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9553222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组织设计18(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名称:平顶山市光明路市政工程(平安大道北环路)K0+852、K0+997.83立交桥及道路工程施 工 组 织 设 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审批:项目经理审核编 制 编制单位:土建处第六项目部 2012年3月18日中国平煤神马建工国集团土建处 施工组织设计土 建 处 会 签 栏 总工程师:总办室: 安检科: 质量科: 生产科: 机电科:目 录第一章 综述4第二章 施工准备10第三章 土方工程15第四章 桥梁工程21第五章 道路工程32第六章 挡土墙工程41第七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5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策划47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59第十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62第十二章 主要施工机械计划64

2、附图一 桥梁平面布置图65附图二 道路平面示意图66附图三 施工现场平面图67第一章 、综述一、措施编制编制依据(1) 工程招标文件、补遗文件和设计图纸;(2) 现场实地考察。(3) 我项目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机械装备能力。(4) 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施工技术、环保、安全质量验收规范、标准、法规文件。编制原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我们以招标文件和现场踏勘为基础,针对工程特点、难点、重点,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特长、经验、技术、设备能力,本着“安全为先,质量为本”的安全质量原则,以“确保安全,提高质量,均衡生产,文明施工,降低成本,如期高效”的项目管理思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3、(1) 确保实现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目标;(2)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及施工难点。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现况道路畅通、交通安全、现况管线安全为原则,尽量减少对现况交通的干扰,保证交通线路的安全通畅;同时,采用成熟、可靠、先进、有效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合理;(3)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实力、施工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及项目管理优势。(4)以总体施工部署、施工进度安排、主要施工项目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保证措施为本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内容;(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二、工程概况:、建筑概况:公路里程K0+852.1处、公路里程K0+997.9处立交涵为公路下穿三

4、矿线和四矿线铁路立交涵,涵洞中心线与三矿铁路交角北偏东71,与四矿铁路交角北偏东55,沿公路方向涵长分别为10.5m和12.2m,边孔高度6.6m,中孔高度分别为6.6m和6.3m。 公路里程K0+852.1处(三矿铁路里程K3+520),公路里程K0+997.9处(四矿铁路里程K1+070)立交箱涵下穿三矿和四矿铁路线。立交涵设计4.5m+213m +4.5m,四孔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其中2个4.5m的边孔为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2个13.0m中孔为机动车道,全宽43.19m和49.86m。(附图:桥梁平面图)光明路(平安大道北环路)位于平顶山主城区,为平顶山南北向主干道,施工范围起于平安大

5、道交叉口,止于北环路,设计起点里程k0+001.474m,终点里程k1+349.382m,全长1348.779m。其中分别设2处半径为1500m,800m半径的曲线,曲线全长540.157m,占路线总长的40.1%。道路红线宽度为40m,控制红线宽度50m,采用单幅路型,标准横断面为4.5m人行道+31m车行道+4.5m人行道,控制线内人行道两侧各有5m绿化带。车行道横坡为1.5%分别坡向两侧人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车行道。在交叉路口处的路堑挡墙以路口圆弧处为起讫点。全线路堑挡墙长921.37m,路肩挡墙长309.08m。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级。(附道路平面示意图

6、)在立交涵施工时采取铁路线架空,挖空铁路线下矸石及土方,施工钢筋混凝土桥涵。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拆除架空设备。由于三矿铁路线已经架空加固施工完毕,本措施着重编写四矿线架空加固措施,轨道架设及桥涵关系如下图:、结构概况:K0+852.00立交桥和K0+997.83立交桥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基础坐落在漂石层上,局部为未达到标高的采用砂夹碎石换填;两座立交桥设计活载为铁路中-活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pa/m2,地震基本烈度6度。两座立交桥框架基础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扩大基础,框架主体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桥顶两侧栏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框架排水调坡层浇筑C40素混凝土。车

