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924803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 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以及社会上拜金主义的负面影响,使中学生犯罪骤增,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三四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花季少年,处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时期,小小年纪的他们为什么会干出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违法犯罪事情,中学生犯罪有何特点,其犯罪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是广大法律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据对某区二000年青少年犯罪调查,在23名青少年犯罪中有8

2、名是在校中学生,占35%。中学生犯罪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侵犯公私财产罪为最多。少数中学生不思进取,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吃高档、穿名牌,玩新奇,出手阔绰,父母给的零花钱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消费水准”,于是伸出贼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犯罪低龄化。少数中学生法制观念淡漠,年龄越小,对问题的思考越缺乏理性,在坏人的利诱唆使下易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据某地破获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十多人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仅十七岁,大部分年龄在十 四、五岁。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求知欲旺盛,模仿力极强。现在以破案为素材的影视片充斥影坛,有的影视片为了

3、追求真实,对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公安人员的侦破过程描写得十分细致,这对少数“颇有心计”的中学生影响极大,他们模仿影片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技术。四是犯罪学生中好生和后进生都有。有的中学生在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家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但在社会上却扮演着另一种不光彩的角色,多起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实例中不乏所谓的“好学生”。五是相互勾结,结伙作案,涉案人员多。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断乳期,极力想摆脱父母、教师的管束。他们好交朋友,江湖义气重,彼此间称兄道弟,拉帮结派,团伙犯罪呈上升趋势。六是性犯罪占有一定比例。现在的中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期普遍提前,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健康的性

4、知识指导,受不良书刊、录相的影响,为满足好奇心和生理需求,往往采取利诱或暴力的手段实施性侵害。在中学生犯罪中,性犯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根据上述中学生犯罪特点,剖析其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类,就客观原因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社会的不良诱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极少数不法分子制黄贩黄,黄色音像书刊和黄色网页开始泛滥,地摊文学比比皆是,对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腐蚀很大。社会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上滋生的少数食利阶层和新贵的高消费生活对中学生的吸引力相当大。据调查某地区破获的一个疯狂盗窃作案团伙,作案人员全是1418周岁的中学生,他们晚上结伙作案,白天泡歌舞厅、坐咖啡馆、

5、上网吧,俨然一副阔少的模样。 第二是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家长的自身品行、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归纳起来有这样五种情形:一是家庭残缺型。父母离婚,家庭变故,使得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健全,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自卑心理严重。二是溺爱型。现在十多岁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公公婆婆隔代亲现象十分普遍,娇生惯养, 宠爱袒护,使得“小皇帝”在家唯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一旦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蛮横撒泼,行为粗暴过激,做出令父母痛心疾首的事。前不久报刊上登载的一个初中学生杀害亲

6、生父母的血案就是例证。三是粗暴型。有少数家长信奉棍棒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供他(她)吃饭穿衣,供他(她)上学念书,我想怎样教育就怎样教育,别人管不着,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或是出气筒,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棍棒教育的结果使得部分孩子整天精神紧张,唯恐哪天挨棒子,对家庭失去了依恋;另一部分孩子则由原来棍棒下的逆来顺受变得麻木不仁,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破罐子破摔,甚至离家出走。四是不良影响型。少数父母自身品行不端,生活不检点,为孩子提供了模仿的反面典型。五是放任型。有的父母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忙于做生意赚钱,或是打麻将赌钱,难得能和孩子打个照面,用他们的话说

7、对孩子教育是“无暇顾及”或“鞭长莫及”,有人甚至信奉“要成人自成人”,对孩子放任自流。以上列举的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应当引起家长的警觉。第三是学校教育的缺陷。受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德育为首”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眼睛只盯住文化好的少数尖子学生,对后进生的管理缺乏应有的措施和耐心,有的甚至歧弃或放弃后进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就事论事,不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或者干脆将后进生推向社会,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暴自弃,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

8、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上面提到的中学生犯罪的客观原因只是外因,中学生犯罪的内因即主观原因是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是生理与心理上缺乏协调发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生长很快,发育普遍提前,十 四、五岁就长成大人的身材了,然而与他们大人身材的外表相矛盾的是心理发展的滞后和不成熟,心理脆弱表现在言行上偏激,易冲动,做事欠考虑不计后果。第二是思想上缺乏严格的纪律、道德和法律约束,是导致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譬如有的中学生在校不守纪律,在社会上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为满足膨胀的私欲,铤而走险,走上了偷窃道路,一次得手,欲罢不能,在犯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第三是对客

9、观世界的认识缺乏辨析是非的能力。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置身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的中学生受自身文化修养、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综合素质的影响,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常常为一些假象所迷惑,而不能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他们中的极少数人对积极向上的东西消极抵抗,对消极的东西却趋之若骛,吸收很快,譬如有个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少年彭德怀,电影刚开始,学生就纷纷退场, 后来班主任老师跟踪寻查,发现电影院附近录像厅、游戏机室、台球室和网吧里全是学生。再如据报载某校一名优等生,一次在从家返校的汽车上,搭识了几个“谈得来”的陌生人,当陌生人了解了他是孤身一人到校时,撕下了“和气”

10、的面具,开口向他“借”钱,他只得将家长给的生活费全部“奉上”,以免得吃拳头。第四是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应有的准则。有的中学生在社会上忘记了自己的学生身份,沾上了江湖习气,拉帮结派组成团伙,爱慕虚荣,为了满足吃、穿、乐,不惜铤而走险,有的偷盗摩托车“潇洒走一回”,有的“顺手牵羊”盗得钱包,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学生犯罪日益增多的现象应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家庭和学校应携起手来共同做好中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 就社会来说,公、检、法机关和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应打击制黄贩黄犯罪活动,净化音像报刊市场,净化社会风气,为青少

11、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坚决落实学校周围200 米内不准设游戏机的规定等,确实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就学校来说,成立法制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德育为首,重点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歧弃、放弃后进生,开设心理健康和性心理讲座,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就家庭来说,首先父母要致力于建立稳定和睦的良好家庭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社会、家庭侵蚀较大,家庭破裂或家庭重组,有的父母得到解脱,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其次,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关键一环,家长的言行端正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首要条件,

12、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子择友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低,交友不慎往往就会铸成大错,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根本条件。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整天生活在花坛锦簇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有的中学生年龄不大,烟龄不短,有的已是数次“进宫”。“桑树条子从小育”,防微杜渐,应是做父母必须牢牢记住的。再次,家庭同学校配合做好中学生心理、性知识教育并注意孩子同异性交往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条件。教师、家长要做育人的有心人,要善于察言观色,防微杜渐。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兴趣变化、生活规律变化,教师和家长之间联系的渠道要畅通,不要等有了问题才做“消防队员”。 综上所述,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管齐下,认真分析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和成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形成教育的合力,相信中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就会收到成效,中学生犯罪现象就会逐步减少 浅析中学生犯罪的特点 初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学生特点 高中学生特点 高中学生特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中学生追星现象浅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