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939418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做法 宾县第三小学五学年组 自从我们走上三尺讲台,就一直默默耕耘在教育第一线上。我们又是第一批走进新课改的教师,付出了艰辛和汗水。这么多年来,我作为学年组长,经常与学年组的几位青年教师一面组织教学,一面又不忘学习,不断摸索,探索教学中切实可行而又收效甚好的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的教学效果。我们就依靠自己的钻研,大家的智慧,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了一个个优化的“共案”,给学生一个轻松、高效、智慧的课堂。在数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谈谈我们的点滴做法:一、

2、 研读教材、做到认真备课 每位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教材,并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不是全部的教学资源,也不是至高无上的圣旨,它只不过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载体,在新形势下,要将教材充分置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之中,置于教学资源宏观背景下,不断提高自我对教材的整合能力,将教材用活、用好。在备课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过程,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只有好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课堂教学生成。二、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

3、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改变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买铅笔的生活场景:买一枝铅笔需0.65元,8.45元可买多少枝铅笔?让学生独立完成。面对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动脑,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可以买13枝;有的学生把0.65元、8.45元都换算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在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时,我立刻说:“运用名数的改写,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单位名称的算式题又该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般的计算方法。三、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习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4、让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我们在利用学生的经验,通过学生的数学活动来进行有效的探索,这里的重点词是经验、活动、探索。在我们的课程标准里特别谈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的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和思考的过程中去提炼,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作为数学教师,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责任。我们执教的植树问题,有这样的三种模型,两端都种怎么办,一端种,两端都不种怎么样,特别是在探索植树问题时,开始给的1千米,

5、这么复杂的问题怎样来探究呢?学生想来想去把数搞的小一点,把大数变成小数,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在简单的数量小的探索中来发现规律,把这个规律在迁移到复杂的事情当中解决问题。在教学找规律,给学生谈论的时间,让学生有序有度的去发现规律。在解决问题时,从纷繁、杂乱的信息当中,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学生在整理信息的时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解决问题,老师始终和孩子很友好的沟通,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尝试解决问题。我想这是我们新课程提倡的新的课程理念,让孩子去发现,让孩子去提出问题,然后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

6、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解法多”、“比比谁的方法更巧妙”。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激情亢奋,妙想倍出。再如在笔算乘除法练习课中,组织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比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培养了他们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比赛形式有多种多样,经常用的是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增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竞赛活动活跃了学习气氛,减轻了学习压力,多数学生在急于表现自我时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课堂上,要讲求

7、实效性。 现在,每周只有五节数学课, 课越少,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越要有好的效果,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因为这一时段是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练后,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六、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爱

8、好学生并不难,爱有问题的学生那才是真爱。因此,要舍得在后进生上多做文章。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有许多感人的闪光的事迹,要耐心帮助他们。从点滴入手,除了与其谈心,有优点及时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以外,每天我都要抽出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组织学生一帮一活动,让优等生做他的小老师,随时给他讲题,慢慢的班级的后进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七、培养良好习惯,规范课堂常规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益终身。(一)规范书写。 数字、符号书写要规范,竖式计算数位要对齐;作图清晰准确,标称规范。从而降低解题难度

9、,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二)勤于动笔 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多进行笔算、画图、标注关键条件等方式可以避免遗漏与错误,最重要的是进行推理时更容易发现问题关键,搞清已知和未知条件,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要靠眼睛和大脑解题,拿起笔来,手、脑、眼并用,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三)强化练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薄弱点。 因为计算时最容易出现错误,运算顺序错了,小数点位置错了等等。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对计算应进行专项强化,每天坚持练习20分钟的专项题目(约 10-30 道) 。如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小数的乘除法、整数的四则混合计算等加强熟练程度,提高速度与准确率。在解决简单问题时能保

10、证正确高效;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不应计算而影响推理过程,保证解题思维的流畅。 八、错误反思 建立错题档案 针对犯过的错误进行反思,思考错在哪里、错误原因、今后注意事项等问题,避免重蹈覆辙。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就是去看你的错题本上的题目。通过回顾错误经历, 了解自身弱点,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使计算更准确、推理更合理,并提升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数学课,课堂上要注意问题的生成,这样,课堂内出现的问题多了,课堂外出现的问题就会少些。还有,就是要落到实处,学生每次的练习都要有针对性,认真批改,不能只求数量不要质量。数学教学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让我们苦中取乐,以甜淡苦,让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跋涉探索中的快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