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理论研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942858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链理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价值链理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价值链理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价值链理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价值链理论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值链理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链理论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价值链理论研究1. 概念提出及解释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将价值链作为分析竞争优势的工具,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在波特看来,要达到价值创造的目的,公司的各种活动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具体到某一项或多项活动是价值创造活动还是成本驱动因素,则要具体分析。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将企业价值链根据企业与相应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分别向其前、后向延伸就形成了产业价值链。这种产业价值链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基础之上的不同企业所构成的。对于某一产业

2、来说,如果其内部的各个企业是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即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协作,那么该产业内也就不可能形成有效的产业价值链。这一分析框架将公司的活动分解不同的、影响公司相对成本地位、产品歧异的具体活动,这些活动的组合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塑造出公司的竞争优势。从波特有关战略的观点看,这些活动本身的不同方式以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是不同的公司战略的本质所在。波特将公司活动分解为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是以此为标准的:不同的经济性;不同的歧异性;对成本的影响他将价值创造活动分为两个层次。一种称为基本活动,它直接创造价值并将价值传递给顾客;一种称为辅助活动,它为基本活动提供条件而不直接创造价

3、值。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棊本活动图表1波特价值链分析图波特的基本观点是:1)任一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链,可由九类基本的价值活动类别来描述,这一价值链代表其在特定产业内的各种价值活动的组合。企业的价值链及其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动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2)从价值链角度,价值可理解为买方愿意为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一

4、方面,公司价值链为顾客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公司价值链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必然消耗资源,表现为成本。显然,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其拥有创造价值的价值链,而且在于拥有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价值链。3)任一公司价值链均为某产业价值链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之间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一个价值系统。显然,公司价值链在价值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的作用通过分析总体产品成本中每一活动成本配置情况可以估计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同竞争对手或行业标准比较在成本结构方面的不同,可以知道公司的竞争力所在或其提升潜力。此外,公司各活动的成本及价值驱动因素主要在于公司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波特指出了十大因素:规模、

5、产能利用、联系、相互关系、纵向一体化、定位、计时、学习、采用的政策、政府规则。这些因素彼此影响但其相对重要性因企业而异。解决的问题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企业的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项作业,它们是企业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石,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2. 价值链涵义扩展向外部延伸后来,美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University)供应链管理学教授彼特海因斯(PeterHines)把波特的价值链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海因斯将顾客需求和原材料供应商纳入了传统的价值链中,从而将价值链由只管理和反映企业内部信息开始

6、向企业外延伸。他认为企业企业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顾客需求,而不应该是利润,利润应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同时他还将信息技术纳入企业的辅助活动,不仅推动了传统的价值链理论的发展,也为企业应用价值链提供技术支持。虚拟价值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杰佛里雷鲍特(JeffereyF.Rayport)和约翰斯维奥克拉(JohnJ.Sviokla)于1995年提出了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将实物价值链以信息的形式反映在虚拟的信息世界所形成的信息价值链,就是企业的虚拟价值链。在传统的价值链中,企业对信息的收集、组织和利用,只是做为一项辅助活动,来服务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转

7、,其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而虚拟价值链的产品本身就是信息,其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管理实物价值链,从而来创造附加价值,也可以创造价值。虚拟价值链理论根源于物质价值链理论,但同时它又是一种为顾客“重新创造价值的活动”。“价值网”大卫波维特(DavidBovet)、约瑟夫马撒(JosephMartha不IIR柯克克雷莫(R.KirkKramer)在2002年3月发表的价值网:打破供应链,挖掘隐利润一书中提出的价值网理论。价值网理论的核心部分是:顾客、供应者、竞争者和补充者,补充者是指那些能够提高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网是企业对应对口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满足的顾客需求,在专业分工的

8、生产背景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将处于价值链不同阶段但彼此间联系密切的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价值网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有效的联系而相互影响形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3. 理论总结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不只是增加价值,而是要重新创造价值。在价值链系统中,不同的经济活动单元(供应商、企业合作者和顾客)通过协作共同创造价值,而价值已不己不再受限于产品本身的物质转换。自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后,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重点是技术发展对价值链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因特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等一系列相关概念。但是,无论价值链的形

