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52040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啊我亲爱第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 2 1” 4课堂四环节(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交流;教师精讲点拨;随堂达标检测)教学模式 2课堂两中心(调动学生;紧盯课堂)1课堂一策略(以“问题导学,以练代讲”的课堂策略实现“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育人目标。) 府谷二中 九年级 语文 学科导备案 年 月 日课 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型新授主备人王晓丽媒体运用Ppt集体备课讨论意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重点)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难点)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体会作者的情感。课 前预习案一、了解舒婷及写作背景 ,搜集朦胧诗的相关资料。二、朗读诗歌,扫除字词障碍。课

2、堂交流案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1)注音: 干瘪(bi) 驳船(b) 蜗行(w) 胚芽(pi) 迷惘(wng)隧洞(su) 绯红(fi)淤滩(y)纤绳(qin)2、作者及朦胧诗、写作背景交流。3、朗读指导: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

3、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4、研读,探究品味:(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精 讲点拨案一、美文美读教师范读(配乐)(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学生自由诵读。(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

4、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二、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

5、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三、赏析诗歌,把握主旨: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3、欣赏品味,体悟情感课 堂检测案课后仿写Ppt出示舒婷的诗歌,并赏析。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2、绩优学案习题。高效课堂十原则:1.面向全体原则 2.个性教学原则 3.简约课堂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直观教学原则6.问题教学原则 7.先学后

6、教原则 8.当堂过关原则9.激励课堂原则 10.永不替代原则“4 2 1” 4课堂四环节(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交流;教师精讲点拨;随堂达标检测)教学模式 2课堂两中心(调动学生;紧盯课堂)1课堂一策略(以“问题导学,以练代讲”的课堂策略实现“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育人目标。)府谷二中 九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案(总第 88 课时) 授课教师 年 月 日课 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课型新授主备人王晓丽媒体运用Ppt个性补充与反思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重点)2、结合时代背景,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难点)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课 前预习案朗读诗歌

7、背诵诗歌默写诗歌读舒婷的诗歌,做读书笔记。课 堂交流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内容感情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悲痛舒缓、低沉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痛苦、希望舒缓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希望、欣喜高昂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深情、强烈 深情研读,探究品味:(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精 讲点拨案赏析诗歌: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

8、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凸显了怎样的主旨?2、欣赏品味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象征和比喻的运用。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

9、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课 堂检测案一、课堂练习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和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和_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二、拓展延伸:请你写出你所积累的爱国诗文。高效课堂十原则:1.面向全体原则 2.个性教学原则 3.简约课堂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直观教学原则 6.问题教学原则 7.先学后教原则 8.当堂过关原则9.激励课堂原则 10.永不替代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