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9391915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海战略新思维:战术上的成功都是战略上的胜利21世纪经济报道刘玉海北京报道2012-05-26 01:38:07核心提示:中国必须对自身国家战略形势进行系统性评估,完成对外自我身份的新定位和再 定位,在此基础上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与外交方针。持续月余、不断升级的中菲黄岩岛对峙,至今看不到丝毫结束的迹象。双方剑拔弩张 的态势、某些方面“不妨一战”的呼声,将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南海争端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南海问题错综复杂、由来已久,但至少在舆论层面,过去几十年里一直相对平静,从 未如今天这般沸反盈天。其背后是中国崛起及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洲带来的地缘政治格局震 荡“副产品”之一。经过30年改革开放、已经崛起

2、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南海维 权执法力度,引起习惯了过去中国外交抗议的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弹。他们试图将南海问题扩 大化、国际化、复杂化以引起国际关注,引入域外大国力量来平衡中国在南海维权上越来越 大的压力。但中菲黄岩岛事件多日来的发展态势,也体现出中国虽然在南海维权中局部强硬, 却缺乏整体解决南海问题的心理准备,因而在南海纠纷中看起来处处被动、疲于应付,被小 国牵着鼻子走。南海问题,既事关中国领土主权维护,亦将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处理得好,这一 问题有可能成为中国崛起与东亚整合的促进剂;处理不好,将成为中国崛起与东亚整合的绊 脚石。相较于30年前,中国在南海维权上优势日益增

3、多,最终解决南海问题,时间在中国 一边。但就当前的形势判断,南海问题有向“绊脚石”方向发展的苗头:中国与东盟五国之间 围绕南海问题的合作进展缓慢,对抗势头在增长,厕身其间的区域外大国越来越多。因此,中国必须对自身国家战略形势进行系统性评估,完成对外自我身份的新定位和 再定位,在此基础上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与外交方针一超越双边对立性维权之争,对周边国 家的安全与利益关切予以回应,构建一个中国主导的多边对话机制,主导南海秩序的建构, 以超越各国的民族主义、消融各国在海域划界上的纠纷,为南海争端的最终和平解决铺平道 路。1. 不能任由南海局势按照当前态势发展剑拔弩张的中菲黄岩岛对峙,只是近年来频发的南海

4、争端的一个顶点。从2009年菲律 宾、越南、马来西亚或单独或联合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申请案以来,南 海问题持续升温,中国南海维权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一是法理挑战明显升级。越、菲等国公开质疑中国南海断续国界线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竭力挖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罅隙和模糊为己所用,加紧修订完善国内海洋立法,试 图为其非法主张寻找“法理依据”,置中国于无理无权的境地。二是大造舆论攻势。对内向民众展示其强硬的一面,采取各种形式高调宣示主权”; 对外则展示弱小的一面,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中国合理合法的维权行动往往被其歪曲利用、 混淆视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前,只要中国强烈反对,无论

5、是南海周边国家还 是域外国家,都不会在东盟论坛之类的地区性机制或会议上公开谈论南海争端问题。但2010 年之后,越南等一些东盟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会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大肆渲染 南海问题,甚至指责中国。三是资源开发肆无忌惮。据不完全统计,南海周边国家每年从南海争议区域开采的油 气资源达到五百万吨以上,而中国至今在南海争议海域还没有打过一口井。更糟糕的是,在 此前很长一段时期,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如果想拉西方国家的油气公司介入南海油气资源勘探 开采,往往还会顾忌中国的反应,会因中国的强烈抗议而有所收敛或低调开采,而现在每当 它们要在南海某个争议区域与西方油气公司合作勘探和开采石油时,便会事先

