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958010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同步练习二苏教版选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 同步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焦炭法水煤气法活泼金属置换法电解法。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古代有:()火烧孔雀石炼铜;()湿法炼铜。现代有:()铝热反应炼铬;()从光卤石中炼镁。对它们的冶炼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B CD2. 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 A. CO2 B. H2S C. SO2 D. HC1 3.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

2、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4. 检查烧碱中是否混有纯碱,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加热是否有气体产生 溶解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滴加盐酸是否有气体产生 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是否有沉淀产生 A B C D 5. 造成大气污染的SO2主要来源于 ( )A自然界硫化物的分解 B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 C火山喷发 D煤、石油等含硫燃料的大量燃烧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6工业上用以合成氨的原料之一氢气,有一种来源是取自石油气。有人设计了以下反应途径,假设反应都能进行,你

3、认为最合理的是( )7.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黄铁矿煅炼:2FeS2+5O2FeO+4SO2B.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C. 石英与石灰石共熔:SiO2+CaOCaSiO3 D.氯气与石灰乳反应:2Cl2+2Ca(OH) 2=CaCl2+CaClO2+2H2O8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应用。该发生器利用常见的精盐和自来水为反应物,通电时,发生器内电解槽里的极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切断电源后所得消毒液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跟发生器直接有关的反应是( )A2NaCl2H2O2NaOHH2Cl2 BH2Cl2=2HClCCl22Na

4、OH=NaClNaClOH2O DNaClOHCl=NaClHClO9将含有0.400molCu(NO3)2和0.400molK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析出0.300mol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3.36LB6.72L C5.60LD大于5.60L,小于6.72L10用惰性电极电解未精制的饱和食盐水,食盐水装在U型管内。结果很快在某一电极附近出现食盐水浑浊现象。造成浑浊的难溶物主要是( )A碳酸镁B硫酸钡 C氢氧化镁D碳酸钡11. 用电解熔融MgCl2而不是电解MgO方法制取金属镁,可能原因是( )AMgCl2容易制得而MgO

5、不易制得B熔融MgO不能被电解CMgCl2易溶于水,MgO不溶于水DMgO熔点比MgCl2熔点高得多12.有固体 Mg(OH) 2 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Mg(OH) 2 (固) Mg2+2OH- ,加入下列物质水 MgCl2 NaOH固体 盐酸 NH4Cl固体,能使固体Mg(OH) 2 减少的是( )A 和 B 和 C和 D 13.海水中提取Mg,可按如下步骤:贝壳制石灰,往海水中添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沉淀与HCl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电解MgCl2,关于Mg提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法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进行是为了提取MgCl2C第步电解时,阴极产生MgD以

6、上过程涉及到的反应有分解、化合和置换反应14. 将含有0.400molCu(NO3)2和0.400molK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析出0.300mol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3.36L B6.72L C5.60LD大于5.60L,小于6.72L15. 在氧气中灼烧0.40g硫和铁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并转化为硫酸。这些硫酸与20ml0.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A30% B40% C36.4% D53.3%三、填空、简答题(30分)16(8分

7、)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又知C、D、I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0 CDI起始组成/mol640某时刻组成/mol332物质A跟B反应生成物质E、F和G;物质C跟D反应生成物质I,某温度下该反应起始和某时刻反应混合物组成如上表格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H的分子式是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条件)是 。17. (12分)已知:4NH35O24NO6H2O;4NO3O22H2O4HNO3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1)amol NO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_mol;(2)为

8、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_(保留2位小数)。(3)20.0moL的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 18.0mol、O2 12.0mol、N2 150.0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高温下NO和O2不反应)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4)20.0moL的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3。在右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写出当125n(B)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_。18.(10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列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请填写下列空白:(1)孔雀石的主要成

9、分是CuCO3Cu(OH)2。受热易分解,上图中的F是 。(2)写出明矾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每生成1molD的同时,生成 molE。四、计算题(本题共15分)19.现有AlCl3和MgSO4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图所示,求原溶液中Cl-、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沉淀量00.10.40.5v(NaOH)20.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取一定量该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当阳极析出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食

10、盐完全电解,所得溶液密度为1.20g/mL,试计算(1)电解时,饱和食盐水的质量;(2)电解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3)要使溶液恢复原状态,需加入多少克什么物质?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 B 3B 4A 5 D 二、不定项选择题6C 7B 8AC9C10C 11D 12C 13D 14C 15B 三、填空、简答题16(共8分)(1)未知物H是(2分) (2)(3分) (3)(3分)分析:从已知起始反应物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出发,进行正向思维,所得A、B、C三种物质为氯气、氢气、氢氧化钠。在A、B、C三种物质中,B既可与A反应,又可与C反应,说明B必为氯气;再从B与C化合生成物

11、质H,说明C为,H为;B与A反应生成E、F、G三种物质,说明A为,所得E、F、G三种物质是和,至于哪种物质是,哪种物质是,试题给出的条件是模糊的,不要求明确判断。对于未知物D的判断,则需依据给出的反应,各物质起始物质的量、某时刻的物质的量,求出H2、D、I转化的物质的量。由转化组成可知C的系数为“3”,D的系数为“1”,I的系数为“2”。某相应化学方程式为:3CD2I未知物C是氢气时,未知物D是氮气,未知物I是氨气。17(共12分) (1)0.75a (2分)(2)0.14(2分)(3)97.5% (2分) 设生成x mol HNO3 4(2x18.05/412.0)150.0 x1.5(mol) 则NH3的转化率(18.01.5)/20.0100%97.5%(4) (3分)3n(A)4n(B)500/15(3分)18.(共10分) (1)CO2(2分) (2)Al3+4OH-AlO-2+2H2O(3分)(3)3CuO+2AlAl2O3+3Cu(3分) (4)3/4(2分)四、计算题19.(5分) 6:120(10分)(1)221g(2)5.4molL1(3)通入36.5gHCl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