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9523732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劝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07271157(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09课 劝学知识概览【作者简介】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洵的讳,写做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在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在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

2、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除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20卷,收文章

3、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重点理解】一、 通假字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二、 词类活用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三、 古今异义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四、一词多义1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假舟楫者,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2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以为妙绝(极)佛印绝类弥勒(十分)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4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

6、十五)6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志(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名誉)五、 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7輮以为轮(省略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六、重点字词解释1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 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 顺风而

7、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难点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学不可以已”。下面的部分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中心论题与各部分之间有总领和分述的关系。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探究】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

8、、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

9、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探究】本文的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探究】本文共有20个比喻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0、,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1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20个比喻句中的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作用的,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至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方

11、法和态度的;至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学的方法,强调逐步积累;至从正反两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强调坚持;至也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专心致志。5.结合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1)虽有槁暴(2)輮以为轮(3)其曲中规(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吾尝跂而望矣(7)君子生非异也【探究】(1)有,读音,通“又”。(2)輮,读音,通“煣”,使弯曲。(3)中,读音,合乎。(4)参,读音,验、检查。(5)知,读音,通“智”,智慧。(6)跂,读音,提起脚后跟。(7)生,读音,通“性”,资质、禀赋。6.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

12、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探究】从一般意义来说,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过时,无论是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还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荀子的思想都值得继承和借鉴。当然,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能力提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李晓东喜爱读书,博学成才,今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大家这次外出旅游携带的行李很少,都轻装上了飞机C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后两天山东等地为小雨加雪的天气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今年冬小麦喜获丰收,

13、同比去年增产9%2.下列加点“一”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C【解析】C项与例句相同:一,一次。A项,专一。B项,水边,一边。D项,开始,第一次。3.下列加点“生”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积水成渊,蛟龙生焉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C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 D【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生长。A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B项,生:生的,未煮熟的。 C项,生:

14、生活。名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度。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隔断。C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终止。D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绝:悦耳。4. D【解析】绝:到了极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强健有力。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钱串。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强:竭力,勉强。D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强:有力的弓。5. B【解析】强:有余。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望”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向远处望。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望:盼望、希望。C先达德隆望尊 望:名望。D适冬之望日先后 望:看见,望见。6. D【解析】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