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50903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机工程学试题和答案三、是非题(正确的画“O”,错误的打“X”)1 坐一立姿工作台台面的高度一般要比坐姿工作台台面的高度高。(O) 2由人体向物体辐射热量的过程叫“正辐射”(O)3坐高是指人在坐姿时,从地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 X )4在人体测量中,人体的结构尺寸主要与区域、民族、性别、年龄和生活 状况等有关,而与人所从事的职业无关。( X )5坐椅面高度的设计应以使用者群体的腿弯部的高度的第 5 百分位数的测量值作为参照。( O )6坐眼高是指人在坐姿时,从坐平面到眼睛的垂直距离。( O )7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两眼所能感觉到的波长大约是380 nm780 nm。(O)8照明水平越好,工作效率

2、的提高就越明显。(X )9当手作左右方向运动时,则拉力大于推力。(O)10重作业的工作面的高度一般要比精细作业的工作面的高。(X )11. 由于人们对空气干湿程度的感受与空气中水汽的绝对数量直接相关,所 以采用湿度来判断空气的干湿程度。(X)12.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接受辐射能量,故称为 负辐射。(X)13. 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 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X)14. 因为不能测量人体深部体温,所以可以通过考察作业负荷和环境有效温 度来控制人体的“核心”温度。( O )15人体具有一定的冷适应能力,比热适应能力强。(X)16.

3、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O)18. 色彩视觉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谱波长所决定的。(O)19. 若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性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O)20. 一种波长产生一种色调,即一种色调只与一种波长相联系。(X)21. 颜料三基色分别是黄、紫、青的补色。(X)21. 绿色不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因此在工作房间内都应采用统一的绿色。( X )22. 对比色是为了突出安全信息。(O)25. 系统评价法是指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中,测试实验对象的行为或反应,以 此作为标准,设计出可靠、高效的操作系统的一种方法。(X)26. 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可归纳为以下

4、4 步:确定目标、界定性质、 收集资料和制定方案。(O)27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X )28.人眼可以感受的光线的波长为:380680mm之间。(X ) 29不发光物体的色彩视觉,是该物体在特定光照吸收可见光一定光谱成分 所决定的。(X )30. 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觉功能的生理过程。( X )31. 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X )32. 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视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 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X )33. 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

5、场所。 (X)34. 眩光效应与眩光源的位置有关,因此提高悬挂高度可以避免眩光。 (X)35. 工作间亮度分布比较均匀 , 将使人感到愉快 , 动作活跃,因此,工作 间的亮度越均匀越好 。( X )36. 噪声是物体机械振动产生的,因此评价噪声只能用客观物理度量。(x )37. 响度级可以表示两个声音响度相差多少。(X )38.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阈的提高,而造成噪声性耳聋。(O)45. 响度相同而频率高的噪声不如频率低的噪声更容易引起烦恼。( x )46.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干扰而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 O )47. 等效连续声级是一定时间内声级的算术平均值。( x )48.IS0规

6、定:500Hz、lKHz、2KHz、4kHz为中心频率的倍频率声压级算术平 均值定义为语言干扰级。( O )49. 耳塞或耳套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受,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 容。( x )50. 音乐词节对噪声有掩蔽效应,因此对噪声环境的改善都有明显的作 用。(X )51. 在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 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x )52. ATP-CP系列提供能量的速度极快,也能维持比较长的时间。(X )53. 在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需氧系列以中等速度提供能量,且不受时间限 制。( X )54. 静态作业消耗能量水平不高,所以

7、不容易引起疲劳。( X )55. 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X)56. 劳动强度指数是相对评价指标,它基本能较全面地反映作业时人体生理 负荷的大小。( X )57. 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产品加 工的难易程度和工作条件及性质。( O )58. 技术性疲劳,常见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并重的作业,这种疲劳与对某 项工作缺乏认识或兴趣而产生的厌倦感常不易区别。( O )59. 较长时间的轻或中等强度劳动,引起的疲劳是全身性疲劳。(X )(二)求能耗1. 某男工身高1.7m,体重70kg,基础代谢量平均值约为158.7KJ/m2h,连续作