7、行道结构分为面层,基层,垫层。面层结构为:1.0cm乳化沥青下封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基层结构为:18cm5%水泥稳定碎石+18cm5%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在交通饱和状态下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在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时的设计使用年限15年。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拟建场地地层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先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层杂填土:主要有粘土、碎石及建筑垃圾组成。层厚0.54.90m,层底标高103.71387.2层漂石层:主要成分为砂岩,层顶埋深0.504.9m.3层粘土:层顶埋深6.50m。下部无软弱下卧层。经勘查,现场地下水位埋深0.90

8、3.6m.地下水类型属于潜水,主要含水层为2层漂石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生活管道泄漏渗入补给,地下水位年变幅0.50m,历史最高水位0.40m。拟建场地地形北高南低,工程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作用,无大型活动断裂通过,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主要工程量 依据现有图纸、资料,汇总主要施工项目工程量如下:1、道路工程:项目单位数量路基挖方m3178471.462路基填方m34320.97三灰稳定砂砾石M220643.3二灰水泥稳定碎石m219556.8沥青混凝土AC-20C(5cm)m22716.2沥青混凝土AC-13C (4cm)m22172.96预制渗水型砼环保砖m2727.9C30混

9、凝土人行道侧石m2800C30混凝土绿化带侧石m2800路肩式挡土墙m290.63路堑式挡土墙m1353.8项目单位数量挖方M47585.2填方M13154砂砾石垫层M322.7C25混凝土M1140HRB335钢筋T945.08C40混凝土M2693.5HPB235钢筋T61.24TQF-1防水层2710 丙种防水层 2200C30混凝土M78.9油浸木芯板M72.510cmPVC管m902、桥梁工程第二章、施工准备一、施工目标序号名 称目 标备 注1质量合格注重生产过程质量控制2工期14个月争取提前完成3安全杜绝重伤控制轻伤严格规范施工4文明施工争创标准化文明工地5成本控制确保质量,降低成

10、本降低材料损耗二、项目部组织准备序 号姓 名职 务1赵红江项目经理2张东风生产经理3张天忠工地负责人4张文辉技术负责人5张旭崇技术员6张宏超施工员7袁军伟测量员8郑 伟测量员9朱建华材料员10张树才质安员三、施工现场准备积极配合业主单位,做好红线内建筑物的拆迁工作,包括路面上原有电线杆、路灯、树木及建筑等都做好记录;组织力量进行现况管线调查,对没有管线埋设资料的区域,挖探坑确定是否存在地下管线,确定管径、埋设深度等具体情况,整理绘制管线现况分布图;必要时与各管线所属单位共同制定管线的保护、改移方案,实施管线改移,保证管线运行安全。做好施工现场的“三通”准备工作,水电齐全,安全可靠,道路通畅;生

11、活区、工作区 、材料区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布置;各种施工机械,器材提前清点入库;施工现场的保安、看场人员配备齐全,为开工做好充分准备。四、技术准备 (1)由技术经理带头,认真组织工地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熟悉图纸,根据目前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项目内审合格后上报处总办室审批。对特殊过程、重点部位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待方案批准后方进行施工。施工前组织对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2)组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和预防措施。(3)组织技术及测量人员检查验收控制桩,并做好控制桩保护工作。(4)配备齐全有效的

12、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制定技术资料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体系。(5)及时编制各种材料计划,提供给材料管理部门。五、劳动力准备(1)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施工任务,我单位现场设立项目部,由生产经理专门监察各项工作准备及开展情况并协调各个部门工作。(2)为全面落实施工安排的组织保障,更好地组织施工,切实加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我单位拟调派技术、质量、材料、政工、安全、经营等方面有较强能力的人员组成本项目的管理机构。(3)根据劳动力计划和工期安排,选择信誉良好、有较强施工组织能力、肯吃苦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施工作业。(4)进场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对重点工序、新工艺工法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动员会,做好特殊工种的准备工作。六、材料准备 本工程使用的所有材料,由技术负责人统一编制材料计划,材料员负责落实到场。对业主及监理认可的生产厂家产品择优采购,杜绝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材料。项目材料部提前定购各种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签订供应合同,保证材料供应及时、充足。 材料进场实行检验制度:每项材料进场前合格证及复试检验报告缺一不可,将送检的材料做好台账以备查看。构配件要进行外观检查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