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955100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29。 一幅鼠画有书生,工画,作一群鼠图,献诸邑令。令初不知爱,易之,漫悬于壁。旦,过而视之,画坠于地,令仆复悬之。屡悬屡坠,仆怪之,白于令。令欲明其究竟,遂于门间窥之,见仆方举画,有猫二三,奔而逐之,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 文言知识 工。“工”指“好”、“擅长”等。上文“工画”,意为擅长作画。又,“工绣”,意为擅长刺绣;“工书”,意为擅长书法;“工医”,意为擅长医疗。 启发与借鉴 作者不是正面描绘栩栩如生的老鼠,而是用猫追逐图画来突出鼠画的逼真,这是典型的侧面烘托法。 思考与练习 1翻译:献诸邑令。 2解释:易 漫 白 窥 230 十七字

2、诗 明正德(明武宗年号)间,有书生好作十七字诗,触目成咏。时天旱,太守祈雨不诚,神无感应,书生作诗嘲之曰:“太守欲祈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守闻而怒,令人捕至,曰:“汝善作十七字诗耶?试再吟之,佳则释尔。”即以己之别号西坡命题,书生应声曰:“古人号东坡,太守号西坡;若将两人较,差矣。”太守大怒,责之十八,书生又吟曰:“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守哂而逐之。 文言知识 哂。“哂”指“笑”,含有轻蔑、讥讽的意味。上文“守哂而逐之”中的“哂”,显然是太守极勉强的笑,既含有嘲讽又无可奈何的意味。又,“上哂之”,意为皇上嘲笑他。 文化常识 古人重迷信,认为水灾、干旱都是上天

3、对万民的惩罚,而为官的从地方长官到皇帝,都是百姓的父母,他们要替百姓向上天请罪,祈祷祭拜上天便是一种请求上天保佑的形式。上文说“祈雨”,即祈祷上天下雨。 思考与练习 1“古人号东坡”,这“东坡”指 朝的 。 2翻译:触目成诵。 责之十八。 231钱若赓断案 明万历(明神宗的年号)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突出的政绩)。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指钱若赓)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无不惊讶。食顷,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皆怪之,守曰

4、:“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伏罪。 文言知识 守。“守”作为名词,指太守。“太守”是郡的长官,古代数县为一郡。所谓“郡守”,即郡太守。“守”在文言中作动词用,指“做太守”。上文“守临江”,意为做临江郡太守。又,(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巴陵郡”,意为做巴陵郡的太守。 启发与借鉴 合理的推理是有智谋的表现。 思考与练习 1翻译:乡人不平,讼于官。 2填空:知己知彼, ;若要人不知, ;自扫门前雪, 232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职官名称,皇帝重臣)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商人矣。尧咨

5、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朝中重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商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商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文言知识 直。上文“偿其直”中的“直”,与“值”同,是“值”的通假字, 意为还给商人买马的钱款。又,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其中的“直”同“值”。又,“佣作而不取直”,意为给人做雇工而不 收取报酬。 文化常识 谏议即谏议大夫的简称。这个官职从西汉开始设置,它的职责是掌管朝中议论。如大臣们对朝廷有建议或批评,经谏议大夫选择后转告皇帝。这官职不高,可权力相当大,因为可以直接对皇帝接触。从汉、隋、唐一直延续到明朝。 启发

6、与借鉴 为人正直,不嫁祸于人,这是做人的应有品德。 思考与练习 1解释:驭 ;厩 ;制 。 2翻译:是移祸于人也。 233杨修解谜 人饷(用食物赠送)曹操一杯酪(乳制品),曹操啖少许,命人取笔,于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咸莫之解。次至(以次轮到)杨修,举杯便啖,众讶之。修曰:“公教各人啖一口也,复何疑?”众恍然大悟。 文言知识 公。“公”是对人的尊称。上文“公教各人啖一口”中的“公”,即“曹操”。又,“公为人信”,意为你做人诚实或他做人诚实。与“公”用法相同的还有“君”、“子”,都是对人的敬称。 文化常识 曹操(155X0),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

7、逐步扩充军事实后,后安顿落难的汉献帝,并用皇帝的命令发号施令,先后击败吕布、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位至丞相。 思考与练习 1杨修是怎么解答这个谜语的? 。 2翻译:众咸莫之解。 234郗鉴爱幼 西晋末,兵荒马乱,郗鉴于乡里穷馁,乡人以公名高德隆,传共饴之(轮流供给他饭吃)。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今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故共济君耳,恐不能兼存二小儿。”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同“着”,放)两颊边,还而吐与二儿。后皆得存,并(同)携而过江(指因避乱而渡过长江南下)。郗公亡,翼为郯县令,守丧于灵前三年。 文言知识 兼。“兼”指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如“品学兼优”,意为品行好,再加上学

