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957510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作者:区婉雯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1年第 11期一、引言內性存 SJ舟卒R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的出现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 才有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的冲击,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划的政 策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初步提出将专业群建设作为 “双高计划”的任务之一。随后,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195号)进一步提出“集中力量建设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的重要 任务,明确了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深化高职院校

2、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二、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意义(一)高水平专业群的内涵专业群的本质并非是简单地把若干个专业集合在一起,而是以特色专业为核心,以关联专 业为辅助的若干专业的集合体,群内各专业具有结构有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特征,即教 学模式互通性强、师资队伍互补性大、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学生就业相关度高。专业群的组群 逻辑务必遵循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战略。因此,专业群是专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教育 资源整合的产物,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二)从专业走向专业群的根本原因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化已成为新经济的发 展态势,很多区域已建成富

3、有特色且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 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建设适应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专业群势在必行。职业教育 是一种面向产业、行业、职业的教育类型,其核心办学目标是满足产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的动态需求。专业群可以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利用群内共享的教学资源,在培养过程中对群 内专业开设课程进行灵活组合,及时调整。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化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是单个 专业培养无法满足的,这是专业群产生的根本原因。(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而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工作的 核心内容,是支撑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模块,

4、也是连接群内其它教育活动的纽带。其决 定了人才培养的效果是否符合社会市场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 等基本职业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因此,理清产业链人才需求与专业群培养的对接关系,确定 面向专业群特定服务域的课程体系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三、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高职院校专业群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匹配度,将人才培养 目标链与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意在通过对社会、学校、学生三方的需 求调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实现专业群課程体系与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的有机融 合,如图 1 所示。(一)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

5、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主要依据“外部需求”“学生状况”“教育条件”三个方面因素进行 制定,即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能否培养人”这三个问题之间寻找平衡点,制定出符合 社会产业链发展需求、学生岗位群发展需求和学校专业群发展需求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因此, 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一定要先对当前的社发展背景、学校发展背景和学生发展背景做充分的调 研分析,主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也是课程体系总目标。(二)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的剖析通过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的剖析,对人才培养目标(即课程体系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确保职业岗位群的核心职业能力标准与专业群课程体系高度匹配。主要

6、根据产业工作链的需 求,定位专业群面向的职业和岗位群,其中以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为标准,把岗位群面向划分 为就业岗位群(毕业三年内)、目标岗位群(毕业三年到五年内)和未来发展岗位群(毕业五 年以上)。进而将职业岗位群要求获取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以及职业岗位群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分解,归纳筛选出对应的职业能力及素质标准,作为专业群课程体系构 建的依据。(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群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门类的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 和,决定了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后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这意味着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把每 个零散的课程模块科学地连接起来的过程,因此,明

7、确课程体系由哪些课程模块构成以及理清 每个课程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教育部2019年 6月发布的 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 确规范了“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还提出了“严格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以及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 (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因此,把专业群课程体系 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两大课程模块,并根据国家对公共基础课程 开设相关要求,以及产业链对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对公共基础课程

8、模块和专业(技能)课程 模块做进一步划分。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学时 不少于总学时的1/4,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通识素质培 养。通过建设思政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通识基础类 课程、体育与艺术类课程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核心素养等,为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 发展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开设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学生进入专业(技能)课 程学习前,先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掌握通识基础知 识。2.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随着智能化时

9、代的发展,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被机械所取代,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更加重要。但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往往是独立存在的,学 生难以通过有限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形成系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因此,可以通过构建 “五育”课程体系,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搭建一个桥梁,把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 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公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根据专业群特点和优势,深度挖掘专业 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体育元素、美育元素、劳模精神元素及其价值, 并有机融入专业(技能)课程,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整个培养体系中,真正实现“德、智、体、 美、劳”全过程培养。(1)理

10、实一体化课程模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主要是在第二至五学期开设,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 拓展课程构成,主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剖析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进行分层,通过理论教学和 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实现教学目标,确保满足“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50%以上”的要求。专 业基础课程是指专业群平台必修课程,根据群内各专业共同培养目标及要求开设的课程,主要 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方向课程是指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必修课程,各专 业根据各自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开设的课程,培养学生各自特有的职业专项能力。专业 拓展课程是指专业群平台选修课程,根据群内各专业延伸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开设的课程,学

11、生 可以根据自己未来就业定位及发展方向选修课程。其中,依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群 内各专业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中拟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建设该类课程,确 保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2)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一般对自己就读的专业认识还不深,更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 业岗位群面向。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做简单的介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引导学 生形成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因此,可以在学生进入专业(技能)课 程学习前开设认知见习课,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 了解产业链生成流程及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等,明

12、确职业发展定位。综合实训环节是顶岗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的前置课程,其主要参照行业企业标准,模 拟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真实情景,根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的课程标准,以项目式工作 任务对接教学内容,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组织学生围绕综合项目进行综合训练。 一般在第二至四学期末开设专业综合实训,群内各专业综合本学期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的知识 与技能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实训。在第五学期末开设专业群综合实训,把学 制内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技能与素质串联起来对接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标准,通过分批分 组的方式开展专业群集中型综合实训。开设综合实训类课程,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职业岗位 (群

13、)能力的培养,提前了解未来职业岗位(群)运行模式,为顶岗实习环节的开展做好充分 的准备。顶岗实习环节一般开设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走进真实的职 业岗位(群)了解行业企业。并且对同一专业群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轮岗制”实习,要求学生 深入了解职业岗位和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 业能力。顶岗实习环节由企业导师开展帮带式教学,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完成工作任务 和解决工作问题,实现“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递进式成长。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专业群毕业设计考核指标应以群为单位进行设 置,考核学生的职业基

14、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等,把专业群内 各专业学生进行整合分组,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教师可以选在认知见习环节结束后,先把毕 业设计考核任务指标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学习。并把毕业设计与 课程教学融会贯通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任务。四、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实施的保障高水平专业群的课程实施与管理跨专业、跨系,甚至是跨学院,其中必然涉及复杂的统筹 协调工作,这对专业群负责人的课程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专业群负责人应清晰地 掌握专业群对应的产业链发展情况,并制定一系列的专业群课程实施保障机制,包括师资队伍 建设、教学资源配

15、置、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等,及时对专业群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课程目标的实 现。(一)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对专业师资进行统筹整合,突破传统专业教研室的管理模式, 教师不能只熟识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对专业群其它专业有所了解,明确专业群的发展定位。 为确保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产业链的发展动态、掌握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新技术技能,专业 群应与企业合作建设师资培训基地,不断完善师资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学 习、产学研究。同时,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群师资队伍组建,协 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践教学、教材编写等工作。其次,为了促进群内各专业教师之 间的

16、沟通交流,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还要创建专业群师资教学、科研、培训等平台。(二)专业群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综合实训环节所需的教学资源相同,因此, 可以根据群内各专业所需的教学和实训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制定专业群资源配给及共享机制, 构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专业群为中心合理配置各专业的教学资源。有效降低教学和 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师资的供给,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实现专业基础课程 和专业群综合实训环节集成与优化。(三)专业群学业评价机制为准确掌握专业群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专业群多元主体协同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 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一系列课程模块的学习情况 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学业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个环节,校内外教 师主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其它教学活动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