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922764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文22016井工程设计(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文220-16井工程设计专 业: 钻探技术班 级: 091班 姓 名: 2012 年 6 月 7 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设计条件及要求:设计时间: 自 月 日至 月 日 设计指导人: 教研室主任: 系 主 任:指导人评语:指导人:_ 年 月 日评阅人评语:评阅人姓名:_技术职称:_所属单位:_ 年 月 日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书专业班级: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经毕业设计答辩,评定_同学的 毕业设计成绩为_。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 主任委员:_ 年 月 日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目 录1 地质概况91.1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构造特征91.2地质

2、基本数据101.3地层层位预测及岩性111.4油气富集因素121.5勘探前景预测121.6钻探目的132 工程设计132.1井身质量要求132.2井深设计142.2.1井身结构数据表142.3井身结构示意图152.4轨道设计162.5.钻井设备163石油钻井工艺223.1施工工艺流程223.2钻井施工方法233.2.1一 开233.2.2 直井段233.2.3造斜段243.2.4稳斜段253.3钻具组合263.2 钻头选型与钻井参数274.钻井液284.1简述:284.2作用:284.3钻井液的类型及组成294.3.1.水基钻井液294.3.2.油基钻井液304.3.3.气体型钻井流体304.

3、4钻井液的选用原则304.4.1一开钻井液;314.4.2二开钻井液:324.4.3聚丙烯酰胺不分散低固相泥浆的优点;334.4.4聚丙烯酰胺在泥浆体系中的作用;344.4.5不分散低固相泥浆的配制和维护;354.5三开钻井液:364.5.1 维护处理要点:364.5.2泥浆技术措施:374.5.3 性能维护:384.5.4 配制原理;384.5.5 盐层的维护处理:394.6完井作业时的钻井液要求:404.6.1井眼清洁404.6.2 钻井液净化414.6.3 润滑防卡415. 结论和建议42参考文献43致 谢44论文题目:文220-16井工程设计专 业: 钻探技术学 生: 路强摘 要位于河

4、南濮阳的中原油田是一个埋藏深、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多、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气田。1999年以来,大斜度、大位移、高密度定向井逐年增多,成为获得油气层的主要方法。从现场角度分析了这类井对钻井液的要求及钻井液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合文留区块地层特点的低固相聚合物泥油、聚磺盐水混油、钾氨基聚磺混油钻井液,均能满足这些高难度钻井施工的要求。关 键 词: 石油勘探 定向井 钻井液 聚丙烯酰胺 饱和盐水泥浆1 地质概况1.1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构造特征文220-16井位于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西酸庙村。位于文220-7井122米,20度方向;位于文220井504米,52度方向。本区属于华北平原南部,地

5、势平坦,海拔在50m左右,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由于黄河泛滥,也是主要的泄洪区。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能充分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年平均气温为13.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1。无霜期一般为2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4.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8%。年太阳辐射量为118.3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有效辐射量为57.9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风速为2.7米每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

6、冬季多北风,春秋两季风向风速多变。年平均降水量为502.3601.3毫米。濮阳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东濮凹陷夹在鲁西隆起区、太行山隆起带、秦岭隆起带大构造体系之间。东有兰聊断裂,南接兰考凸起,北界马陵断层,西连内黄隆起。东濮凹陷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走向北窄南宽,呈琵琶状。该凹陷形成过程中,在古生界基岩上,沉积了一套巨厚以下第三系为主的中、新生界陆相沙泥岩地层,是油气生成与储存的极有利地区。文留构造北与濮城、卫城构造亚带以鞍部相连,南至刘庄以南与桥口构造隔河(黄河)相望,长约37km,宽8

7、km10km,面积370km2。文留构造总体上显示为往西南方向倾没,其东北翼倾没部分的长度仅为西南翼的十分之一。文留构造中部被文西、文东和徐楼三个主要断裂划分为四大断块区,自西向东为文西断块区、文中断块区、文南断块区和文东断块区。其划分依据按该区主力油层沙三3在徐楼断裂的位置划分,在上升盘的为文东断块区,在下降盘的为文南断块区(地堑)。此外,在北倾部分称文北断块区。文西构造即文西断块区为文西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的走向北北东向,呈带状展布的一系列垒块。文西断层是一条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自沙三4东营组长期生长发育的断层,呈左型雁列式排列,伴生断层较发育,在不同时期各自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特征。西倾

