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梳理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15637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梳理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送东阳马生序梳理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梳理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梳理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周清学案 姓名_ 班级_一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_,字景濂,号潜溪,_(朝代)文学家。本文节选自_,这里“序”的意思是_。 二 注音写汉字:嗜学( )逾约( )叩问( )叱咄( )( )俟其欣悦( )皲裂( )媵人( )以衾拥覆( )日再食( )右备容臭( )烨然( )裘葛之遗( )冻馁( ) 负qi ( )y ( )屣 jn ( )裂 yn ( )袍敝衣 廪sho ( )之供 撰长书以为zh ( ) 三 解释词语意思:假借( )走送之( )加冠( )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填其室(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负箧( )曳屣( )持汤沃灌( )逆旅( ) 日再( )食(

2、)腰白玉之环( )缊( )袍敝( )衣 县官( ) 廪稍( )裘葛之遗( ) 冻馁( )之患 假诸人( ) 天资( )之卑( ) 谒( )余 撰长书以为书贽( )言和而色夷( ) 四解释下列“以”字的用法。计日以还( ) 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 )无从致书以观( ) 以中有足乐者( )五翻译下列句子。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色愈恭,礼愈至。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六、 原文填空1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 。 2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 。

3、 3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4 “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 5、与“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二、阅读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

4、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_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5 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_5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_6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_7.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

6、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本段可分为五层,请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 2本段与原文第一段的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第一层 _ _ _ 与第一段的 _ _ _ 相对比。 第二层 _ _与第一段的 _ _ 相对比。 第三层 _ 与第一段的 _ 相对比。 第四层 _ _ 与第一段的 _ _ 相对比。第五层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 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_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_5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 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衣丰食足坐大厦读书。 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 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 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 上联:昔日宋景濂 下联:今朝太学生6再列举两个古人刻苦学习的事例。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