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939491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技术生产液氯化工单位泄露事故的处置措施 化工生产的消失是社会进展、科技进步、人类文明提高到肯定程度的标志,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领域,也是当今工业发达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化学工业也在飞速进展,随之而来的是化工事故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峻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化工产业一方面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构成了极大的威逼。不完全统计全国生产液氯化工企业有60多家,多年来,发生大小事故各益,有生产中事故、储存泄露事故、运输交通事故;作为消防队伍,不但要加强对化工事故的预防外,而且还要应对

2、化工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剧毒和腐蚀等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事故作出精确的猜测,制定事故处置预案,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战术争论演练,为化工灾难事故的胜利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完善处置方法和措施。笔者以生产液氯化工单位为依据,就化工单位事故(液氯泄露)的危害性及处置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液氯特性和事故成因及危害 (一)氯气泄露事故成因 化工企业在生产中,特殊是发生泄露或火灾事故前后,一般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大量流失,由于大都具有毒性大、易集中和易燃烧爆炸等特点,因而极易造成事故地域大面积污染和大量人员伤亡,在人员稠密的大中城市尤为严峻。究其缘由,化工泄露或火

3、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状况: (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化工生产和储运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违章,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2)企业设备本身的故障。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其产品生产需要电解或高温高压、低压,加上很多原料和产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简单造成各种管、阀、塔、缸的腐损因而产生有毒物质跑、冒、滴、漏等平安隐患。 (3)是不行预知的意外因素。这类事故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因突然断电、停水而使化学反应失去掌握造成的,以及有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翻、爆炸而发生泄漏。意外因素引起的化学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严峻。 (二)液氯生产工艺特点与特性 生产液氯主要是通过电解食盐,由电解槽电解,产生氯气、氢气等,并分别

4、通过输气管道,输送到液压车间,液压后成装。但生产过程中,氯气中氢气含量过高易发生爆炸。 氯分子式为Cl2,原子量35.5。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重约2.5倍,其液相变为其相体积扩大约400倍,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氯气有剧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氯气属助燃物有毒气体,能与大多数有机物发生激烈反应,如在装液氯的容器中混入有机化合物会引起激烈反应而导致爆炸。 工业上,因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

5、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工业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 (三)氯气对人体的危害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在空气中达到3.5PPM时可感到臭味,达到15PPM时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感到痛苦、咳嗽、窒息感和胸部紧束感,达到50PPM时瞬间引起呼吸困难,脉博削减,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MG/L,超过2.5MG/L人吸入后马上死亡。 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其表现为:(1)氯气刺激反应:消失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四周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

6、,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4)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充满性湿罗音;严峻窒息;中、重度昏迷;卒死;消失严峻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 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氯气一般状况下装在钢瓶里,是液

7、体的。但它与空气接触,在常温下就呈淡绿色,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和肺损伤。但氯气的危害也应当是可以预防的,到了平安地带马上休息,避开猛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马上用清水彻底冲洗,中毒者可适当使用钙剂、维生素C和脱水剂;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可以减轻呼吸道和肺部损伤;使用超声喷雾途径,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效果较好;患者应准时送到大医院或有职业病科的医疗单位救治。 二、液氯泄露处置 我们在了解了上述液氯的生产工艺流程、特性及危害性,对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处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作

8、为消防部队在处置此类事故救援行动中,指战员要把握液氯特性与危害性,作好个人平安防护,对胜利处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佳木斯化工厂)是一家生产液氯的企业,年生产液氯量约730吨、烧碱约5475吨、盐酸约1825吨、氢气(液态)约150吨,为我市消防重点保卫单位,每年市政府进行一次综合演练,消防部队要进行多次调查了解熟识和演练,其主要对液氯泄露和氢气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防范工作做好预备。根据消防处置程序与措施进行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有效防护、疏散人员、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物品、稀释降毒、关阀断源、倒罐转移、化学中和、浸泡水解、器具堵漏、洗消处理等程序,制订处置预

9、案,并实施了多次演练,但是在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化探讨后发觉,疏散群众、处置行动、留意事项等重要环节得到了完备。 (一)警戒区域划分与疏散群众。 发生氯气泄漏时,救援人员应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集中;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氯气,妥当处理漏气容器。事故发生后,应马上通知当地政府,并快速将泄漏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处平安区域进行隔离,泄漏程度较轻时,应隔离150450米;泄漏程度严峻时,应隔离4501000米。在组织群众撤离时,没有足够防毒面具的状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撤离到上风和侧风方向,禁忌顺风跑。假如皮肤接触了污染物,组织洗消队,应马上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淌清水冲

10、洗。假如是在室内,应快速从污染环境撤离,中毒人员最好用担架抬走,削减体力消耗,并集中起来观看,宁静休息,留意保温。对呼吸困难的,千万不能做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速肺水肿的形成,最好用呼吸机或吸氧,观看24小时,假如没有问题可以离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胸透,防止肺水肿发生。 (二)处置行动。 处置行动切记要在状况侦察清晰下,能够处置方可实施。一是排险要分为若干战斗小组,设立几道防线,减小泄漏物侵害半径。进入内部接近罐体进行堵漏和用雾状碱水流(小苏打水)稀释氯气成第一道防线;用苏打水喷雾掩护第一小组人员和稀释集中的氯气并对深化毒区人员进行撤出后的洗消,形成其次道防线;负责共水和器材保障、现场摄像、10

11、00米范围内警戒等任务的外围成第三道防线; 二是任务明确后,各组绽开行动。现场指挥部要确定一整套排险方案,即排险人员数量(含工程技术人员),个人防护(佩戴空气呼吸器、着全封闭重型防化服)携带堵漏工具对罐体进行堵漏,切断毒源和稀释,关键要做好阶梯式掩护不间断。特殊是进入内部侦察后发觉罐体泄露压力特别大,泄露口和泄露量也很大,根本没法接近罐体堵漏和倒罐转移也无法实施时,应实行在中和碱水的掩护下,将石灰泥盛满泄漏罐体漏口1-2米厚(可依据泄漏口和泄漏量确定需要的石灰),使氯气泄漏量中和后减小,在用碱性雾状水中合排空处置法,直到气体泄漏完毕。在实施排空中和时必需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物品,严密监控氢气站,

12、用状水隔离,防止形成爆炸气体。 (三)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应留意的事项。 (1)空气呼吸器面罩必需达到适合个人密闭标准。如我们在熟识黑龙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单位也配备了肯定数量的防护装备,为处置小型泄漏预备。在一次处置泄漏过程中,有3名工人带着空气呼吸器中毒,经查找缘由发觉佩带的呼吸器面罩不严密所制。 (2)严禁在现场边缘充装空气呼吸器钢瓶,严禁参战人员饮用食物。 (3)化学中和的石灰水或稀释水要妥当处理防止公害。 (4)接近罐区或有毒区域使用过的器材,必需在洗消浸泡后过24小时使用。 (5)发生氯气泄漏大事时,疏散污染区居民切忌慌张,应向上风向地区转移,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到达平安地带要好好休息,避开猛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 (6)一旦发生突发性氯气中毒大事时,不要慌张,肯定要按突发大事应急预案进行操作,要在政府统一指挥领导下,封锁现场,侦察、检测、处理事故源。首先,要疏散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尤其是下风向的居民);其次,事故地区的医疗卫生单位要马上动员,全力以赴,乐观投入到中毒抢救和治疗中;再次,要做好新闻报道和卫生宣扬工作,以安定人心,保持社会稳定,使抢救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