6、大造舆论。这 样,一旦中国派出海监船前去执法阻止时,它们就会声称中国干扰了其海上勘探开采。例如,2011年56月间,越南不顾中国的反对,派调查船赴南海争议海域单方面从事 油气调查活动,在遭到中国海监船正当的维权执法后,大造舆论,反诬中国海监船合法的阻 拦行为是侵权。四是军力建设不断增强。越南先后引进苏30战机和“基洛”级潜艇,还计划从印度引进 “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菲律宾从美国购买“汉密尔顿”级巡逻舰,并开出包括驱逐舰、 巡逻机、护卫舰、雷达系统等在内的武器装备采购清单,试图以此增大中国南海维权的风险 和代价。五是推动东盟联合对中国。越菲等国不断把南海问题塞进东盟议程,准备制定南海 行为

7、准则,试图把南海问题变成中国与东盟的问题。越南还不断调整其南海战略,开始搁 置其与菲律宾等其他南海争端国之间的争议,积极拉拢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以期共同对 付中国。六是美、日、印等域外大国高调介入。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抽身后,将战略重点聚 焦亚太,明显增强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和军事存在,竭力主张多边解决争端,推动南海问题国 际化,使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日印等国也趁机插手南海事务。越南与印度、日本也都建立和加强了军事合作关系;菲律宾、印尼也先后与日本提升 了相互间的关系,将关系提升到了战略伙伴的高度,宣称要维护在南海物共同利益”。这些 战略伙伴关系不再是口头上的外交说辞,而是已经落实在了正式签署

8、的协议之中。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指出,“总体上看,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中 国为一方,与以美国和越南等其他一些南海周边国家为另一方的力量对比关系。”不过,张海文也指出,“从国际政治和国家间关系的角度看,南海的总体局势还是稳定 的一一也就是说,南海地区各国以及美国等域外国家与中国保持着正常的政治外交关系,在 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海军学术研究所所长王校轩大校认为,不能任由当前的南海态势持续发展,“否 则未来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会越来越大。2. 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变量与南海地缘新格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争端问题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但基本上各国与中国都持相 同或相

9、似的立场有争议但并不炒作的立场。何以近年来南海争端此起彼伏、扰攘不断?众所周知,海洋岛礁主权争端和海洋划界争端,是全球性难题。而南海问题,尤其复 杂。其虽发端于油气资源争夺,但却从来不单纯是经济利益之争。目前,对南海(主要是南沙海域)岛礁提出领土要求的有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 律宾、中国五国,加上中国台湾地区,构成五国六方”。印尼主张的专属经济区部分进入中 国的断续线,未来确定各国的专属经济区时,印尼肯定要参加。因此,南海问题事关六国 七方”。“六国七方”中,不仅其他五个声索国主张管辖的海域与中国发生重叠,且其彼此之 间也相互重叠。如马来西亚对越南占领的安波沙洲提出主权要求,在校尉礁归属问题

10、上与菲律宾冲突, 在南通礁问题上又与文莱冲突;而菲律宾则与越南在司令礁提出的要求重叠;越南与印尼在 纳土纳群岛附近海域划界上存在分歧等等。与南海周边各国政府相对应的另一种力量,同样不可小视:以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石 油公司雪弗龙为代表的欧美石油公司,在南中国海地区十分活跃。美孚公司从上世纪70年 代“越战”时期,就在南中国海钻探。截至目前,全球几十家能源公司参与南海南部(即南沙 海域)的能源开发。有着更为先进技术,并且更为强悍的牟利冲动的石油公司的介入,石油 公司所在国利益以及公司开发石油地区的国家利益混杂,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此外,地缘政治,尤其是中美关系,更是笼罩在南海上空的又一无法忽略的因

11、素,将 南海之争裹挟进大国关系的漩涡。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海文就认为:“热炒南海问题,是美国和以越 南为首的一些南海争端当事国相互配合,为了达到帮助美国快速插手南海问题、争夺南海地 区影响力,也为了帮助越南等国抢夺和巩固在南海的实际利益而采取的一个手段。”南海问题肇端的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对南海并没有太大兴趣。此 后,美国在一些分析报告中评估到亚太地区的海洋争端,特别是南海争端对美国的利益将会 构成潜在威胁,开始调整政策。尤其是2009年以后,美国战略重心开始重返亚洲,南海问 题成为其重要突破口。2009年3月,“无暇”号事件发生,美国对南海问题由隐形介入转为