9、式如何发展变化,其本质不变,即价值链是由一系列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这些价值创造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或资金流而联系在一起。此外,价值链理论分析方法很快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专门的价值链管理思想,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的相关文献。价值链方法被认为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企业内部组织间的协调、企业间价值链联盟及竞争优势评价己成为企业寻找新的竟争策略的一大途径。4. 理论应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仅仅重视生产是不够的,企业关心的重点应从生产领域转移到内部管理上来,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为企业所接受和认识。与

10、之相对应,我国的管理学界也开始对价值链的研究投入巨大的热情,并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价值链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确定企业的合理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由企业运作资源的多少和内部业务量的大小来确定,企业成长初期,总希望通过规模扩张,降低成本,分担风险来壮大。许多企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企业病”,价值链理论通过对企业的创造活动细分,经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并进行各个方面的联系,实行管理费用分摊,以确定每一业务的自身管理费用以及该活动与其他活动的交易成本。通过比较,可以粗略的估计出企业内部各单元存在的合理性。如果管理费用交易成本,贝U此单元夕卜包,缩小企业

11、规模;反之,则通过实行纵向一体化,将其化为企业的一部分。(2) 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指特定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而实行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是顾客满意,即通过降低顾客成本,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这一点与价值链理论中的顾客价值相一致。在这一总流程基础上,可以把企业具体活动分为生产指挥流程、计划决策流程、营销流程、信息收集与控制流程、资金筹措流程等,其中有些流程很重要,称为“基本业务流程”,其他的流程对应价值链理论,称为“辅助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重组就是通过审视企业中的价值链,从功能成本的比较分析中,确定企业在哪些环节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进

12、行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改造原有的流程路径、工作环节和划分步骤,最终实现业务流程最优化。(3) 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建立在价值链各个环节基础上的、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在产品、文化、管理和技术领域具有一系列特殊功能的集合体。介值链对核心能力的贡献在于企业如何管理价值链,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部门的竞争,而是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价值链的竞争。事实上,只有某些具有特定价值的活动才具有创造价值,这些具有创造价值的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要运用价值链确定核心能力,就要求企业比起关注企业所掌握的资源状态,重点培养“关键活动”。以往企业战略都放在基础活动上

13、,随着市场的发展,渐渐转移到辅助活动上。如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耐克)渐渐赢得了发展优势。参考文献:1王玉香,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工程,2010,基于价值链理论的WXYT工程公司内部控制研究2章海嵩,中国地质大学,企业管理,2010,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绩效评价研究2、价值增加链(Vaue-addedChain)。科洛特(Kogut,1985)在设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链中用价值增值链(valueaddedchain)来分析国际战略优势。科洛特认为:“价值链基本上就是技术与原料和劳动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投入环节的过程,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

14、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单个企业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或者企业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3、全球商品链(GlobalCommodityChain,GCC)。格里芬等(GereffiandKorzeniewicz,1994)在对美国零售业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将价值链分析法与产业组织研究结合起来,提出全球商品链(GlobalCommodityChain,GCC)分析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不同阶段,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形成一种跨国生产体系,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组织在一个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中,从而形成了全球商品链

15、。格里芬(Gereffi,1995)强调全球商品链有四个部分必须去注意:(1)投入-产出(input-output)的结构;(2)地域性(territorality);(3)治理结构(governance);(4)制度框架(institutionalframework)。投入-产出结构研究认为价值链是按照价值增值活动的序列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的流程;地域性或地方性的研究指出由于跨国公司和采购商纷纷将核心竞争力领域以外的环节外包,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超越了国家界限,分散到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形成了真正的全球生产体系;治理结构的研究则认为价值链是由相互联系的各环节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产业组织,链

16、条治理者对链条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控制;制度框架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指国内和国际制度背景(包括政策法规、正式和非正式的游戏规则等),在各个节点如何对价值链产生影响。4、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GVC)。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格里芬等人的理论没有摆脱商品这一概念的局限,并没有突出强调在价值链上运营的企业在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方面的重要性。直到2001年,格里芬和该领域研究者在IDSBulletin杂志上推出了一期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特刊一一价值链的价值(TheValueofValueChains),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过程,认为应把商品和服务贸易看成治理体系,而理解价值链的运作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参与到价值链并获得必要技术能力和服务支持的过程。这份特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