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之译文+赏析+朗读+主题+习题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79128272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之译文+赏析+朗读+主题+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之译文+赏析+朗读+主题+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之译文+赏析+朗读+主题+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之译文+赏析+朗读+主题+习题(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之译文+赏析+朗读+主题+习题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

2、天的大手笔。【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 。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独坐幽篁里,弹琴

3、复长啸。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幽篁: 啸: 2.这首诗以 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8.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9.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0.

4、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答案】1.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长的口哨2.弹琴长啸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4.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5.“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

5、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6.幽篁、深林、明月。 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7.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8.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9.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境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活动环境的清幽和诗人情趣之雅趣;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引为知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澄净,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10.A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是谁家的庭院的飞出幽隐的玉笛

6、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赏析】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

7、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写法】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

8、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 。8.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

9、的思想感情。【答案】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玉笛: 。折柳: 。故园: 。闻: 。2.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5.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

10、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6.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7.“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8.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请作简要分析。9.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1.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折杨柳笛曲。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闻:听;听见。2.柳3.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4.“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

11、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出,二者密合无间。5.“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6.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静夜里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游子思乡之苦。7.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12、。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8.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9.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03 逢入京使(岑参)【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

13、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赏析】逢入京使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

14、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5.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