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79356704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5.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煤矿井下安全概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通讯联络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井下供水施救系统井下监测监控系统目录01煤矿井下安全概述顶板事故由于煤层顶板不稳定、冒落或垮塌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常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和巷道中。瓦斯事故由于瓦斯积聚、爆炸或煤与瓦斯突出等原因导致的事故,是煤矿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事故类型。机电事故由于机电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如电气火灾、机械伤害等。水害事故由于地下水涌入、老空水突水或地表水溃入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运输事故由于运输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如矿车掉道、跑车

2、等。煤矿事故类型与原因 井下安全重要性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井下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首要任务,只有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才能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加强井下安全管理,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维护社会稳定煤矿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加强井下安全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人员定位系统通过安装在井下的定位设备,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和移动轨迹,为应急救援提供准确的人员信息。压风自救系统在井下设置压风管路和自救装置,为遇险人员提供呼吸用的压缩空气,帮助其脱离险境。通信联络系统建立完善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确保井上与井下的实时通信,为应急救

3、援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监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的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预防事故提供数据支持。紧急避险系统在井下设置避难硐室、救生舱等紧急避险设施,为遇险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难空间,延长其生存时间。供水施救系统在井下设置供水管路和施救装置,为遇险人员提供饮用水和必要的生活用水,保障其基本生存需求。010203040506安全避险系统简介0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利用无线电波传输、接收和处理信号,通过定位基站与人员携带的识别卡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和跟踪。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和作业情况,保障人员安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准确掌握被困人员的位置信息,为救援

4、提供有力支持。系统原理与作用作用原理定位基站识别卡监控中心其他辅助设备设备组成与功能安装在井下关键位置,负责接收识别卡发出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将数据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存储和显示定位数据,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由井下人员携带,内置无线通讯模块,能够发出代表自身位置的信号。包括通讯电缆、电源适配器、防雷装置等,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操作流程系统安装与调试定位基站与识别卡的配置与绑定井下人员携带识别卡下井监控中心实时监控与管理数据记录与分析。注意事项确保定位基站安装位置合理,信号覆盖全面;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加强对井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

5、系统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系统掌握被困人员的位置信息。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03井下通讯联络系统包括电话、广播等,传输稳定可靠,但受线路限制。有线通讯设备无线通讯设备应急通讯设备如对讲机、移动电话等,灵活便捷,但可能受井下环境影响。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通讯,如应急电话、报警器等。030201通讯设备种类与特点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进行日常联络,需遵守相应的通讯礼仪和规定。常规联络方式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应急通讯设备进行联络,需熟悉紧急联络流程和信号规定。紧急联络方式井下通讯联络中使用的信号、代码等需统一规定,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信号规定联络方式及信号规定03备用通讯手

6、段为确保通讯联络的可靠性,需准备备用通讯手段,如备用电源、备用通讯线路等。01通讯设备故障处理遇到通讯设备故障时,需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设备。02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如发生事故或灾害时,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通讯联络措施,确保井下人员安全撤离。故障处理与应急措施04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设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临时避难硐室设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可移动式救生舱是一种可在井下发生灾变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

7、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避险设施类型与功能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应迅速进入最近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并关闭好门窗。进入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前,应先通过观测窗查看其内部情况,确认无危险后再进入。在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应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节省氧气消耗。应按照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的指示操作相关设备,如开启氧气供应装置、使用通讯设备等。01020304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定期对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其内部设施完好无损、氧气充足、环境整洁。建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的档案管理制度

8、,记录其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定期对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更换氧气瓶、清理过滤器等。定期对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矿工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维护保养与检查制度05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设备组成空气压缩机、风包、管路及阀门等组成,为井下提供新鲜风流。工作原理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储存在风包中,通过管路及阀门将压缩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用风地点。在紧急情况下,井下人员可以使用压风自救装置进行呼吸。压风设备组成与原理自救器种类根据使用环境和防护时间不同,自救器可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绝式自救器两种。使用方法与步骤在发生危险时,井下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前往避灾路线;在

9、逃生过程中,应佩戴好自救器并确保自救器与面部紧密贴合;按照自救器使用说明操作,调整呼吸并尽快撤离到安全地点。自救器使用方法与步骤定期对压风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空气滤清器、检查油位、更换润滑油等;对自救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维护保养建立压风自救系统检查制度,定期对压风设备、管路及阀门进行检查;对自救器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同时,加强井下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检查制度维护保养与检查制度06井下供水施救系统供水设备组成与原理应确保清洁、无污染,通常来自地面水处理厂或井下水源。采用耐压、耐腐蚀材料,确保供水畅通无阻。应方便操作、密封可靠,

10、防止漏水或堵塞。去除水中杂质和有害物质,保证水质符合饮用标准。水源供水管路阀门与接头过滤与净化装置发现险情开启供水阀门饮用与冲洗等待救援施救方法与步骤01020304井下工作人员发现险情后,应立即启动供水施救系统。迅速找到最近的供水阀门,打开供水管路。被困人员可饮用供水管路中的水,同时可用水冲洗伤口或降温。在施救过程中,被困人员应保持冷静,等待专业救援队伍的到来。定期对供水施救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对供水管路、阀门、接头等易损件进行定期更换或维修。维护保养定期对过滤与净化装置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水质清洁。清洗与消毒对检查、维护和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记录

11、与报告维护保养与检查制度07井下监测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参数,如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等,并将数据传输至地面中心站。传感器及监测分站地面中心站传输系统软件系统负责接收、处理、存储和显示井下监测数据,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包括通讯电缆、光缆、交换机等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报警、报表生成等功能,提高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监控系统组成与功能瓦斯监测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设置预警和报警阈值,防止瓦斯爆炸事故。一氧化碳监测监测井下一氧化碳浓度,及时发现煤炭自燃等安全隐患。温度监测监测井下温度变化,预防火灾和高温热害。风速和风量监测监测井下风速和风量,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防止瓦斯积聚。监测项目与指标设置数据处理与报警机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控系统实时采集井下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监测报表和曲线图,方便管理人员分析判断。报警机制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监控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井下人员及时撤离危险区域。数据存储与备份监控系统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可靠。远程监控与应急响应地面中心站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当发生异常情况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人员撤离并进行救援。感谢观看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