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79158562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目录施工环境保护概述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建设施工环境保护概述010102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有利于推动绿色施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周边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保障人类健康环境保护意义01水资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会改变水流状态,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数量质量。02生态环境影响工程施工会破坏植被、改变地

2、形地貌,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03社会环境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能涉及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问题,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法国家制定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措施。水法、水土保持法等针对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在施工前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案。环保验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竣工后,需要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保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环保要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施工现场

3、环境保护措施02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减少临时设施占用土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完善施工设施绿化施工场地建设封闭式施工设施,如围墙、围挡等,减少施工扬尘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场地周围和内部进行绿化,种植树木、草坪等,减少裸土面积,降低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030201施工现场布局与设施配备除尘设施在易产生粉尘的作业点,配备除尘设施,如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对粉尘进行收集和处理。采取湿法作业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采取湿法作业,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控制废气排放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焊接烟气、机械尾气等,采取控制措施,如安装净化装置、使用清洁能源等,减少

4、废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粉尘、废气控制措施 废水、噪声处理措施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在施工场地内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如沉淀池、过滤池等,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控制噪声源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高噪声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隔声措施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隔声屏障、隔声窗等隔声措施,降低噪声的传播和影响。生态保护措施03明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影响的生态范围,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域。评估范围确定对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植被类型、动物种类、生态系统结构等。生态现状调查预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损失、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影响预测分析生态影

5、响评估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植被进行保护,如移植、养护等,减少施工对植被的破坏。植被保护措施制定详细的植被恢复计划,包括恢复目标、恢复措施、恢复时间等,确保施工后植被能够得到及时恢复。植被恢复计划采用先进的植被恢复技术,如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提高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植被恢复技术植被保护与恢复措施动物迁徙通道保护针对需要迁徙的动物种类,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和迁徙通道,减少施工对动物迁徙的影响。人工繁殖与放归自然对于因施工影响而导致数量减少的珍稀濒危动物,采取人工繁殖和放归自然等措施,促进动物种群的恢复和发展。栖息地保护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动物栖息地进行详细调查和保护,确保动物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6、。动物栖息地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0403农业措施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如等高耕作、间作套种等,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01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挡土墙、护坡、排水沟等工程设施,防止水土流失。02生物措施种植适宜的植物,恢复植被,提高土壤抗蚀性,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采用锚杆、锚索、抗滑桩等加固措施,提高边坡稳定性。边坡加固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排水设施,将边坡上的水流引出,减少水对边坡的冲刷和渗透。排水措施在边坡上种植适宜的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土作用,提高边坡稳定性。植被恢复边坡稳定与支护措施123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磷石膏等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质量。土壤

7、改良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种进行种植,恢复施工区域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蚀性和生态环境质量。植被恢复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生态袋、生态毯等,对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生态修复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措施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05高效节能设备采用高效电动机、变频器等节能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节能照明技术应用LED等高效照明技术,减少照明能耗,提高照明质量。热回收技术利用热回收装置对废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技术与设备应用废弃物分类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处置。废弃物回收和处理对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对有害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置,减少对环境

8、的污染。废弃物减量通过改进施工工艺、采用环保材料等措施,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减量、分类、回收和处理收集雨水、施工废水等进行处理后再利用,用于施工用水、绿化灌溉等,节约水资源。水资源循环利用对废旧建筑材料进行破碎、筛分等处理,生产再生骨料用于新建筑的建设,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施工现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案例分析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建设06监测点位布设01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合理布设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监测点位。监测频次与周期02针对不同监测项目,设定合理的监测频次和周期,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

9、。监测数据记录与分析03建立监测数据记录制度,对数据进行定期分析,评估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监测计划制定和实施管理机构设置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保护责任制、环境保护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措施落实将环境保护措施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得以有效实施。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工作。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01定期识别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问题识别与改进02设定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目标设定与达成03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管理模式,促进行业整体环保水平的提升。经验总结与分享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