12、公开介入。2009年 7月,奥巴马政府助理国务卿马歇尔(Scot Marciel)在出席国会东亚和太平洋小组讨论会议 时表示,美国政府反对任何威胁美国公司在越南开发油气资源的行为。2010年的东盟论坛 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以所谓的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挑起南海问题之争。今年年初,奥巴马 公布的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高调宣布,把南海问题作为其战略东移的重要突破口。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看来,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洲的一个重要 原因是中美战略互信出现赤字。转折点是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国组织领导了和美国对抗 性的谈判阵营。“美国突然发现,中国可以有不同于美国

13、的选择,并且中国有能力做到。” 金灿荣说。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洲的过程中,积极拉拢南海周边国家。美国不仅选择了越南作为 新战略的潜在支撑国家,还把印尼和马来西亚列为自己在太平洋的战略伙伴。美国国务院专 司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2011年5月底的一次演讲中,公开称 印尼是未来区域发展的“驱动力”。对于冷淡制裁了多年的缅甸,希拉里也在2011年12月对 其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至于菲律宾,更是美国传统的伙伴。南海周边国家对美国的到来表示欢迎。以2010年为例,除老挝、柬埔寨、缅甸三国, 剩下的东盟七国都先后赴华盛顿,要求美国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存在。“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

14、会的要求、东盟五国尤其是越南与菲律宾的推动、声索国对能 源与渔业资源的需求是南海纠纷增加的主要因或者自变量,美国重返亚洲是果或者因变 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副主任薛力分析认为,“美国固然想强 化在亚洲的存在,但没有东盟国家的邀请,美国很难插手成功。”美国开始战略重心重返亚洲的步伐后,政治上联合越南等国利用东盟多个层级的对话 平台,对中国展开舆论攻势,形成了共同“声讨”中国的舆论氛围;经济上抛出TPP倡议, 以冲击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为代表的东亚经济格局。这使 中国进入一个“和平脆弱期”。中国海军学术研究所所长王校轩大校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国际

15、上讲,一些国家坚持国 强必霸的思维定势,有的对中国实施遏制与围堵,有的试图在中国崛起之前借其他大国力量 对我形成制约,攫取更多的利益,我所承受的压力骤然增大。从中国自身看,综合实力还不 够强,运用综合实力的能力也比较弱,经济优势难以转化为政治优势。”3. 需改变“局部强硬回应整体不作为”局面从国际实践看,完成一个海洋划界或解决一个海洋争端,通常需要数十年时间,是持 久战”。南海问题的复杂及中国的国情,使中国多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形成了持续至今的“处理 时机尚未成熟”的心态。近年来的力量增长使中国在实际过程中加大了南海维权执法力度, 局部问题上开始强硬回应,但这也只是被学界评价为局部强硬整体不作为”

16、,而且,这种状 态却使中国越发陷入孤立境地。南海问题风起云涌的1970年代,中国大陆内部正值动荡时期,且在南海诸岛无寸土立 足之地。稍后的1970年代末,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缓和 周边局势、创造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韬光养晦”被奉为圭臬。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就成为解决包括南海问题在内的海洋纷争的战略性主张。1986年6月,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访华时,邓小平提出,“南沙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 先放一放,我们不会让这个问题妨碍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两年后,邓小平在会见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时再次强调:“要真正解决这个(南 沙)问题,可在承认中国主权条件下,各方都不派部队,共同开 一一那些地方岛屿很小, 住不了人,不长粮食,无非有一些石油资源。有关近邻国家可以组成公司,共同勘察、开发。”此后的1997年,在中国和东盟于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