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不需要德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95738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需不需要德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需不需要德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需不需要德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需不需要德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需不需要德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需不需要德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需不需要德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需要不需要德隆?!陈 淮德隆是谁?德隆是一家企业,是一家投资公司。他的全名叫做“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德隆在市场中的名声毁誉参半。人们争辩于德隆是否作“实业”,是否是“恶庄”,财富来源是否正当,甚至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近期的发展看,这些争论的内容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对一个特定企业的评价。由此引起的思考是:究竟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什么是在中国的发展与改革进程中起推动作用而不是阻力作用的企业。一、 中国不缺工厂,缺的是真正推动产权运做的企业 在原有体制下,人们把工厂等同于企业,认为那些实实在在地改变着资源的性状、生产出物质产品的工厂就是企业。中国缺工厂吗?迄今,

2、中国的钢铁、水泥、家电、摩托车以及大量基础化工原料的产量都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不缺工厂。“结构调整”是“十五”计划的主线,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淘汰过剩生产能力。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不仅应当生产物质产品,而且应当赢利。应当说,这个认识是个重大的历史性进步。但与此同时,相当多的人仍传统的认为,企业应当是依靠买进原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利用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出产品、卖掉产品从而获取利润的微观组织,换言之,企业的利润应来自“实业”。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做“实业”才是“善”,不做“实业”就是“恶”中国缺不缺做“实业”的企业呢?我们已经有了千余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冠以“锅

3、炉”“摩托”“药业”“汽车”等名称的“实业”公司。但充斥我们耳目的是太多的亏损、预亏、特别处理等方面的信息。前期人们质疑“中国股票市场的市赢率是否太高”这个问题的另一种问法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是否太低”。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需要通过产权市场化的方式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再组合的企业。当前有两个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一是,什么是市场发展到成熟的根本标志。从确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目标迄今,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最初,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停留在产品市场化的层面,从80年代中后期以来,“减证放权”、“价格开放”以及让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

4、市场主体”等,改革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但在世纪之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深化,我们终于认识到,市场经济发达与成熟的根本标志是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加入到交换过程中来,即产权的市场化。产权的市场化才能使市场经济原则真正贯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惟有在产权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本与投资领域才能充分的实现相互优化选择或重组。二是,谁应当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整合与优化再配置的主体。尽管我们已经走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但在当前的普遍认识中,人们仍将这个责任主要付之于政府;仍认为企业的责任不过是在特定领域中“将本求利”。一个明显的例证是,证券市场中最富想象力的题材之一仍是哪一个产业是政府重点扶持的的产

5、业,劣质公司的股票价格反而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人们深信地方政府一定会对其进行重组挽救。其实,不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已证明,政府整合资源的效率极其优化程度是很差的。市场经济下,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可以说,政府从资源配置主体的地位上退出而企业进入是中国改革的基本趋势。德隆做了些什么?德隆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以资本升值为基础的产权运作。依托市场、坚持市场化操作,在多种形式的产权交易基础上实行资产重新优化组合,通过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领域,从而提高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德隆利润的主要来源。我们需要这样的企业。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程需要大量这样的企业。有人说“要掀起德隆的盖

6、头来”。掀起盖头的德隆是什么形象?掀起盖头的德隆是最具实力与经验,并已取得巨大成功的市场化的产权投资与资本运营者形象。二、 中国不缺投资者,缺的是能够大规模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创新者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引进外资”开始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为发展直接投资而开办的,迄今我们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最担心的仍然是“民间投资增长速度不快”。 当前中国还缺投资吗?还缺。但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投下的资金总量已然不少。问题的关键是,大量投资形成的资产正处于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的使用状态。如果不是这样,困扰我们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呢?更进一步说。中国股市在过去10年中融走那么多资金,为什么上市公司

7、的赢利水平仍那么低呢?人们仍在苦思冥想如何将近7万亿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变为直接投资,如何发育战略投资者,如何刺激投资增长。其实,中国不缺投资者,缺的是能够大规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的创新者。近两年来,“新经济”的提法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于各种媒体和诸多的专家口中。人们一般把“新经济”同高科技联系起来,以为“新经济”的内涵就是“知识经济”。其实这是以偏概全。科学技术再发展,“物质不灭”和“能量守衡”这两条定律也还没被推翻。人们不可能凭空创造出物质财富。“新经济”的真正内涵是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靠什么?一靠技术手段改进。二靠资源优化重组。如果注意到刚刚过去的几年中世界性的大公司兼并高潮

8、,注意到国际贸易量的增长和国际贸易构成的变化,就会清楚的知道,新经济的出现实际上源于全球采购、全球性的资源优化配置、资产优化重组和竞争扩展到全世界范围。新财富的真正来源是经济系统重组所带来的效率增长。人们很容易注意到了德隆近几年大量资产并购方面的所作所为。但人们可能并未充分注意到的是,德隆非只是对资产进行了简单的买卖。买和卖只是资产运营的开始和结束。在买和卖之间,德隆作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不断把滞留在传统产业的资源组合到高科技产业上来,二是通过改善要素组合状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通过市场化方式用高效率的要素支配者取代低效率的要素支配者。很容易想象,如果中国上千家上市公司或者他们的大股东都

