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9575481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和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教学设计西安市实验小学 梁艳【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属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教学内容整合了美术与科学知识,也为下一节昨天、今天和明天一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本课通过观察、欣赏、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今中外的绘画、建筑、科技发明都离不开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且还能帮助我们直观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成就。感性的理解艺术与科学发展的互动、互补关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人类文明犹如一只飞鸟,而科学和艺术分别是她的双翼。艺术是感性的,它以无可替代的美涵养着人们的人文情操;科学是理性的,它引领着人类走向更加文明的生活。围绕这一主题,

2、我在设计本课时,搜集了世界文化遗产陕西耀州陶瓷大量的资料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利用课件增加了本课的信息量;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资料学习,让学生发现科学与艺术结合之美无处不在。利用实物倒流壶的展示,使学生感知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结合,实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要想使学生理解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这一较抽象的知识点,仅仅通过课本中图片的欣赏,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学情准备了一个倒流壶的实物和4种不同内容的图文资料作为补

3、充。此外,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授课时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环节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的吸引学生兴趣;二是教学评价要有针对性,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知、理解艺术与科学是怎样完美结合的。【资源利用】水彩笔、文具盒、倒流壶、纸杯、水、学习资料、自制CAI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尝试利用倒流壶原理设计或说出新的艺术构想。过程与方法:提供各种直观教学和师生互动,学生以交流、探索活动,初步尝试进行美术与科学的创意构想练习,体会创意活动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逐步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范例,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的伟大之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 以探究的方法了解艺术与科学相互衬托,体会两者相互结合的魅力。难点: 启发学生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并能够运用所学大胆尝试创意练习活动。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长安塔”的点亮过程视频。2.课件出示图片:白天的长安塔和夜间led灯照耀下的长安塔。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使学生初步感受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之美。揭示课题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设计意图:由长安塔的点亮过程视频引入本课,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有兴趣的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4. 研究性学习

5、活动(1)提问:生活中像这样美的事物还有很多,你能不能说出一个来? (及时点评学生的回答)(2)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出生活中、教室里美的事物。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及时点评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是过程性评价的很好体现。(3)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图文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解。(资料内容图片如下) 地动仪 显微镜下看到的表皮细胞 斗栱 烟花(4)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问题:你从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试从美术的角度来阐述一下你的发现,你的感悟?从美术以外的角度来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5.归纳并板书:在生活中艺术与科学是密切相连

6、的。 (板书内容): 艺术 科学设计意图:资料的学习,可以使学习的知识量加大。学生的学习反馈以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并使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内涵。二、 探索学习(一)倒流壶赏析:1.出示倒流壶实物,使学生初步观察倒流壶的造型、釉色、材质、图案。2.组织学生从釉色、造型、材质、图案方面谈直观的感受。3.自主探究活动(1)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给仔细观察的学生用倒流壶倒一杯水,以示鼓励。(2)巧妙吸引学生观察教师倒水的过程。设计意图:在评价学生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4.提示学生进行探究: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想知道什么

7、?设计意图:教师倒水的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了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把对学生的评价和学习要点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科评价的特点,突出本环节知识的重点。5.归纳: 同学们这双会观察的眼睛真厉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倒流壶。6.深入了解,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倒流壶的外观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了解倒流壶。 (2)口述介绍: 这是一把宋代耀州窑的倒流壶,它告诉我们宋代人们已经掌握了连通器原理。运用这个原理制造出外形精美、釉色温润的科技含量高的工艺品。它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之作。 外观 内部 底部7.出示不同样式的倒流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运用同样科学原理设计的

8、不同造型倒流壶。8.归纳: 倒流壶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典型例子,下面就让我们再深入的了解其它的艺术科学经典之作。设计意图:通过对倒流壶的深入了解,使学生感悟科学存在的理性美,同时明白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配合不同的艺术表现,会产生出不同的美。(二)对比欣赏:1. 课件出示“桥”的对比图,即赵州桥和南京第三大桥,同时组织学生分组从造型、科技的角度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进行pk赛。设计意图:通过pk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核心问题的游戏探索,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到艺术与科学是紧密联系起来的,同时pk赛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课件出示下楼梯的女人作品和生活中人物下楼图片,同时提问:你

9、觉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这幅画中是怎样表现的?3.小结并讲明作业要求: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今天就让我们利用倒流壶的原理来进行新的艺术创意,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画一画,我们一会进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任务。三、 艺术创想1.课件出示创作要求:利用倒流壶的原理来进行新的艺术创意。2.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及时点评学生有创意的构想。(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设计意图:在提升解决生活中存在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体会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之美。另外,在布置作业时针对学生的绘画能力情况,让学生选择写和

10、画两种形式进行创意构想,有效地体现了课标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四、 创意交流、总结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谈自己的构思并及时进行交流评价。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创意构想,用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2.总结:艺术直观的感受和科学的理性判断美,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可以说艺术和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翅膀,相互依存,使得人类不断进步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板书设计】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紧密结合艺术 科学生活更美好【教学反思】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是属综合探索领域的五年级美术课。在整个设计、授课过程中有收获、有值得探索的方面,现反思如下:

11、成功之处: 1.情景带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本课在上课的一开始我以点亮长安塔视频为切入点导入本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中国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利用led灯光效果这种现代手段来陪衬,也正体现了本课让学生掌握的主题。2. 欣赏有方,引发探究。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探索知识及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在本课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在倒流壶欣赏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充分,首先组织学生说出对实物倒流壶的主观感受,接着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评价,用倒流壶倒一杯水奖励给该生,诱发学生的好奇,最后组织学生针对性地提出探究问题,并通过了解解决问题。以此教会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3. 有效的学习补

12、充,打开学生思路。课外知识的补充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打开,使学生从资料的学习中更多地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联。4.评价得当,促进发展。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评价的重要性,作为美术课,如何从它的特殊性入手进行美术评价我在课上有以下办法:首先,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及时进行个别评价,如: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的评价语是:你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真强。其次,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评价,如:学生说到显微镜下的表皮细胞图片中的颜色、图案很美时,我就评价他的视觉敏锐度真强等。以上两点均体现的是过程性评价,而本课我还巧妙地将学生终结性评价,设计在学生的画纸下方,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教师了解到每位学生对本次学习的情况,便于日后的反思与总结。授课之后,反思至今发现还有问题值得思考:1.本课在授课时主要强调了科学的艺术性,而艺术中的科学体现还略显不足。2.艺术作品的欣赏只有下楼梯的女人一幅,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有所欠缺。改进措施:1.仔细深入的研读课程标准,将本课继续深挖,并进行完善的补充。2.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科学的相关知识,促进本课的教学,增加本课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