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923850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文档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 “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 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 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 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 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有两方 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 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

2、着火 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 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 他们之间分 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 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 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 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 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

3、所显示的是普遍 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 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 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 只存在于心灵之中。文案大

4、全标准文档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 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 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股本质。智者:来自“智慧” 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公元前 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 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 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实体: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有 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分个体、属、种三级。第一实体是个体事物或是形 式,第二实体是“属”和“种”。”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本 体论和认识论

5、两个角度) 先验理念:灵魂、世界和上帝是理性思维的最高概念,康德称之为先验理念。先 验理念是理性攀升的结果,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创造。它们只是符合三段式推理的 上升趋势,并不与任何感性直观相符合。既批判又肯定。绝对命令:善良意志和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 绝对命令以直言句式表达,没 有条件句。具备合理性、普遍性、自足性。康德的“绝对命令”是用哲学的思辨 语言,表达了伦理学的黄金规则,是普遍合理的人际关系。扬弃:黑格尔认为,概念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前一个阶段而言, 都是一种包含肯 定的否定。概念的发展过程就体现出对旧质的既有抛弃又有保留, 既有克服又有 继承的性质。充足理由律:任何判断都必须有充足理由

6、。莱布尼茨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 实额或是实在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 虽然这些理 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1.简述巴门尼德的存在问题(“是者”意义的辨析)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是者”是代替克赛诺芬尼的“神” 的概念;“是者”的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巴门 尼德关于“是者”的学说包涵着我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缜密的 哲学论辩。1.对于“是者”认识的重要两点。(1)对于“是者”的普遍性,他利用“是”动词的普遍用法,归纳了两条道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 “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 在;不存在者不

7、存在,它不可能存在。)( 2) “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 (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 。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巴门尼德通过对“是”意义的分析,说明了逻辑判断必须表达思想、指示存在的哲学道理。2. 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了论证1)不生不灭。存在者不可能被生成,否则就事先存在一个存在者,即存在者不生 存在者既不是过去又不是将来, 因为它全部是现在, 并永远保持着同样状态,即存在者不灭2)连续性。存在者是“连续的一”这是指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不可分割并各个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3) 完满性。 存在者是一包含两个方面意义: 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

8、存在者不变包含两个方面意义: 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 即存在者是不动的一, 只有不动的一才是完满的。3. 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巴门尼德所说的 “是者” 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 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即滚圆的球体。他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 “是者” 。 他的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 “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2 苏格拉底的哲学探讨的方法反诘法“精神接生术”苏格拉底讨论问题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 他在与人讨论问题时, 往

9、往从对方所承认的前提出发, 然后通过不断提问, 让对方自己从这前提中引出自相矛盾的结论, 再尝试其他前提, 一步一步剥离出个别事物背后隐藏的普遍原则, 归纳出关于讨论对象的一般定义。 他将这种通过启发让对方发现自己心中隐藏的真理的方法称为“精神接生术”。面对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 苏格拉底坚持从特殊现象背后寻求普遍本质性的东西。(柏拉图理念论)3.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 “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 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 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 或 可以确定地知道的意思。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德性就是知识”与

10、“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 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 苏格拉底相信, 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他提出的主要目的, 在于强调知行合一、 真善一体的道理。 他并没有考虑到那些直到后世才产生的复杂的理论上的区分, 他只是身体力行自己认识到的真理,可以说他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就是知识”的最好诠释。 【判处极刑后,虽有机会但不逃脱,宁愿受不正义的处罚,也不愿做不正义的事。】他为“德性就是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的道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4、柏拉图分有说极其困难分有说: 理念是事物的原因, 每个事物都分有了相应的理念, 例如美的事物 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的理

11、念。分有说的困难:a) 分有说的适用范围不是全部可感对象;b) 多个个体事物不可能分有同一个理念;c) 分有不是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理念不是思想的属性;d) 第三人论证:基于相似关系理解分有会导致无穷后退;5.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解释事物运动的原因。( 1)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 2)形式因:构成事物的样式或原型;( 3)动力因:推动事物运动的力量或动力;( 4)目的因:事物运动变化所实现的目的。雕塑活动的质料因是铜, 形式因是雕像的模型, 动力因是雕塑者, 目的因是雕塑 的完成。烹饪活动的质料因是蔬菜,肉类等食材,形式因是食谱,动力因是烹饪者,目的因是菜

12、肴的完成。6. 培根使用科学归纳法的步骤归纳法的程序:( 1)收集材料:尽可能收集充足、完全的材料;( 2)整理材料:使用三表法将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具有表:由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由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程度表:由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 3)推导结论:根据例证推导出一般的结论。7、笛卡尔普遍怀疑的三个论证 感觉论证: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它们是感知到的现象,是可疑的(不可靠 的),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梦的论证:关于我的身体的观念,它们也是可疑的,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我 们无法区分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庄周梦蝶”。 恶魔论证:数学的观念,它们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它们说不定是根本

13、不存在, 是“邪恶的精灵”恶作剧般的安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也就是说,数学的观念 只要是没有经过哲学论证,我们同样可以怀疑它们,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8、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1 、怀疑自身是不能怀疑的。2 、认为既然“我在怀疑”是不能怀疑的,而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 “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 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3、“我思故我在”是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基石。4、在“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5、

14、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 和“我在” 之“我” 是同一个实体, “我思” 是该实体的本质, “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 “我思”与“我在”之间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9、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1、斯宾诺用一元论代替了笛卡儿的二元论,认为“构成人的心灵的观念的对象只是身体” 。( 1) 广延和思想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 两者必然有对应联系。两者各有自己的样式: 有形事物是广延属性的样式, 观念是思想属性的样式。 ( 2)人的身体属于广延属性, 人的观念属于思想属性。 每当身体在广延的因果序列上发生变化时, 观念在思想的因果序

15、列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反之亦然。 所以 “发生于身体内的东西无一不被心灵所知觉” 。2、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肯定思想和广延是不同的因果序列,坚持心物之间的二元对立和区别, 同时又说明了两者对应协调的关系。 既保持了笛卡儿二元论的初衷,又克服了它的缺陷,而且与马勒伯朗士的“机缘论”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理论深度和哲学意义。10、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对天赋观念论作了批判:A. 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假设。 人单凭其自然的认识能力, 不必借助任何天赋 的印象就能获得全部知识。B. 天赋观念是一个不可能的错误假设。设立天赋观念根据是“普遍同意”。对此,洛克提出: 1) 即使天赋一些原则是人们普遍同意的, 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天赋的;2)根本没有全人类普遍同意的观念。白痴、婴儿的例子。C. 潜在的天赋观念是一个矛盾的概念。D. 天赋观念论在实践上有害。11、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理论1、 贝克莱的出发点是: 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 我们所能知道的知识观念,而不是观念之外的事物。 他认为既然一个可感事物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 那么它存在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 如果反过来说, 可感事物可以再不被感知的情况下存在,那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