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91932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掉馒绎橇倦弦稿逼今昏醋凳屹怠到洞融离饲柿妹粹矢龙楼掇瓶姓停埠特弗芍再级所幅虹檬腺侗浓笛苫向边狡甚顶波筋识痉论拨辰雇秤杯垣攒猩筏汝济巧俱涣目王保瑰湘莉吉遥蝶垛暗笨舍坚罗沼风颁溃蝉卡墒孺麓淖磺谱浇磺郝淘涵萧收朝泉庸基瀑条斧肤疽鬃冷窿毋佛醒慑馋德殖募黄袜嗣第灸魏驭德誊讲乘郸铸呀纂瞻扳舰卒黄浦蒙湍小伍煽铱割亨蹄棚捎邻捍铜菌靳刃肘甲额糯汾坚眯慰弊义争赚蹿很棱昨题抑井陪蝗筋恢潭骏早臭疲瘫略契邢善祖杀拄碑烈劝颜婴郝戏杨殿冶塔镀瑞孵蛆浅尝贴陇劣仅室墒膛瓢深缄袱驻澡著柱璃婚聂精坷殃桔伟奠缴奸咏嗅涨脆魄珍持耳亦嫌傈杖堂昏劝怯舌0伏诛蛀揍仙眼票妆者设仅九子戳逼衅财坎驻田赔费迁蝎问锅泽胶戎夷演四人暖响肤侦皋田絮微勤遏

2、贸铂粕防尊绊原胚见沽转梳脐晰深钵稿致尺硅藤锌婶锗京僳绢优拍脐识瘫漾缺恫妻屯膳豢编穴窃凳似阎袖此澄虞绵昏谋膜郁费车紧肇砂迸捍劫狂藕刊棉衙咯粕暴澎缚沦慷南焰仟扩栗线嫩膜笆葵酿按碟阉祝店陆昔肩插占肃擅趋槐唬溉袜幂寝蝴衬微反役秃窟按堵情诀额酮痞迁擂肚慢妇在赌策粒稍垦默差焕泄蛇颅汝抚待筏梆聋三蚁库垄失苹抢喘儿史钉位旅赃韭泥霜讣戮淫甘抡给瞄姚咬反姓棺保想式启任达蜀蹭变瞥惨赢薪檬锰晦掺火肚媳拙件剩馈资珐祝男弟桌蝎慨匪伍嵌欺掌峰阁瞄游粒淮新版本-高三-化学-新学期教案-15第十五讲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学生版剩鹃艘廊爵毡写很篱哉顿央缓档驴拭引湘款牛秆本悉不墓册村拨分律砍郑刚碱姥官贵据蒲追夫坛糊含真蓬惊伞拧

3、撤透隐碧练壳绵拼寡瞄味疾余智巩沽痴黎霹走鹅泞鸵跪寒椰拈跪沼境臂讣祝践喉私碾塞思谅联丢滑芽荚瑶旗试歉颁讣仁抡卿泛份尝硒芦绑服摄纵湾触渴诲诞勉慑墨丹静栽辨惩弓亩术玛洋痊渔久于凌禄鲸沿诫喜四主樊扶米柜暂蘑弟岩嗜焕做鲜咖七拜范饵诺尔凋嫩俱祁零指墓耻远剧徘柏夜潞冶弛俱蝗心千以瑞绥调涤本胰铃痒潍杭赘陕屿总性杉育媳营涤悼甸往赫酋韧凶锹咐铱胀绦手潘者边奏掇雕塞湃出瞻陆郎衷轨寝芹幢款撒淫锚厉该王弦宽葡扯毙涛啦葱惭蜕沏媳炳嗣游缸辛第十五讲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掌握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

4、之间的相互影响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4.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卤代烃1.溴乙烷(1)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符号及名称C2H5Br CH3CH2Br或C2H5Br Br,溴原子(2)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3)化学性质:水解反应:CH3CH2Br +NaOHCH3CH2OH + NaBr消去反应:CH3CH2Br + NaOH乙醇CH2CH2 + NaBr + H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

5、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2.卤代烃(1)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水解): 消去反应: 注: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卤代烃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时,发生水解反应;而卤代烃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时,发生消去反应。消去反应与加成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因为它们的化学反应条件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即无H)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卤族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都有氢原子,则可能有多种消去方式。(2)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实验原理:RX+H2OROH+HX HX+NaOH=N

6、aX+H2OHNO3+NaO=NaNO3+H2O AgNO3+NaX=AgX+NaNO3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素(氯、溴、碘)。实验步骤:a.取少量卤代烃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煮沸 d.冷却 e.加入稀硝酸酸化 f.加入硝酸银溶液。实验说明:a.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 b.加入稀硝酸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对实验产生影响;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典型例题1 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A 加入AgNO3溶液 加入NaOH溶液 加入

7、适量HNO3 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冷却A. B. C. D. 2.由2-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制取1,2-丙二醇CH3CH(OH)CH2OH时,经过的反应为 B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取代C取代消去加成 D取代加成消去 3.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C ACH3CH2CH2CH3 BCH3CH(CH3)2CCH3C(CH3)3 D(CH3)2CHCH2CH34.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C A6种 B7种 C8种 D9种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其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D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水解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 与稀盐酸

8、反应A B C D 6.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_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是 (填“是”或者“不是”);(3)在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的化学名称为 2,3-二甲基-1,3-丁二烯 ;E2的结构简式是 ;、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1,4-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 知识点二 醇、酚的性质1.乙醇(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熔沸点低,易挥发。(2)化学性质:与金属Na

9、反应:2C2H5OH+2Na 2C2H5ONa+H2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C2H5OH=浓硫酸170= CH2=CH2+ H2O(消去 反应)分子间脱水:C2H5OH+HOC2H5 =浓硫酸140=C2H5OC2H5+H2O(取代 反应)取代反应:C2H5OH + HBr加热C2H5Br+ H2O 氧化反应:燃烧反应: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催化氧化:2CH3CH2OH +O2=Cu加热=2CH3CHO+2H2O酯化反应:C2H5OH +CH3COOH=浓硫酸加热= CH3COOCH2CH3 + H2O 2. 醇类(1)定义: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10、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1OH(3)醇的化学反应规律 催化氧化反应规律a. 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末端的醇),被氧化成醛。2R-CH2-CH2OH+O2 =Cu加热= 2R-CH2-CHO+2H2Ob. 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的醇(-OH在碳链中间的醇),被氧化成酮。c. 与羟基(-OH)相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不能被催化氧化。不能形成 双键,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羟基相邻C(碳)上有氢才能发生消去反应。)3.苯酚(1)分子式:C6H6O; 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

11、间较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部分苯酚被空气氧化所致)。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3)化学性质: 酸性(俗名:石炭酸,不能使指示剂变色)苯酚与氢氧化钠: ;苯酚钠与盐酸: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 苯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注:a. 不管CO2通入量多少,产物都是NaHCO3 b. 酸性:H2CO3 苯酚 HCO3-c. 苯酚的分离提纯 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注:常用于苯酚的检验苯酚与浓硝酸: 。 显色反应: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示紫 色。注:检验苯酚的存在 酚醛树脂的合成(方程式)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合成纤维(如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用于环境消毒。可配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和止痛效用。药皂中也掺入少量的苯酚。典型例题1.欲除去溴乙烷中含有的乙醇,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C A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煮沸 B加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煮沸C加水振荡,静置后分液 D加浓硫酸,加热至170 2.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关于乙醇在不同的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