8、 业7Omin。当RMR=4时,试问能量?能消量是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为多少?解能量消耗量=基础代谢量XC1.2+RMR)=基础代谢率平均值X体表面积X (1.2+RMR)= l58.7KJ/m2hX(0.0061 X 1700mm+0.0128 X 70k g -0.1529)(1.2+RMR) = 158.7KJ/m2hX1.7801m2X(1.2+RMR )= 282.5KJ/h X (1.2+4)=1469KJ/h=24.48(KJ/min 70min连续作业时的能量消耗量为24.48 X 70=1713.84(KJ)基础代谢量 =158.7KJ/m2h X 1.7801m2=28

9、2.5KJ/h=4.71 (KJ/min)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二RMRX基础代谢量X作业延续时问=4X4.71KJ/minX70min=1318.8(KJ)2. 题1中,若能量消耗降至1055KJ时,RMR值为多少?解连续70mi n作业的能量消耗量=(RMR+1.2) X158.7KJ/m2h-60X1.7801m2X70min1055KJ=(RMR+1.2) X 329.59KJRMR =1055329.59-1.2 = 3.2 -1.2 =3. 若基础代谢量为4.7KJ/min,维持体位增加的代谢量为5.6KJ/min,作业时 增加的代谢量为18KJ/min。试求RMR值。解能量消耗量=4

10、.7+5.6+18=28.3(KJ/min)能量消耗量二基础代谢量X (1.2+RMR) 所以基础代谢量rmr 二 能量消耗量-12 二 47-12 二 263(三) 1人体测量设计算计适用于 90东南区男性使用的产品,试问应按怎样的身高范围设计该产品尺寸?解:由表11-5查得东南区男性身高平均值X =1686 mm,标准差SD=55.2mmo 要求产品适用于 90的人群,故应以第5 百分位数为下限,第95 百分位数为上 限进行设计,由表11-7查得,5%与95%的变换系数K=1.645。由此可求得第5百分位数为X 二 X S K = (1686 55.2X1.645) mm =1595.2m

11、m 5D第95百分位数值为X 二 X + S K = (1686+55.2X1.645) mm =1776.8mm95D结论:按身高1595.2 mm1776.8mm设计产品尺寸,将适用于90%的 东南区男性。(1) 求 Zr X XZ = iSD(11-4)(2) 百分率PP=0.5+s(11-5)式中, s 为概率数值,可根据上面公式求得的 Z 值,在表 11-8 中查取。11-8 正态分布表Z012345678900.00.0.0.0.0.0.00.0.0.00000040008001200130019923902790319035900.00.0.0.0.0.0.00.0.0.1398

12、0438047805170557059663606751714075400.00.0.0.0.0.0.10.0.0.2793083208710910094898702610641103114100.10.0.0.030.0.10.0.0.31791217125512931331136840614431480151700.10.0.0.0.0.0.10.0.0.45541591162816641700173677218081844187900.10.0.0.0.0.0.20.0.0.59151950198520192054208812321572190222400.20.0.0.0.0.0.20

13、.0.0.62582291232423572389242245424862518254900.20.0.0.0.0.0.20.0.0.7580261226422673270427347642794282328520020.0.0.0.0.0.30.0.0.88812910293929672996302305130783106313300.30.0.0.0.0.0.30.0.0.91593186321232383264328931533403365338910.30.0.0.0.0.0.30.0.0.04133438346134853508353155435773599362110.30.0.0.0.0.0.30.0.0.1643366536863708372937497703903810383010.30.0.0.0.0.0.30.0.0.28493869388839073925394496239803997401510.40.0.0.0.0.0.40.0.0.3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