的药物C.D.寒热偏胜之性不显著,作用比较平和的药物E.13下列药材除哪一项外均是地道药材?(d)A.四川的附子B.辽宁的细辛C.山东的阿胶D.云南的五味子E.河南的地黄15下列除哪项外,其它诸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明目:(a)A.淡豆豉B.桑叶C.木贼D.蝉蜕E.菊花15功能舒筋活络,除湿和胃的药物是:(c)A.川乌B.草乌C.木瓜D.络石藤E.威灵仙16治疗寒凝气滞,小腹胀痛,伴肾阳不足,小便频数者,应首选:(c)A.香附B.小茴香C.乌药D.青皮E.木香17消食药研末用效果比入煎剂好的药是:(a)A.鸡内金B.神曲C.山楂D.麦芽E.莱菔子18药物来源不是

4、同一植物的是:(b)A.槟榔与大腹皮B.干姜与高良姜C.苦楝皮与川楝子D.何自马与仪父滕E.地营及与枸忙于19具有补肝肾、安胎功效的药组是:(d)A.杜仲、砂仁、续断B.杜仲、阿胶、桑寄生术D.杜仲、续断、菟丝子E.杜仲、续断、桑棋20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本草是:(e)C.菟丝子、桑寄生、白桑寄生、A.本草纲目B.开宝本草C.本草图经D.新修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21根据药性理论,请判断下列药物中哪组药均具有辛味?(e)A.麻黄、紫菀、乌梅B.干姜、细辛、诃子C.红花、丹参、穿山甲D.沉香、乌梅、荔枝核E.柴胡、橘皮、红花22治疗出血证,宜选用:(a)A.荆芥B.羌活C.生姜D.桂枝E.白芷

5、23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b)A.石膏B.知母D.淡竹叶E.天花粉24芒硝内服宜:(e)C.栀子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冲服25能引火归元的药物是:(a)A.肉桂B.干姜C.吴茱萸D.附子E.丁香26研末用效果比入煎剂好的药是:(d)A.麦芽B.神曲C.山楂D.鸡内金E.莱旅子27治疗高热抽搐,下列除哪项外均可选用?(c)A.羚羊角B.天麻C.蕲蛇D.地龙E.钩藤28以水银为主的制成品是:(b)A.铅丹、硫黄B.轻粉、升药C.砒石、明矾D.硼砂、炉甘石E.雄黄、儿茶29功能平补气阴的药是:(c)A.大枣B.玉竹C.山药D.阿胶E.菟丝子30.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

6、专著是:答案:(C)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31.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32.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33.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34.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创,炒炭止血。35.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36.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37.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窍。38.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39.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40.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41.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42.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43.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

7、举阳气。44. 淡豆豉:解表,除烦。45.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46.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4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48.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49.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50. 连翘:清热解读,消痈散结,疏散风热。51.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52.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53.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54.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55. 藿香:化湿,解暑,止呕。56. 佩兰:化湿,解暑。57.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58. 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59.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

8、胎。60.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61.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62. 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63. 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读消肿。64. 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65.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66. 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67. 青皮:疏肝理气,消积化滞。68.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69.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70.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淤。71. 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72. 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73.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74.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75.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76

9、.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77.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78.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79.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80.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81.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82.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83.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84.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85. 泽兰: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86.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87.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88. 白芥子:温肺化痰,理气散结。89. 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90.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91. 川

10、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92. 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93.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94.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95.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96.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97.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98.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99.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100.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101.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102.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103. 白术:补气健脾,造势利水,止汗,安胎。104.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105.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11、。106.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107.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108. 说出可以临床应用的七情配伍关系?(相须、相使、相杀、相畏)(4项)。109. 半夏的归经是:_。(肺经、脾经、胃经)110.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药物的性味、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配伍、药物的炮制)111. 附子、干姜的功效共同点是:。(温里散寒、回阳通脉)112. 简述中药的性能与性状的区别。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

12、、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113. 附子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附子的用量用法: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114. 简述中药的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区别。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115. 人参的用量用法、使用注意是什么?人参

13、的用法用量: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补力。116. 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止匕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等亦是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117.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方剂(80题)1. 麻黄汤伤寒

14、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去节)、甘草(炙)、桂枝(去皮)、杏仁(去皮尖)2. 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3.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4. 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5. 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6.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解肌清热柴胡干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7.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人参8. 白虎汤伤寒论清热生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9. 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犀角(水牛角代)、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10. 清胃散兰室秘藏清胃凉血黄连、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升麻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11.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紫苏叶、葛根、人参、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12.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祛暑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