8、的断层与地层组成了一系列反向屋脊式断块构造和顺向屋脊式断块构造。文西断层主要由文西号、文西号、文西号断层组成,这三条断层向北均收敛与文东断层相交,向南散开分别伸向西洼或文留构造的南端。文西号断层为一条西掉的正断层,北延伸到濮卫结合部,南到文北附近消失于柳屯海通集洼陷。长约13km,断层落差约5001500m,中间大、南北小,它是S4Ed组的同生断层,控制柳屯海通集洼陷北部和文留地垒带北端的沉积,断层的上升盘为文38、249等地垒带,断层的下降盘为文19、120等顺向屋脊带。文西断层为一条西掉的正断层,北起文北,南延伸到柳屯海通集洼陷,长约24km,断层落差约5001500m,在北部沙三下盐岩韵

9、律层内部为滑脱断层,相交与文东断层上,在南部它对S3Ed组的沉积起明显的控制作用,是一条S3Ed的同生断层。该断层的上升盘为文206、文209、文153等地垒,其下降盘为文220、文256等地堑带。文西号断层为一条西掉正断层,北起文北,南延伸到刘庄地区,在本区长约17km,断层落差约5001100m,南大北小,对沙三13的地层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断层上升盘为文95、183等地垒带,其下降盘为文42、45等地垒带。文220断块区东与文48块相连,南接文234块,北部边界为文西3号断层,文西3号断层控制该区的油气聚集。1.2地质基本数据1.2.1 井 号:文220-16井1.2.2 井 别:滚动

10、井(定向井)1.2.3 井 位:河南濮阳市文留镇西酸庙村(1)井位座标:纵(X):3945635.1横(Y):20338138.3(2) 地面海拔: 51.8m(3)地理位置:河南省濮阳市文留镇西酸庙村(位于文220-7井井口20方向122m)(4)构造位置: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西构造文220断块高部位(5)过井测线:东濮凹陷2009年文南-刘庄高精度三维工区,面元10m10m靶INLINE5225CROSSLINE4838靶INLINE5225CROSSLINE48511.2.4设计井深:3370m(垂深)1.2.5目的层:沙三中471.2.6完钻层位:沙三中81.2.7完钻原则:无油气显示

11、定深完钻;靶以下见盐提前完钻。1.2.8钻探目的:评价文220北块沙三中47砂组含油气情况;为储量申报提供参数。1.3地层层位预测及岩性邻井钻井资料揭示,本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有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沙河街组又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下面简述东营组至沙三中亚段的地层特征:东营组(Ed):该段地层以河流相沉积为特征,上、中部为紫红色泥色与灰色、浅灰色粉砂岩略等厚互层;下部为灰色泥岩、含膏泥岩。沙一段(ES1):该段地层以浅湖相沉积为特征,上部以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见灰色白云质泥岩、浅灰色粉砂岩;下部以灰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含膏泥岩

12、、灰白色粉砂岩、灰色含膏泥岩与灰白色盐岩。沙二段(ES2):该段地层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泥岩、灰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含膏泥岩,顶部见灰白色泥膏岩;下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浅棕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沙三上亚段(ES3上):该段地层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的灰色泥岩为主,夹灰色、深灰色页岩与浅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上部泥岩颜色较浅,多呈灰色,中下部深灰色页岩较发育。沙三中亚段(ES3中):该段地层以深湖相沉积的深灰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粉砂岩、浅灰色含膏泥岩、褐灰色页岩、灰白色膏盐岩(即文九盐)。1.4油气富集因素文西地垒带东西两侧分别有生烃最好的前梨园、柳屯海通集洼陷。这两个洼陷都是下第三纪继承性的生烃洼陷,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排聚系数、生烃强度大(最大达3.6亿t/km3)。该区同这两个洼陷一样,在渐新世时期亦为水下沉积体,沉积了两套烃源岩(S3、S2),该区不仅有东西两生烃洼陷供油气,而且自身也有很好的生烃能力,所以该区油气源充足,实是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