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918840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热胀冷缩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 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液体、 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因此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含义比较清晰。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 这给学生的观察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课借助一些材料,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体积变化的现象, 从而发现有些金属也有热胀冷缩性质。本课不仅了解金属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同时也是对液体、 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总结。通过学生的归纳,发现很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起始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即固体也热胀冷缩吗?然后以铜球、

2、铁垫圈为例开展探究。探究铜球、 铁垫圈的热胀冷缩性质时, 铜球实验采用共同讨论实验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的方法。 对铁垫圈的实验则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的方法。两个实验体现从扶到放。最后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在此基础上将本课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再将知识拓展, 使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过程与方法:1 .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2 .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3 .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3、:1 .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的现象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固体体积的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铜球、金属环、酒精灯、火柴、冷水分组实验材料:铁钉、垫圈、木块、蜡烛、火柴、冷水、铁丝钩板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固体: 同球热胀冷缩 铁圈-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液体1气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天气渐渐热了,小明家的门好像变大了似的很难关上。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帮助解决吗?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导入,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 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思考解决生

4、活中的问题。2 .师生交流,明确问题:可能是门这种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探究铜球的热胀冷缩性质1 .出示实验材料(铜球、金属环),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个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根据什么现象知道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材料时一边介绍材料一边将铜球穿过金属环。 其目的是 引导学生想办法给铜球加热观察其是否能再通过金属环。2 .学生交流,确定实验的方法。3 .依据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法演示实验,观察现象。现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段时间后铜球不能通过金属环。 将铜球放入 冷水中后再将铜球拿出水面通过金属环,铜球顺利通过。4 .小结:通过实验可以证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探究

5、铁垫圈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出问题:这个铁垫圈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2学生依据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材料:木块、铁垫圈、 2 个铁钉3交流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将 2 个钉子钉在木板上, 2 个钉子间的距离恰好使垫圈通过。用长铁丝弯成钩,钩住垫圈在蜡烛上加热一段时间尝试将垫圈通过2 个铁钉。如果不能通过,再将垫圈放入冷水中受冷,拿出水面后将垫圈通过2个铁钉,垫圈又能通过了。4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5交流汇报,分析实验结果。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实验, 不仅让学生发现铁垫圈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还要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到金属热胀冷缩现象变化非常细微。6小结:依据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有的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拓展与应用1 归纳概括:通过几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很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拓展: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吗?(架设电线、铁轨、自行车打气等)3阅读资料: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的,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应用在印刷上。 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锑。 所说的铅其实就是铅和锑的合金。 当熔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锑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