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称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30KB
约27页
文档ID:479206265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称_第1页
1/27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称1、预备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鹤亮翅8、斜行9、搂膝10、上三步11、斜行12、搂膝13、上三步 ]L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16、撇身拳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鹤亮翅22、斜行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运手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上三步33、击地捶34、踢二起35、护心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 i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运手 153、双摆脚54、跌岔55、金鸡独立56、倒卷肱57、白鹤亮翅58、斜行59、闪通背60、掩手肱拳61、六封四闭62、单鞭63、运手64、高探马65、十字脚66、指裆捶67、猿猴献果68、单鞭69、雀地龙70、上步七星71、下步跨肱72、转身摆莲73、当头炮74、金刚捣碓 75、收势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五式动作名称1.初势17. 青龙出水2.金刚捣碓18.双推手3.拦扎衣19.肘底看锤4.六封四闭20.倒卷肱5.单鞭21.白鹤亮翅6.金刚捣碓22.斜形7.白鹤亮翅23.闪通背&斜形24.掩手肱锤9.搂膝25.六封四闭10.拗步26.单鞭11.斜形27.云手12.搂膝28.高探马13.拗步29.右叉脚14.掩手肱锤30.左叉脚15.金刚捣碓31.左蹬一根16.撇身锤32.前躺拗步33.神仙一把抓55.金鸡独立34.踢二起56.倒卷肱35.护心锤57.白鹤亮翅36.旋风脚58.斜形37.右蹬一根59.闪通背38.掩手肱锤60.掩手肱锤39.小擒打61.六封四闭40.抱头推山62.单鞭41.六封四闭63.云手42.单鞭64.高探马43.前招65.十字手44.后招66.指挡锤45.野马分鬃67.猿猴献果46.六封四闭68.单鞭47.单鞭69.切地龙48.玉女穿梭70.上步七星49.拦扎衣71.下步跨虎50.六封四闭72.摆脚51.单鞭73.当头炮52.云手74.金刚捣碓53.摆脚75.收势54.跌岔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陈小旺第一式: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 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要点: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头要正直,好象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虚 虚领起),唇轻闭,齿微合,下颏微内收,松肩(两肩有意放松,无意下沉),含胸塌 腰(胸部放松,不内凹外凸,腰部放松为塌腰)使心气下降,屈膝松髋,盆骨端正 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第二式:金刚捣碓① 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 两眼向前平视② 身体下蹲,随着重心下降,两手缓缓下落至腹前③ 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时两手向左划弧(右 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手置 于身体左侧,掌心朝上④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以右脚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外摇,同时两手 向右上方平捋(左顺右逆),置于身体右侧,右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前, 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前⑤ 身体向右微微下沉,重心控制在右腿,并将左足提起,在转换重心的同时, 双手略向右上方掤出⑥ 身体略下蹲,左足尖翘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45°伸出;双手仍外 掤,与左足有对称之意⑦ 身体微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掌踏实;同时左手内旋向前掤(由 顺缠变逆缠),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右后下方展开,而后随转体向前移至腹前(由 逆缠变顺缠),掌心朝右,指尖向右后。

⑧ 身体左转,右脚跟步,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手向前撩起(顺缠),置于右 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掌先转腕上撩, 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逆缠),掌心朝里,指尖向右⑨ 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10厘米),右手 变拳,上提于胸前,拳心向里,再向下落于左掌心内⑩ 左腿支撑体重,右拳与右足一齐提起(两髋放松);左掌略下沉11)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目视前方,面向南要点:① 何为金刚捣碓?神话曰:金刚神各修炼之精,如金如刚其手所持降魔杵, 此势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屈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 金刚捣碓;此为象形也!最后震足与右拳击于左掌心内,即表示这一拳式结束② 缠丝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此势经过了五 对不同方位的缠丝(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练习时要以身领手,达到 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如只注意手上的顺缠和逆缠,而不注意身法,就会适得其反③ 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陈式太极拳凡是 开步皆如此)④ 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⑤ 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

譬如,站立过久感 到疲乏,而环境又不允许走动时,两脚以脚尖点地,将脚跟提起,再落下微震,这样 运动数次,同样能收到恢复疲劳的功效另外,震脚的轻重,可根据练拳者的年龄 与身体的强弱而定,但无论轻或重都必须使下沉的气整劲的整否,还可根据震脚 声判断第三式:懒扎衣① 双手分开,右手先向上,而后向下划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触弧,双手 划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皆大逆缠转开,重心偏右,顺缠而合,重 心偏左);目视右前方,面向南② 左腿微下蹲,同时提起右足,以足跟贴地向右横迈一步(身手自然配合); 目视右前方③ 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随转体右脚踏实左脚以脚跟为轴, 脚尖里扣;左手内旋向下顺缠至左肋旁,五指叉腰,大指在后,四指在前,肘往下 沉;右手向左逆缠置于身右侧,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右前方,面向南要点:① 右手展开指肚用力,左手叉腰,虚虚拢住,不可用力,用力犯硬,运转不灵② 在即将形成懒扎衣时弓右腿,右掌逆缠旋臂向右展开的同时,左腿用力, 但膝关节与髋关节皆不可蹬直(套路中任何动作髋部都不可挺直)③ 懒扎衣定式时,要调整全身,特别注意放松左髋,使盆骨端正,气沉丹田。

