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意识培养初探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957470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赏识意识培养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赏识意识培养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赏识意识培养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赏识意识培养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赏识意识培养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赏识意识培养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识意识培养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如水 哪一段不美-新课程教育下赏识意识培养初探湖北襄阳东风中学 盛旭 TEL:15997230652摘要 赏识教育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创设了宽松的教育环境,是一种有活力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技巧?我们如何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这就对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从而实现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群意识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生命教育的关注,应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视野。关键词 新课程 赏识教育 赏识意识还记得刚当教师,我体验过学科教学“艰难”的痛楚,也曾备尝班级管理“困境”的艰辛,给予了我太多的抱怨与惆怅。对此

2、,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了好几次。 一段时闻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学生们眼中的光芒在渐渐泯灭。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幸运的是来自南京的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帮助我解了我心中的困惑,他在讲座中告诉我们:学生的生命状态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用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教会我们教师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优缺点,从而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肯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

3、今后的道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对赏识教育的体会如下:一、 赏识意识培养观念的转变1.教师要转变旧有观念 放下师道尊严赏识教育已经提出多年,始终强调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老师和学生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接触交流。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观察他们的情绪,哪怕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过言谈举止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找回自尊、产生信心。及时送给他一缕“赏识的阳光” ,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中增强信心。每每上课,总有那么几个学生静静地座在教室里,对教师的启发提问几乎无反应,显得漠不关心,更谈不上学习的热情。从他们“冷漠” 的表情中,其实隐藏

4、着一种深深的期待:期待老师的关注和关心,更期待老师鼓励的眼神和爱抚的目光。 记得两年前我上高一(8)班数学课,我听写了上节课所讲的几个重要的数学公式,我转到一位叫小华(化名)男学生的身边,我发现他一个也没有写对并用手捂着,很不好意思地怕我看见。课中我的提问大部分同学们积极发言,他却一言不发,仿佛课堂与已无关。我问他是不是听不懂?他点点头。翻开他的课本,数学书上也鲜有记号。我感觉他的基础不好,但是他很想学好,不甘心放弃的那种学生。一个星期后,我在班上说:如果大家都像小华同学那样不因为基础不好而放弃的话,大家的数学肯定不会差的。此后,小华同学上课听讲用心多了,学习数学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弯,数

5、学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及格了,全班有一半不到的人及格,注:他原来是根本不能及格的学生)。有时我在想,教师绝对不应该用有色眼镜来一成不变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平常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和表现的机会,也毫不吝啬地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赞美,反过来却过少地用心来发现和挖掘学困生潜在的优点和闪光点。一个曾经的学困生,哪怕只是一句关心、赞扬的话,都会令他充满感激,同时感到满足和自豪。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紧紧地、时时地抓住他们凸现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他们就会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的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本身就

6、是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教育对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和赏识学生,多给学生掌声和喝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2.学生也应明确赏识意识观念 学会团结互爱 学会信任同伴 学会宽容同伴 赏识不仅是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赏识同样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新课程教学中,时时强调分组学习,讨论,研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伴的优点,挖掘同伴的潜能,学会取长补短,从而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树立自尊和自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会学会团结互爱,学会信任同伴,学会宽容同伴。

7、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有一部分在家庭中深受长辈的溺爱,娇生惯养,自我意识相当强,在学校难于同学和睦相处,集体观念差,彼此之间不信任,不谦让,时常发生摩擦。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同伴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同伴陷入尴尬时给予友善的微笑,在同伴取得成功时表现出衷心地祝贺,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同伴,以一颗诚挚的心,友善的心与同伴和睦相处,才会产生赏识意识和赏识行为。赏识更意味着信任。信任是最好的沟通,信任是一种理解与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与引导,只有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功,才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别人。赏识同伴就是

8、充分尊重同伴的个体差异性,相信他们都有无限发展的肯能性。作为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班主任或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以平常的心来对待同伴的不足和缺陷,在同伴遇到困难时,在同伴前进的信心动摇时,要热忱地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对同伴的每一个细小进步给予肯定。对于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后进同伴,就尽可能地看到他们闪光的地方,尽量不揭他们的疮疤,唤起他们新的希望,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学会赏识,还意味着学会宽容。“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别人的宽容也是一种美德。犯错是青少年的天性,当同伴犯错时,应站在他们的角度,换位思考,对于诚心改正的同伴,不能用老眼光看他们,要相信他

9、们浪子回头的决心,做到不排斥,不取笑,不孤立他们,让每位同学在爱与宽容的环境中健康成长。3.学生要学会肯定自己,赏识自己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因为十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从而缺乏自信心,缺少进取的信念。因而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建立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是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活动中去,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增强自信,肯定自己。但赏识自己并不是盲目地孤芳自赏,作为班主任,在这方面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公正地正确评价自己,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公正地自我赏识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自我激励。二、赏识意识养成的注意事项1

10、.培养赏识意识的原则(1) 差异赏识原则。所谓差异赏识,是指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在赏识意识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承认和尊重同伴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同伴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都有自然的赏识。(2) 全体赏识原则。所谓全体赏识原则是指在教师在赏识培养过长中要教育学生赏识全体同伴,不要把赏识的目光只集中在几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身上。要充分尊重同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征,帮助同伴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团结全体同学,互勉互励,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和团体的力量。(3) 诚心原则。所谓诚心原则是指教师在赏识培养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真心诚意地赞赏同伴的行为。赏识一定要出自于真心,不能因为

11、取悦同伴而不切事实地将赞赏。赏识只有正确地评价,才可以产生实效。2.赏识意识的行为艺术(1) 善于运用爱的艺术。爱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精神与实质,这要求在赏识意识养成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爱,要让他们具备充分的爱与善于运用爱的艺术。恰当地运用爱的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能使同伴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新课程强调团队协作,教师更应该指引学生如何在同伴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一个温暖健康积极的集体中成长。(2) 正确掌握赏识与嫉妒的关系。在培养学生赏识意识过程中,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学生往往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误入歧途。能够坦诚地赞赏别人,是一个美好的品质。在赏识意识的培养中,应引导

12、学生以赏识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同伴,真诚地互相学习,消除嫉妒、敌对、冲突等不良心理品质。(3) 正确看待挫折。在赏识意识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赏识别人,学会赏识自己固然重要,也要学会正确看待挫折,端正对挫折的态度,让自己无形的生命升华的同时,有形的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赏识意识不仅仅是教育者应具有的,还应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相信与解放学生,好学生不是打出来也不是骂出来的,而是信出来的。打骂是术,信乃是道。学生的优点就像已经开放的花朵,孩子的缺点就像还没有开放的花苞,花朵花苞哪一朵不美,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最后,请允许我借用孟繁华的一段话与所有同仁共勉: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参考文献:1刘艳丽.赏识教育利弊得失之我见J.宿州学院学报,2005,(4):1072曾文波.赏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原则J.教学教与思,2004,(11):28-293蓝苑英.赏识对提高教学成绩的作用J.中国农村教育,2006,(S1)119-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