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955188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质疑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质疑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质疑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质疑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质疑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质疑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疑中创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中心小学 张木秀当前,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活动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发展,忽视对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脚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有“疑”才有“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创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端。一、营造环境,以励传情,在敢疑中创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需要。而学生

2、的学习与心境有关,良好的心境能使学生处于最佳心情状态,很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成长。因此愉悦的心情是创新课堂教学有效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需要有一个宽松、愉悦、和谐、安全的环境。创新课堂教学要特别强调师生的和谐关系,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像投入到爸爸妈妈的怀抱里那样安全,惟有在这样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思维才会放松驰骋,有想法才会积极表达,不同意见才敢争论,奇思妙想才会不断生成,创新火花才不断喷发。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给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自己还要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去接触学生,跟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和生命的对话,更应该关怀、尊重、理解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3、以鼓励传去自己的情感,多说:“小家伙,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老师为你高兴!”“你的想法与众不同,能再给大家讲讲吗?”“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仔细想想你会有更精彩的发现”“不要紧,慢慢说,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等加以鼓励,平等地对话,营造出积极思维,鼓励创新,欣赏创新,追求一个人人想说、个个敢说的良好学习环境。只有让给学生无惧怕,有话敢说,有疑敢问的环境,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创设情境,以疑导思,在生疑中创新。“学贵知疑”“学起于疑”,疑是探索创新的起点,是探索创新的动力,疑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是个循环往复,而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的过程中,

4、无处不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不敢怀疑,就不会有创新。因此,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生疑是创新课堂教学重要的途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将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设疑于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冲突上,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要解决的矛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应尽力去解决时,才会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进行深入思考,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添入新的成份,扩大、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一个新的认知网。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由生疑到创新的过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精心制作了课件,创设了小狗、小

5、兔和小猪收麦比赛的情境,并用生动的语言:“谁是收麦冠军,为什么呢?”让学生无法用比较的方法一眼看出近似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麦地面积的大小,引发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你有什么好办法?”便把学生的思维推上一个高度而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能否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新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前后两个图形之间面积是否相等?”等问题,使学生们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地,这样学生自然会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创新动机,引发创新活动,在生疑中创新。三、引导探究,破疑解惑,

6、在解惑中创新。学生破疑解惑,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深化表现。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在目前的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很少主动释疑解难。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若干个活动情境,巧妙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引导学生在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数学迷题”“图形推算”“数形结合”“巧列算式”“数列推理”等系列,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把本节课所要学的新知识设计成了“悬念式”和“探究式”的问题情境:先复习“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你是怎

7、样得到的?学生回答“把一个数扩大到它10倍,就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扩大到它的100倍,就在它的末尾添上两个0;扩大到它的1000倍,就在它的末尾添上三个0,看扩大到的倍数有几个0,就添几个0。”大部分学生没有异议。这时,老师抓住这课堂的生存,把“1”改为“0.1”,顺着学生的思路在0.1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0、三个0问:“0.1扩大到它10倍等不等于0.10,为什么?”学生在相等、不相等两种意见中进行辩论,明确了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并没有扩大,从而激起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冲突,让学生产生了“是什么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困惑,继而出示1.234、12.34、123.4、1234.5让学生观

8、察“1、2、3、4、5”五个数字一样,小数点位置不同,数的大小也不同,悟出了是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人人参与,在比较、观察、归纳、验证的活动中很快发现了规律,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破疑解惑,在解惑中创新。四、激活思维,捕捉疑点,在释疑中创新。激活学生的思维、捕捉到疑点、探究到结论仅仅是手段,在释疑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才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当学生怀着强烈的解疑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得出结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进行回顾、反思、总结和提炼,让学生能把看来与当前问题无关的知识改组成新的、更加概括化的联系,或者能按问题的条件不断改变对

9、问题的看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经验,真正地在释疑中创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让学生理解可能的概念和随机思想时,先让孩子分组展示摸“3红3白6个球”的盒子的结果,并引导孩子进行了猜测、操作、观察、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的知识表象开始了初步的加工,形成了一些比较笼统的、粗糙的认识,孩子对“可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认识到“虽然有可能摸出红球,但是不能确定哪一次能摸到。”接着学生又经历在观察到6位同学在放了“2红2白2黄6个球的盒子摸球时,摸到“黄、白、黄、白、白、黄”这样的结果后,对“可能”摸到红球的犹豫,再到6个白球1个红球,以致100个白球1个红

10、球、1000个白球1个红球这样的盒子都可能摸到红球的坚定,孩子的活动经验在不断积累,数学思维在不断受到冲击,认知结构不断重建并且与概念的本质逐步趋同,孩子对随机思想的感受上升到了“只要有一个红球,就有可能摸到,但不能确定在哪一次能摸到”的新的高度。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如深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之后,开展摸球比赛。在摸球比赛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全是红球,就一定能摸到红球;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到红球;有红球也有其他球,也可能摸到红球”。学生经过放球、猜球、摸球的活动情境,从不同的视角、经历不同的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在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的同时,积累了不同的活动经验,以巩固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能够正确迁移,学生已深刻地认识到:“一定摸到绿球全部放绿球;不可能摸到绿球不放绿球;可能摸到绿球只要有绿球(哪怕只有一个,但要再放其他颜色的球)。整个活动过程,孩子必须去收集有效信息形成感知,同时要将这些感知与已经形成的认知经验去对照,并作出相应的判断。这不仅是新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的迁移、经验的积累、思维的发展、认知的完善过程。总之,创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疑开始,只要我们注意营造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生疑、指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破疑、激活学生思维而释疑,“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就会自然转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