9、致力于这三件事,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市赢率是否太高“的问题吗?如果中国现有的经营性资产都能够处于高效率的利用状态,我们还用得着忧虑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吗?德隆是谁?德隆是推进新经济的探索者、创新者。三、 中国不缺改革措施,缺的是推动改革的市场化力量 当前,中国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党的15界4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推进多元化的产权制度改造。应当说,改革的

10、方向是很明确的。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更新、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没有一个企业是可以长盛不衰的。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关键是要把滞留于产业前景已经暗淡、资源趋近于枯竭、产品老化、规模不经济或要素组合方式不合理的领域中去。由于体制性、历史性因素,我国的国有资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套”在了已经难有赢利前景的领域中,“套”在了特定实物资产状态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富不仅不增值,反而要在高成本、低效益的亏本买卖中不断折损。这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显然的道理是,除去与政府职能相关的政策性领域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个出资人有义务、有必要专门把自己的资本束缚在注

11、定亏损的领域。不管这个人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国有经济所能支配的资源也是一个有限的量。唯有在不断流动、不断优化再配置的过程中,这个有限的资源量才能真正不断在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过程中起到“呼风唤雨”的或“平抑波澜”的主导作用。问题是,在国有经济内部能不能产生出推动企业改革,推动资源流动、产权重组的足够力量?肯定不能。坦率说,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阻力何在?在于国有经济系统内部在过去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既得利益集团。可以用最近出台的“减持国有股暂行办法”来说明。解读国务院的这个文件可知,政府清楚的知道,减持国有股最大难点,或者说首要的阻力其实并不在于

12、市场的资金可供量,不在于因短期内供求关系改变对股民利益的影响,也不在于减持与储蓄之间在争夺民间货币资本上的对峙;而在于国有股权的实际持有者不愿意让出已经占有的既得利益,在于减持导致的国家与那些实际占有着这些资源的既得利益群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之所以采取“存量发行”的办法,就是把减持与上市或增发联系起来,用更大获益机会换取国有股权的实际占有者让出所占有的部分资源。仅靠体制内的力量显然不能满足改革深化的需要。靠“自己革自己的命”不行。加入“WT0”的历史进程等不了,结构调整的发展任务等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会等不了。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更强大的外部市场力量,包括外资的、民营的市场力量来推动国有经

13、济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促进产权流动与市场化。德隆是私企。但在当前的改革进程中,国有经济的发展与非国有经济早已不是“两条线”的关系。德隆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已经深入到推进国有资产整合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造的层面。私企改造与整合国企好不好?可以明确无误的说,非常好。四、 中国不缺大股东,缺的是市场的善意参与者 有人说,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太分散。这话其实不确切。近期在人们熟悉的“坐庄”行为、“基金黑幕”之后,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又成了热点话题。很多人呼吁要“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为什么保护?从中国的特殊性看,首先还不在于资金规模不对等、信息不对称,而在于这些大机构、大股东普遍采取

14、了对市场的恶意参与态度。大机构、大股东的恶意参与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在交易过程中采取种种手段操纵股价,例如披露虚假信息、对到交易等。从“琼民源”、“亿安科技”等案列中中小股民已经领教太多。另一种是在市场交易过程之外大股东从上市公司“抽血”,通过向上市公司大量借贷、让上市公司担保从银行借款、通过关联交易实现利益转移等手段把上市公司“掏空”。通俗说就是把合伙人的钱“卷跑”。从“猴王”到“济南轻骑”,这种案列已披露的数不胜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操纵股价的行为还可以归结为是一些人或机构的不法行为,那么那些人从上市公司“抽血”的大股东却几乎个个都是国有股东。国有股东骗合伙人的钱,而且成为普遍现象

15、,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股东不论大小,所持股份是不论能否流通,人们共同投资一个公司的含义是合伙做生意。大股东在拿到合伙人的投资后并不试图去运用这些资金从市场中争取利润,而是把合伙人的资金用种种手段囊括到自己的口袋,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这是一种明火执仗的市场暴力,是非法掠夺。哪怕这些股东是打着“公有”旗号的国有股东。这不是在“扩大国有经济的支配力”,而是在瓦解市场经济的支配力。中国不缺大股东、大机构,缺的是市场的善意参与者。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再结合。真正能够在市场中获得长久发展机会的企业只能是在激烈竞争中能够与各方利益主体保持协调关系、最大限度消除市场敌意的企业。德隆也是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但至少迄今我们所看到的是,作为机构投资者,德隆的目标并非是如券商所为的单纯在市场中博取价格差价,也并未试图通过控股地位把上市公司当做自己的“提款机”。我们希望德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坚决摈弃投机性运做或损害市场主体利益的做法,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为其他利益主体带来新的机会的“双赢、”“多赢”基础上。可以断言,不论目前中国的股市多么不完善,客观规律总要发挥作用。真正能够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的只能是具有与市场亲和形象的企业,只能是市场的善意参与者。 (摘自:2001年8月15日经济参考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