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9163208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共体协同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与应用 摘要:以往体育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预期效果不佳。新课程标准强调开展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实践证明,“微共体协同学习是一个合理且科学的载体,运用到体育课堂上,不仅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活泼课堂气氛,锻炼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课程评价体系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对“微共体协同学习的概念与运用、“微共体分组原那么与优点以及体育“微共体的评价内容与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与探讨。关键词:“微共体;分组;评价一、“微共体协同学习的概念和运

2、用一“微共体协同学习的概念“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协同学习是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倡导的学习模式。佐藤学教授曾指出教师应该为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而不懈努力。学习共同体正是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差异性和参与性的共同体。以此为根底,我们学校自创“微共体作为载体,真正把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还给学生。“微共体是“微型学习共同体的简称,是指为数不多的学生、教师或者家长在一定组建原那么的指导下,自主或经引导选择合作伙伴而组成的相互协作、荣辱与共的紧密型团队。二“微共体协同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区别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预期效果并不佳。传统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学生的参与度参差不齐,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变成

3、了独学。在以往的小组合作中,好答案根本上都出自好学生的口中,学困生只能记录答案,并没有思考,长此以往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而“微共体协同学习的分组是有一定原那么的,是自主或者引导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确定下来之后,将是固定的。组员之间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都是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本校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会提出“挑战性问题,在经过“微共体组员的讨论与交流之后,得出的结果五花八门,充满了奇思妙想,甚至有些答案教师在备课中都没设想到。更惊喜的是有很多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的学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挑战性问题的解决,往往也就到达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微共体中有获得感,享受到团队对他的认同感

4、。组员之间的交流是有进展的,思维是在扩展的,每个学生都在思考问题,都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团队。真正从独学演变成组学,再到群学的教学模式。最终完成倾听、对话和挑战性学习任务。三“微共体协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以往的体育课堂中,主角往往是教师,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会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学生的平均练习密度在30%左右,即使体育教师安排小组之间合作沟通,往往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微共体协同学习作为一个科学且合理的载体,运用到体育课堂上,其学生的平均练习密度在50%左右,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实

5、现“以生为本,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另外,运用“微共体将会大大节省分组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2.提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效果笔者认为以往的体育课堂之所以会出现“哑巴课堂,是因为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在被动学习。“微共体协同学习模式更加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中充满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声音,教师扮演组织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和组织形式,能够尊重与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或者将一局部

6、学困生集中起来进行针对性的特别指导练习,提高教学时效性。“微共体协同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平等性、主体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微共体分组的原那么与优点一划分“微共体小组的原那么学生在选择组员时,必须遵照实力相近原那么。实力派同学与潜力股或者可塑生伙伴。潜力股同學与实力者、潜力股或者可塑生伙伴。可塑生同学与实力派或者潜力股伙伴。形成的“微共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不会太大,为之后的教学做铺垫。再由5组“微共体自由组成4个大组以一个40个同学为例,而组成一个大组,便于大组比赛和队列练习。“微共体组作为一个团体,奖罚都是同步的。在评价阶段,组员之间相互帮助与提高,取得的进步

7、会在期末评价中得到表达具体会在后文评价阶段进行表述。而组员犯错,惩罚也是同步的。一人犯错,团队一起惩罚。契约原那么是每一位小学生诚信的具体表现。“微共体组一旦组成,必须具有契约精神,没有特殊原因,不得更换。二“微共体分组的优点对学生而言,在“微共体模式下参与体育课是一件新鲜与快乐的事。一直以来,体育课堂上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即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传统体育课堂注重“技术线,学生在相对沉闷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能沟通交流的时机少之又少,教学的情感目标无法充分表达并完成。而在“微共体模式下,学生是和自己选择的伙伴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在面对一些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时,组员之

8、间会自觉地相互鼓励,共同完成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有“微共体分组的体育课堂是轻松的又是高效的。在日常体育课堂中,组织与队伍的调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不能及时到对应的场地进行练习,甚至不清楚自己和谁会成为这节课的伙伴。“微共体长期且固定的组合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场地安排或者布置任务时,只需按“微共体小组进行练习,学生便自然而又高效地到达相应场地练习。高效的体育课堂,造就实效的教学效果。三、体育“微共体的评价内容一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1.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2.以鼓勵学生为主,尊重个体差异二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体育

9、组参照标准,并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确定测试的内容和指标。主要根据标准、省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水平段必学与限学内容中以配合为形式的练习作为评价内容。根据省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微共体的开展,测试选择的技能都是以“组合为形式。“组合既是动作的组合,又是“微共体小组的组合。3.“微共体协同能力协同能力分别从“态度与参与“合作与交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态度与参与是对学生的出勤率、参与性、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合作与交流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团队合作、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进行考核。三分项评价内容与方法1体育教师需要根据本校制订的测试内容,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2体能进步幅度分数计算方法。注:进步

10、幅度分数以“微共体为单位进行计算。3各体能工程得分=期末测试分数+进步幅度分数20%。1根据标准与省纲要的精神与要求,通过体育组研讨制订相应内容与评价标准。2知识与技能成绩综合评分=各单项评定分数之和/测试工程总数。3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评价,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水平一的学生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故采用“口试的考试形式,水平二、水平三的学生穿插在对每项运动技能的测试之中。4每学期知识与技能测试的工程为23项。3.“微共体协同能力1“微共体协同能力是态度与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综合评分。根据表5中的“等第给予“A、B、C、D等第表示,一分为一档,总分值10分有小数点那么四舍五入取整。

11、10分为A,89为B,67为C,05为D。从而提供给学生视觉鼓励和更多的课堂学习反响信息。2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总分=各节课得分之和/总课时数,最高总分值为5分。“微共体协同能力最高总分为10分,体育与健康知识与分项表略。1以水平一为例,总分=体能40%+知识与技能20%+“微共体协同能力40%。以百分制计算各项评价内容的成绩。2“等第根据“总分给出,其标准为: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5分为“合格,60以下为“缓评。以水平一综合素质评价表为例。四、总结“微共体协同学习是一种能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更新教师教学思路的新型教学模式。宁波市海曙区外国语学校根据标准与省纲要的精神

12、与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充分运用“微共体协同学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使小学体育的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有深度;变得更加容易操作和有人情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还能学会倾听与交流,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充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玩耍游戏中成长,在沟通交流中懂得倾听,在团队合作中养成良好的人格。参考文献:【1】周永林.新课程下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212.开展的协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11.【3】袁爱莲,陈苏俊.“学习微共体在中职课堂中应用研究J.电大理工,20213:38-39,49.【4】高永春.浅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J.好家长,20214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