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政治与法治》知识提纲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7912819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9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政治与法治》知识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必修3《政治与法治》知识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3《政治与法治》知识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政治与法治》知识提纲(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政治与法治知识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4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代表政治主张实践结果第一种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

2、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第三种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社会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理论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注:工人阶级的特点:团结性、革命性、先

3、进性。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注: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

4、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总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难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5、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9.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时间任务19491952年着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1953年12月党中央得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到1956年底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0艰苦探索(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

6、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2)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实现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1.改革开放(1)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

7、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4)目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8、。党建(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3.新时代党的作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出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

9、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注:“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党委,纪委”“书记”要用党的知识分析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党的性质和宗旨14.党的性质产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

10、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5.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题目涉及党做什么事情,从根本上由党的决定?党的性质(先进性、纯洁性)决定16.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

11、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注: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不是说广大党员干部就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对党员干部的正当、合法利益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当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的利益冲突时,党员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二)党的执政理念17.人民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依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我国革命、建设的主体、决定力量是人民,不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18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2、、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2)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9.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判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3、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21新时代的目标任务: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2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党立国

14、、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题)作用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奋斗、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形成时间代表

15、人物主题作用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4.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之间的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5.解放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