8、习成绩好。上文“恐不能兼存二小儿”,意为养活了你郗鉴,恐怕不能同时养活两个小孩。所谓“兼顾”,是指照顾了一方同时也照顾到另一方。“兼”又指“加倍”,“兼程”指加倍赶路;“兼旬”指二十天(两个十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馁 济 辄 存 2填空:姑苏城外寒山寺,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一行白鹭上青天。 235老叟“斥”牛 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卖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尔事?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尔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供给)其奉养,死而买棺葬。且

9、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之孙无穷累,尔罪大矣!尔就死,活该!”盖董某之父尝坠河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脱险也。董某初不知其事,闻之大惭,自打颊曰:“我乃非人也!”急引牛而归。老牛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文言知识 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常作“非”的相对为“是”或作判断词用:“他是好学生”。在文言中用法就有不同。“乡人闻是事”中的“是”,意为“这”,即乡里的人听到这件事。又,“如是”,意为像这样。 思考与练习 1邻叟刘某的一番话,其用意是什么? 2解释:屠肆 逸 是 3翻译:何预尔事? 236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人名,宋国国相)。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玉人

10、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失)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各人有自己视为珍宝的东西)。” 文言知识 或。文言中的“或”,除了作“或者”用外,常指“有的”。上文“宋人或得玉”,意为宋国人中有个(人)。又,“或日”即有人说;“或大或小”即有的大有的小。 文化常识 古人重玉。也许是冶炼技术的关系,古代黄金饰品较少,而玉器极多。我国中原及西北均产玉,玉可制器皿,如酒杯、盘子,也可作装饰品。玉可视,可触摸。古人衣服束带,在带子上有钩,钩上挂着小的玉件作装饰品,走起路来叮咚作响。 思考与练习 1选择:子罕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子罕丧失的是什么宝?玉;高尚的品德;

11、国相的位置;友谊。 “若以与我”是中省略了 ,它指代 。237卢仁与鹤 卢仁畜二鹤甚驯,后一创(受伤)死,一哀鸣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就食。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羁也。”鹤振翅云际,徘徊再三,乃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乡间,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卢仰曰:“若非我侣也?果是,即下之。”鹤竟翩翩而下,投入卢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释,遂引之归。卢视之如赤子,鹤亦知人意,侍卢若亲人。后卢仁殁(死),鹤终不食而死,族人葬之墓左。 文言知识 “不尔羁”的语法现象。这是个倒置的句式,应按“不羁尔”理解;羁指“束缚”,意为“不束缚你”。又,“不尔责,即“不责尔”,意

12、为不责备你。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畜 乃 曳 喙 2成语填空:不 而飞;好 恶劳; 听途说;望 莫及;交头 耳。238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曾)应人遨宴。席间,觉行炙人(端烤肉的仆人)有欲炙之色,因辍(放下)己之炙而施(送)焉。同座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烤之而不知其昧者乎?”而后晋遭乱(指北方匈奴贵族南侵),顾荣渡江而南,每历危急,常有一人相济。荣曰:“尔何人也?”对曰:“吾乃(是)昔日受炙之人也。”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它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疑问词语气词等用。上文“辍已之炙而施焉”中的“焉”,指代端烤肉的仆人;“焉施之”中的“焉”,相当于“为什么”。

13、又,成语“心不在焉”,意为心思不在这里(或那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为不深入虎穴怎么能逮住虎仔。 文化常识 江。“江”在文言中一般指长江,亦称“大江”。“河”在文言中一般指“黄河”,亦称“大河”。上文“顾荣渡江而南”中的“江”,即指长江。1949年“百万雄师渡大江”就是指渡长江。黄河与长江是我国南北两条最重要的水道,故北方的水道多称“河”,如“淮河、海河、辽河、滹沱河,渭河等;南方的水道大多称“江”,如湘江、赣江、珠江、金沙江、乌江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炙 ;嗤 ;历 。 2翻译:常有一人相济。 239。陶侃不伤农 陶侃(东晋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尝出巡,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要)此何为?”人云:“行道(走在路上)所见,聊(随意)取之耳。”侃大怒,曰:“汝不田,而贼(伤害)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耕殖,家给人足。 文言知识 “日”与“云”。这两个词,都可作“说”用。“孔子日”即孔子说;“人日未见”,意为人们说未看见。在文言中“日”用得较多,用“云”较少。上文“人云”,意为那个人说。成语“人云亦云”,意为别人这么说自己也跟着这么说,形容毫无主见。 启发与借鉴 官的思想作风,直接影响到百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何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