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922088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序号(学号): 060150515毕 业 设 计(论 文)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姓 名学 院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2006年06月14日目 录 一 临床资料-1二 诊断标准-1三 中医辩证-1四 治疗-2 (一)治疗原则-2(二)治疗方法-2(三)随证加减-2(四)注意事项-3五 疗效观察 -3(一)疗效标准- - -3 (二)治疗结果-3六 典型病例-3 七 讨论-4八 结语-5致谢- 7参考文献-8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摘要】本文旨在以真实的临床资料为基础,中西医学理论为指导,论证踩跷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水平与

2、应用前景。其中以最常用三种踩跷复合手法为例介绍了踩跷法的主要内容。并按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普遍分证方法进行了辨证论治研究。【关键词】踩跷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由于脊柱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引起腰腿疼痛麻木的疾病。近年来发病仍有上升趋势,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更显得有意义。踩跷法是指医者用足部在患者身上作踩、压、按、揉等动作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踩跷法作为中医推拿方法的一种,由于其作用力度大与作用层次深的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中,以踩跷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一、临床资料本组23

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8岁;均为单侧腰腿痛。23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L4-5突出12例,L5S1突出11例,均为单侧型突出;突出程度最小02cm,最大0.8cm;病程最短1周,最长4年。二、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腰部外伤史或感寒史;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体检可见病变部位椎旁肌肉紧张,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同侧下肢放射,腰部功能受限 直腿抬高试验及足背曲加强试验阳性抬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X线摄片检查有脊柱侧弯,生理前凸消失,病

4、变腰椎间隙变窄。CT 检查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本组病例均为单侧腰椎间盘突出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糖尿病、心、肺、肝、肾等急慢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体弱不能耐受踩跷法治疗者为排除病例。三、中医辨证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突出症诊断辨证标准1和文献资料2,3拟定,分为三个证型。(一) 脊督瘀滞证 证见腰背脊板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或有外伤史,舌暗紫,脉弦紧或涩。(二) 寒湿阻督证 证见腰背脊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与大腿后侧,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或恶寒怕凉,舌淡苔白,脉弦紧。(三) 肾督亏虚证 证见腰背疼痛,绵绵不绝,腿

5、膝酸软无力,劳累更甚,休息或卧则减轻;偏阳虚者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腰痛局部发凉,神疲少气懒言,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心烦失眠、多梦、面色潮红、足心发热,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四、治疗(一) 治疗原则 1. 放松肌肉,解除痉挛,使脊柱各方向应力趋于平衡; 2. 矫正脊柱病理畸形,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相对位置,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3. 通过刺激加强腰部气血循环,有利于神经根与纤维环的修复;4. 点按敏感部位提高痛阈,起到直接止痛的作用。(二) 治疗方法1. 放松法:术者一脚站立在床上,并将身体重心落在该下肢。另一脚以脚掌或脚跟吸定在患者腰部、臀部、大腿后侧面,踝部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做

6、环形揉动。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动作应协调有节律。频率80100次min持续操作10min。本法具有松弛肌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2. 矫脊法:在放松的基础上,术者平稳地站在患者的腰背部,双足跟压在八髎穴,双足跖趾关节压在脊柱两旁肾俞穴。双臂撑住双杠,视患者体质与耐受程度调节压力。身体前后晃动以反复按压肾俞和八髎穴。患者腰椎受重力作用一松一弛地前曲,从而矫正腰椎畸形,促进髓核回纳。操作注意双足要紧贴皮肤,不要移动,用力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不可突发暴力猛然踩压。一定不要踩在腰背部,以避免肋骨的骨折。本法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促进髓核回纳作用3. 通经法:术者站在

7、患者一侧,用跖趾关节处或足跟踩压双侧大肠俞穴、八髂穴、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每穴踩压0.5min;然后以足掌从小腿背部向大腿根部推按,每侧下肢推15次;再站在患者腰骶部,双足向外分推15次。最后可用脚掌在患者腰背部及下肢作轻柔的按揉,使患者感觉轻松舒适以结束操作。本法具有通经止痛,开通闭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三) 随证加减 1. 脊督瘀滞证以通、散类方法为主。如强有力的放松踩法、适度的踩脊法、方向明确的推经法。重点矫正脊背病理偏歪畸型。2. 寒湿阻督证 以温、通类方法为主。如长时间轻柔缓慢的放松踩法、推按通经法。着重点按阴陵泉穴、自上向下推督脉。3. 肾督亏虚证以温、补类方法

8、为主。如轻柔持久的按揉摩擦踩法、缓慢持久深透的穴位点按法。穴位主要以肾俞、环跳为主。(四) 注意事项由于踩跷法是以医者体重为基本力量强度,相对较大,所以施术时务必认真谨慎。以踩跷床控制医者体重,至患者自觉能承受的力度为限。应注意踩压部位与患者自身状况的不同。一般而言,腰背部不宜双足同时踩压一侧,踩压时应避开第十一、第十二肋。体质虚弱、腰部骨折史、年龄过大者应排除踩跷法治疗。五、疗效观察 (一)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二) 治疗结果痊愈17例,占739 ;好转5例,占21

9、7;无效1例,占43。总有效率为95.7。六、典型病例刘某某,女 41岁 2005年7月18日初诊。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三天。现病史:一年前因冒雨受寒出现下肢不适感觉,转侧不利,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阴雨天气加重,自觉腰部寒冷板滞,恶寒怕冷,三月前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针灸配合牵引治疗三十次效果不显。既往史:无特殊记载。一般检查:患者站立时躯干向左侧偏歪,不能保持坐姿,步态弯腰跛行;左侧腰部肌肉明显较右侧紧张,温度略低,左侧臀部隆起较右侧轻微变平,脊柱略向左侧偏歪,生理曲度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前屈50度,后伸10度,左侧屈10度,右侧屈15度,左旋10度,右旋10度。舌淡苔白,脉沉紧

10、。特殊检查:直腿抬高实验左35度,右70度(加强实验阳性);挺腹实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左拇背伸肌力减弱;左双侧足面感觉轻度减退。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示腰椎序列向左偏歪,L25椎小关节增生,侧位片示生理曲度消失,斜位片示L34、L45椎间孔变小。CT示L3-4椎间盘轻度膨出,L4-5椎间盘突出0.7cm,矢状径无明显异常。诊断: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寒湿阻督证型。治疗:1. 治则:解除肌肉痉挛,矫正病理偏歪,提高局部痛阈,松解粘连,加速血液循环。2. 用前述三种基本踩跷法并按寒湿阻督证治疗。每日1次,每次25分钟, 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天,共治疗3疗程。疗效:痊愈。症状

11、完全消失,腰椎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站立坐位姿式正常,触诊脊柱无显著偏歪,直腿抬高试验左75度,右80度,左下肢各项反射检查正常,影像学检查腰椎生理曲度略有恢复,突出物无明显影像变化。随访:治愈三个月后开始正常工作,遇阴雨天气偶有大腿内侧轻微麻木不适感,至今3个月无明显复发。七、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于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治疗中非常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病因主要是腰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外伤。4由于退行性变化使腰椎椎间盘的正常生理功能低下,在此基础上如受到外伤的影响,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其破裂口突出,压迫到脊神经根,受压部位充血水肿,从而出现腰腿疼痛,轻者影响日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