第四式:六封四闭① 左手上举至胸前与右手接住劲,然后,身体略左转,重心由右向左移;同时 双手向左捋,左手置于左胸下,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右前方;右手掌心朝前上方, 指尖向右;目视右方② 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从背后由左腿移到右腿;双手向左、向下、而后向 上、向右划弧,置于左肩前(左手由逆变顺又变逆缠,右手由顺变逆),右掌心朝 前下,指尖向左,左掌心朝右前,指尖向后;目视右前方③ 双手向右斜下按出,右手在前,掌心朝左前方,左手在后,掌心朝右后方, 指尖向上;同时左足跟步至右脚内侧,前脚掌点地;目视右斜下方,面向南略偏西要点:① 两手由捋转按,要以腰脊为轴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两掌向右按时,以右掌为主、左掌为辅,气要贴脊背,档口要圆② 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合劲于左胸前时吸气,向右推出时,深长悠缓 地呼出一口气,当气呼完时,两掌恰好停止,此式以呼气为主,动作配合为辅第五式:单鞭① 身体略右转,右掌外旋向里合(顺缠),左掌外旋向前与右掌配合(顺缠)② 右手五指捏齐成勾手经左掌心内向右上方掤起,略高于肩,指尖向下;左 肘向左开到腹前,重心在右腿,身体微下沉③ 左足提起,以足跟内侧贴地向左横开一步,目视左侧。

④ 身体略右转,重心由右腿移于左腿,右足尖里扣;随转体左手内旋向上, 屈肘于胸前,指尖略向上⑤ 身体左转,随转体左掌经脸前向左划弧(由顺缠变逆缠),胳膊展开,掌根 微微下沉,掌心朝左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左侧⑥ 左掌根下沉时,右手微微向右,形成开劲(外开内合)单鞭式;目视前方要点:① 右手捏拢向上提时、肘易架起来,因此演练时要注意随着身体转正、沉肩、 坠肘② 单鞭成式,顶劲要领起,档要开圆,髋要松,身要正,胸要虚虚含住,方能心 气下降,气沉丹田第六式:金刚捣碓① 身体左转,右手变掌向下、向左顺缠于左前方,掌心朝左,指尖向下② 身体向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双手向上、向右捋(左顺右逆,双手相 离约40厘米),右臂屈肘置于身右侧,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左上方;左手 置于颌前,掌心朝右,指尖向左上;目视左侧③ 身体先向右稍转再向左转,重心先向右再向左移,略下蹲,左足尖向外摆, 同时左手内旋向下,向前掤出(由顺变逆)置于胸前,掌心朝下;右手外旋向下、 向右后方展开,掌心朝前上方,指尖向右后方;目视左前方,面向东④ 身体左转,重心全移至左腿,右足上步以前脚掌点地;右手随着上步向前 顺缠撩起,置于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 掌翻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⑤ 左掌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约10厘米);右 手变拳上提(拳心向里,肩要松,肘要沉)再向下落子左掌心内(拳心朝上),随 即,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拳与右足一起抬起⑥ 上动不停,右拳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足落地震脚于左脚内侧;目视前 方要点:① 双手捋向右略快,左手向前挤要慢② 右足上步时,左腿要控制好重心,以腰带腿,切勿将腿硬拉向前③ 震脚前,右拳上提,重心须下沉,震脚时将周身之劲发于右足,但身体不要 有意下沉,更不能向左右倾倒第七式:白鹤亮翅① 身体略右转,重心稍向右移再左移,右足向右后方撤半步,以脚尖内侧领 先着地,逐渐全脚掌踏实;同时两臂伸开(伸而不直),右手向上、向下、左手向 下、向上,各划一大圈交叉于胸前(即双手由逆缠而开转为顺缠而合),左手在上, 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右手在下,掌心斜向上,指尖向左前② 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同时两臂内旋,左掌心朝右,右掌心朝下③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全移至右腿,左足收于右足旁,以足尖着地,相距约 20厘米;随着身体右转,左手向下经左腹前,置于左髋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略 偏右;右手向上经右胸前置于头右侧,略高于头,掌心向前略偏右;目视前方,面 向西。

要点:① 此式是明显地大开大合,两腿虚实要分清,手合足开,手开足收,上下相 随右肘两次抬起并且高于肩,不能有架肘之意,要求肘尖下垂② 在即将形成白鹤亮翅时右肩易出现顶劲的现象;这主要是重心没有完全 移到右腿如果,重心能控制在右腿,并随着转体以身领手而开,就会做得圆满顺 随第八式:斜行① 身体略向左转,两掌一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