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9164158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孟夏【原文】 一曰: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菩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是月也,以立夏。先立夏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斋。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还,乃行赏,封侯、庆赐,无不欣说。乃命乐师习合礼乐。命太尉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是月也,继长增高,无有坏隳。无起土功,无发群众,无伐大树。是月也,天子始絺。命野

2、虞出行田原,劳农劝民,无或失时;命司徒循行县鄙,命农勉作,无伏于都。是月也,驱兽无害五谷,无大田猎,农乃升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是月也,聚蓄百药,糜草死,麦秋至。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蚕事既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少长如一,以给郊庙之祭服。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行之是令,而甘雨至三旬。孟夏行秋令,那么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那么草木早枯,後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那么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译文】 孟夏四月,太阳的位置在毕宿,黄昏时刻,翼宿出如今南方中天,拂晓时刘,女宿出如今南方中天。孟夏于天干属丙丁,它的主宰之帝是炎帝,佐帝之神是祝融,应时

3、的动物是凤鸟之类的羽族,相配的声音是徵音,音律与仲吕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七,情性是礼,修养身心应作的事是视,味道是苦味,气味是焦气,要举行的祭祀是灶祭,祭祀时祭品以肺脏为尊,这个月,蛤蟆开场鸣叫,虹蚓从土里钻出来,栝楼长出来了,苦菜开花了。夭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左侧室,乘坐朱红色的车子,车前驾着赤红色的马,车上捕着赤色的绘有龙致的旗帜,天子聋着赤色的衣服,佩戴着赤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豆子和鸡,用的器物高而且大。 这个月有立夏的节气。立夏前三天,太史向天子禀告说;“某日立夏,大德在于火。天子于是斋戒,准备迎夏。立夏那天,天子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迎接夏的降临。礼毕归来,于是恩赐功臣,分封爵位和土

4、地,群臣无不欣喜快乐。命令乐师练习合演礼、乐。命令太尉向天子禀报才能出众的人,推荐德行超群的人,形体高大的人。封爵位,给予俸禄,一定要与他们的地位相当。 这个月,万物都在生长壮大,不要使它们有所毁坏。不许兴动土木工程,不许征发百姓,不许砍伐大树。 这个月,天子开场穿细葛的衣服。命令主管山林田野的官吏出去视察田地原野,鼓励百姓努力耕作,不要失掉农时。命令主管教化民事的官吏巡视天子领地内的各个县邑,命令农夫努力耕作,不要藏伏在国都之中。 这个月,要驱逐野兽,使它们不要伤害五谷。不要大规模进展狩猎。这个月,农民献上新麦,天子于是就着猪肉品味麦子,在品味之前先进献给祖庙。 这个月,要积聚蓄藏各种草药。

5、葶苈之类的草药枯死了,麦子成熟的季节来到了。对轻刑和罪小的犯人进展判决,释放不够判刑的犯人。蚕桑之事已经完毕,后妃向天子献上蚕茧,于是向养蚕的人收取茧税,税按照桑树的多少来均分,贵贱长幼一视同仁,用这些税收来供给祭天祭祖时所用的祭服。 这个月,天子欢宴群臣,饮用酎酒,观看礼乐表演。 实行与这个月的时令相应的政令,及时雨就会十天一至。孟夏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伤害庄稼的苦雨就会频繁降落,各种谷物就不能生长,四处边境的百姓就会因敌寇侵扰而躲进城堡。假如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草木就会过早地枯槁,然后就有大水毁坏城郭。假如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改令,那么,虫螟就会成灾,疾风就舍袭来,草术就

6、会只开花不结实。劝学【原文】 二曰:先王之教,莫荣於孝,莫显於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不知义理,生於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那么天下理焉。在右那么右重,在左那么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那么不管其贵贱贫富矣。假设此那么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於尊师。师尊那么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

7、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垂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於胜理,在於行义。理胜义立那么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於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後尊。曾子曰:“君子行於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馀假设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

8、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於匡,颜渊後,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於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假设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译文】 先王的政教中,投有什么比孝更荣耀的了,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的了。忠孝是作君主、父母的非常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荣是作子女、臣下的非常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作君主、父母的却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作子女、臣下的却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子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假如他的教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

9、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教师的。尊重教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象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教师施行教导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承受理义。他们倘假设可以承受理义,对他们的教导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教师。教师受到尊重,言语就会被人信从,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因此,应召去教的教师不可能教化别人,呼

10、唤教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教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教师的人不会听从教导。教师假如采用不可能教化别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凡处于不可能受到教化、不会听从教导的地位,自己随意行事,尽管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凡说教,应该使对方心情舒畅,而不是硬性说教。如今世上说教的人,大多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却反去硬性说教。不能使对方心情舒畅,反去硬性说教,这就如同拯救溺水的人却用石头让他沉下去,如同治病却给病人喝下毒药一样,只会适得其反。社会

11、越发混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乱就都由此产生了。 所以,做教师的要务在于依循事理,在于施行道义。只要事理被依循,道义得以树立,那么教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对他们不敢轻慢,即使上至于天子朝拜这样的教师也不会感到惭愧。大凡师徒相遇而和洽的情况不可能一定实现。假如有难遗弃事理,抛掉道义,去追求不一定实现的东西,并想要人们尊重他,这不也太难了吗?所以,教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施行道义,然后才能尊显。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教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教师都不在的,其别人又能怎么样呢?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遇难

12、了吧。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教师到达这样的地步,所以教师尽心竭力地教导他们。尊师【原文】 三曰: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於帝,智不至於圣,而欲

13、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假设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假设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假设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假设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於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於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於乡曲,学於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钜狡也,学於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於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於学也。凡学,必务进业,心那么无营。疾讽诵,谨司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

14、,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生那么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那么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浸,务种树;织葩屦,结罝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於朝,君子不与交友。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

15、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身成那么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後世将何以称夫子?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那么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天子入太庙祭先圣,那么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译文】 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帝颛顼以伯夷父为师,帝喾以伯招为师,帝尧以子州生父为师,帝舜以许由为师,禹以大成贽为师,汤以小臣伊尹为师,文王、武王以吕望、周公旦为师,齐桓公以管夷吾为师,晋文公以咎犯、随会为师,秦穆公以百里奚、公孙枝为师,楚庄王以孙叔敖、沈尹巫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

16、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文种为师。这十位圣人、六位贤者没有不尊重教师的。如今,人们地位没有到达帝那样尊贵,才智没有到达圣明的境界,却想耍不尊奉教师,这怎么能到达帝、到达圣的境地呢?这正是五帝之所以废绝,三代之所以不可再现的原因。 况且,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假如不学习,耳有所闻反不如耳聋听不见好,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假如不学习,目有所见还不如眼瞎看不见好。使人的口可以说话,假如不学习,口有所言反不如口有病说不出话好。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假如不学习,心有所知反不如狂乱无知好。因此,凡学习,并不是能给人另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只要可以保全天赋予的人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这就叫作擅长学习。 子张本是鲁国的鄙俗小人,颜涿聚本是粱父山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