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精彩读出个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94099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出精彩读出个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出精彩读出个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出精彩读出个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出精彩读出个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出精彩读出个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出精彩 读出个性 也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内容摘要: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就十分强调读,但其可用“呆板”来形容;在现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样,在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也都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重要的内容安排在内,由此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份量之大,我们可用“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个目标”来表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从有效朗读的层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以读为本,读出精彩,读出个性的做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朗读 方法 正 文: 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成长,以读促学。笔者认为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反复的阅读,

2、在文本内容上潜心地走个来回,相信阅读教学会别有一番情趣,课堂也会因此而和谐有度,精彩纷呈。 一、参悟方法为引领 1、 传统方法熟读与精思并存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概括起来为:熟读、精思、博览,熟读为之首位。清代学者崔学古提出的读书要求是:“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宋代的教育家朱熹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不但要熟读,还得“精思”。崔学古曾有一句话:“得趣全在涵咏”涵咏是揣摩、玩味,即精思。朱熹也有著名的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论,其中“心到”也是强调读书要多思考,精思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读书有所收获。对此孔子早有先见:“学而不思则罔”。精思同样

3、可以使读者获得读书的本领和技巧。 2、 现行方法方式与效率并重 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读的方式也有七十二变,有按音量大小、速度快慢、参与面积,表现形式等等划分。面对如此之多的读书方式,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教学,采用合适的读书方式呢?笔者认为首先应明确各种读的目的,目的决定方式,方式为目的服务。朗读,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本,增强记忆,规范语言,发展智力,训练表达,易于背诵;默读,有利于学生揣摩文字,近距离接触文本,适应不同的阅读目的,便于养成阅读的习惯;齐读,具有相互暗示,提醒和激励的作用;指名读,能够准确表现个别同学朗读的质量和对文本理解的程度,适宜于检查性、示范性教学目

4、的;分角色读、浏览只有明确各种读的特点,课堂上有效读书、有效运用各种读的方式,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 3、 自我方法体悟与示范并驱 当一篇文章作为教本呈现在教师的视野中,就显示出它和教学的密切关系。站在教学的角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当思考:用什么方法读懂?怎样让学生也能读出蕴涵在教材中的丰富内容?教师只有教学生知道从哪里想,想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在你的引导下在自读的实践中去感悟,去掌握。当然这需要教师课后充分的阅读与思考。 例如小音乐家扬科扬科爱大自然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美妙的象声词语,当然还有很多美的修饰词语,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扬科还会听到哪些音乐,奏出( )的响声,挖掘课文留下的空

5、白,不仅把课文从薄读厚,更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历一番“切己体察”之后,才能使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得到有机的结合。以此可以说:阅读教学除了以读为主,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以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充分地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 课标中提出阅读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叶圣陶:“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是读与思结合

6、的好。当然,指导朗读有学问,但凡老师朗读得好,所教班级学生朗读水平就高。所以阅读教学中读,首先教师要重视自己朗读水平的训练。示范朗读是重要的,看老师有声有色的范读的指导,其作用是相当巨大的。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开始就听老师深情并茂地范读,听完之后,许多学生都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朗读的魅力,再如有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看教师有感情地读后,学生读得也相当得好,不仅语气、语调、就连老师的表情也模仿得相当到位。当然,一般情况下,教师示范朗读,应当是课文的传神、传情之处而学生又不易读好的地方,让学生“看老师朗读”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亲历亲为防越位 1、 “入乎其中”是有

7、效朗读的不二法则 阅读教学的课堂首先应当是学生充分读文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如果失去了与文本语言亲密接触的机会,课堂便会缺少语文味。现在很多教师把文本视为一般性的阅读材料,阅读成了流于形式的“蜻蜓点水”。一些阅读课上,学生与文本只是照了个面,还没有读懂文本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教师就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讨论,看似气氛热闹,实则理解肤浅,甚至谬误百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语言,通过反复朗读、配乐朗读、体验朗读等,使学生的心“入乎其中”。例如执教再见了,亲人,教师首先让学生反复读文,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然后配以伤感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配乐朗读,体验依依惜别之情;如果这些都

8、只是深入文本的一个准备阶段,那么在反复地揣摩、评品中朗读,深入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相信在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品悟中,学生能与课文人物对话,能与作者共鸣,读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读出文章的内涵与情趣。古人语:“文贵自得”、“学贵自悟”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去意会,“寓讲于读”讲得少一些,读得多一些,这是一条普遍的阅读规律。 2、 书声琅琅是有效朗读的外现特征 叶圣陶语:“情思为声音的泉源,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如何读懂符号,需要在琅琅的书声中,静思默想,悉心涵咏,产生独特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深入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境界之中,

9、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读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文课堂的价值所在,其中朗读是一种高尚的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例如桂林山水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悟桂林山水水的柔美与山的奇特,生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品读语文,生发情感,寻找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文本语言洋溢着的独特魅力。 3、 读出个性是有效朗读的最高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就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阅读是生命个体的一种心智与情感活动,生命个体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心需求。因此阅读应当力求读出学生的

10、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作主: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独立精神,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教育最为可贵的是指向人生的远方,读出“个性”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独立人格的教育,一种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再者应当打破阅读的枷锁,归还学生阅读的空间:我们知道课文是一个大千世界,真正的阅读是学生沉潜、畅游在课文意境中,自己去发现、去求索,心灵自由的阅读眼前是一个大境界。笔者相信教师可以自己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追求读的个性化,充分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品味涵咏,并学会自我掌握与调控。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与读的关系密切,“路”人皆知,只有落实“以读为本”,重视有效朗读,才能真正显现阅读教学的“庐山真面目”“读”这一永恒主题,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让每位学生“入乎其中”,读出精彩,读出个性。而且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怎样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也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探索的永恒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