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79238567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叶绿素a(C55H72O5N4Mg)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a的尾部主要嵌在叶绿体的内膜中B. 镁元素在植物体内主要以叶绿素a等化合

2、物的形式存在C. 常用无水乙醇作层析液分离出绿叶中的叶绿素aD. 叶绿素a呈蓝绿色,合成时需要光照和适宜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绿叶中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详解】A、叶绿素a的尾部具有亲脂性特点,而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a的尾部可能嵌在类囊体薄膜中,A错误;B、镁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C、叶绿素a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而不是用无水乙醇作为层析液,C错误;D、叶绿素a呈蓝绿色,合成时需要光

3、照和适宜温度,D正确。故选D。2. SREBP前体由S蛋白协助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白桦醋醇能特异性结合S蛋白并抑制其活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胆固醇不溶于水,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B. SREBP前体常以囊泡形式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加工C. S蛋白可以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D. 白桦醋醇能抑制胆固醇合成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

4、板合成RNA的过程,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详解】A、胆固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不溶于水,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并不直接相连,SREBP前体常以囊泡形式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加工,B正确;C、由题干“SREBP前体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N端结构域,随后转运到细胞核,激活下游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SREBP前体经酶切后产生可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的结构域,而不是S蛋白,C错误;D、白桦醋醇通过抑制S蛋白活性,从而减少SREBP经酶切产生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

5、结构域,使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不能表达,即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D正确。故选C。3.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双缩脲试剂鉴定高温处理后的淀粉酶时出现紫色现象,说明淀粉酶没有失活B.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酸碱指示剂,该溶液中CO2含量增高时将由蓝变为黄绿色C.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水分子主要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 利用向日葵舌状花花冠的表皮细胞观察胞质环流,发现叶绿体按一定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1、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呈紫色;2、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详解】A、高温处理后的淀粉酶已失活,但失活变性的

6、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酸碱指示剂,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该溶液中CO2含量增高时将由蓝变为黄绿色,B正确;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水分子主要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C错误;D、向日葵舌状花花冠的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B。4. 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进行自交,玉米等异花传粉植物可进行自由交配B. 两种玉米杂交产生的F1出现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 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 性状分离比模拟

7、实验中两桶内小球总数可不同,抓取小球统计后需放入新桶【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详解】A、豌豆花是两性花,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玉米是雌雄同株,但其花属于单性花,可以进行自花传粉,也可以进行异花

8、传粉,所以自然状态下可进行自由交配,A正确;B、两种玉米杂交产生的F1再进行测交,出现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错误;C、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由此可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形成配子时,而非雌雄配子结合时,C错误;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桶内小球总数可不同,但要保证每个桶内的不同小球数相等,抓取小球统计后需放入原桶,D错误。故选A。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B.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决定了种群进化方向,也决定了

9、群落演替方向C. 遗传平衡种群世代间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基因库也不会发生改变D. 蓝细菌改变了早期地球的大气成分进而促进了好氧生物的发展,属于协同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A错误;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0、意味着发生了进化,而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B错误;C、遗传平衡种群世代间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基因库指的是种群中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因而会发生改变,C错误;D、蓝细菌改变了早期地球的大气成分进而促进了好氧生物的发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属于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D。6.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甲基化通过改变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数目和配对方式影响基因转录B.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若发生乙酰化或甲基化修饰都能激活相应基因表达C. 一些非编码微RNA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只在特定的组织或发育阶段调控基因表达D. 同卵

11、双胞胎表型差异与蜂王和雄蜂表型差异均属于表观遗传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1、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2、非编码微RNA广泛存在于多种真核生物中,其生物学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度保守性:非编码微RNA保守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提示在不同生物发育过程中,非编码微RNA具有相同的调控机制;时序表达特异性: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非编码微RNA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非编码微RNA表达是动态调控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一些非编码微RNA表达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详解】A、DNA甲基化过程基因的碱基序列

12、未发生变化,A错误;B、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基因甲基化修饰,能抑制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抑制基因表达,B错误;C、一些非编码微RNA表达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非编码微RNA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只在特定的组织或发育阶段调控基因表达,C正确;D、同卵双胞胎原则上基因完全相同,表型上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同一蜂群中的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同有关,与表观遗传无关,D错误。故选C。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PA患者糖尿病发病风险较原发性

13、高血压患者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采用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可适度缓解PA病情B. PA病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使醛固酮合成酶表达增加C. PA患者出现醛固酮分泌增多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D. 高醛固酮水平会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答案】C【解析】【分析】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其生理功能是调节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详解】A、醛固酮拮抗剂可以抑制醛固酮的分泌,故采用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可适度缓解PA病情,A正确;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故PA病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使醛固酮合成酶表达增加,B正确;C、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

14、主要作用于肾脏,其生理功能是调节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故PA患者出现醛固酮分泌增多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错误;D、PA患者糖尿病发病风险较原发高血压患者增加,故高醛固酮水平会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D正确。故选C。8. 神经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感受细菌毒素刺激,引起痛觉产生。为抑制细菌毒素诱导的痛觉,将特定药物装载到纳米笼中,与膜一同构成药物颗粒,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毒素引起痛觉过程中的效应器为大脑皮层B. 药物颗粒可减少细菌毒素与神经细胞膜受体结合而缓解疼痛C. 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纳米药物颗粒后,细胞内会出现微核D. 提取的细胞膜可包裹

15、纳米笼,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菌毒素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但痛觉产生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大脑皮层不是效应器,A错误;B、药物颗粒可通过膜表面受体竞争结合细菌毒素,从而阻断信号的传递,进而缓解痛觉产生,B正确;C、微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纳米药物颗粒后,细胞内不会出现微核,C错误;D、提取的细胞膜可包裹纳米笼,涉及到的是膜的融合,利用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个结构特点,D错误。故选B。9. 某研究小组研究油菜素内酯(BR)胁迫条件下脱落酸不敏感蛋白5(ABI5)缺失对拟南芥幼苗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将野生型拟南芥(Wt)和突变体(abi5-1)种子分别播种在含有0mol/L和5mol/LBR的培养基上,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BR是植物特有的甾醇类激素,在种子萌发中具有重要作用B. 图1表明在正常条件下,Wt和abi5-1幼苗生长状态无明显差异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