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工艺特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919344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解酸化池工艺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解酸化池工艺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解酸化池工艺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解酸化池工艺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解酸化池工艺特点水解酸化池工艺特点1.厌氧工艺可对进水负荷的变化起缓冲作用,从而为好氧处理创造较为稳定的进 水条件;:由于在厌氧阶段可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悬浮物或有机物其后续好氧处理工艺 的污泥量可得到有效地减少,从而设备容积也可缩小。有报道在实践中,厌氧- 好氧工艺的总容积不到单独好氧工艺的一半; 池子不需要密闭,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 价和便于维护。4 重要的是当将厌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时,可为好氧工艺提供优良的进水水质 (即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条件,提高好氧处理的效能,同时可利用产酸菌种类 多、生长快及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的特点,以利于运行条件的控制和缩小处理

2、设施的容积。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水解、产酸 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因此水解池可 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时间和处理的能耗。E .厌氧处理运行费用低,且其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亦可节省好氧段的需氧量从 而节省整体工艺的运行费用;7.水解池的启动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解、产酸与甲烷菌生长速度的不 同。利用水的流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的条件。省去了气体回收 部分。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土 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 的难厌氧降解的剩余污泥,故能实现污水、污泥同时处

3、理,不需要经常加热 的中温消化池。川由于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II-厌氧工艺的产泥量远低于好氧工艺(仅为好氧工艺的1/101/6),并已高度矿化,易于处理。同时其后续的好氧处理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必要时可回流至厌氧 段,以增加厌氧段的污泥浓度同时减少污泥的处理量二、水解酸化基本原理第一阶段水解发酵,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水解与发 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第二阶段为产乙酸、产氢,在产氧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 氧化碳和乙酸;第三阶段称产甲烷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将氢和

4、二氧化 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是对乙酸脱羧产生甲烷。从净化原理来讲,水解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第一、第二两个阶段。在废水生物处理中, 水解系指有机物(基质)进入细胞前,在细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一阶段最为典型的 特征是生物反应的场所发生在细胞外,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壁上的固定 酶来充成生物催化氧化反应(主要是指大分子物质的斯链和水溶)。酸化则是一类典型的发 酵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如乙黢、丙酸、丁酸等)在厌 氧条件下的混合微生物系统中,即使严格地控制条件,水解与酸化也无法截然分开,这是因 为水解菌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水解能力的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量进行 水解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能进行发酵的水溶性基质,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应取得能源,同 时排出代谢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