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7911275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前句是根本的价值观,后句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总的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

2、最高的价值。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如果有机会当政,一定以“正名”为当务之急,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和为贵”,就是以各得其所为最高的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不同就是要承认差别,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和谐

3、。 达到和谐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中道。各得其所的基础是中。只有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才有整体的和。程子说:“使万物无一失所者,斯天理,中而已。” 各得其所是目标,和而不同是原则,中庸、中道是途径。和与中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和是总体的状态和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二者相合,就是中和,也就是各得其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使我们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不断相互吸取、相互融合,团成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上,组成统一的国家,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局面,绵延发展。对外,中华民族始终与

4、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 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

5、革的目标和实质。(选自钱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三:和,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为贵”是根本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待人做事的根本态度,二者都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各得其所。B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C以和为贵是在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和”为最高价值的观念。D孔子主张为政者当“正名”,“正”是他治国的根本理念。而他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也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程子认

6、为万事万物无不是各得其所,圣人之所以能使天下顺治,也是因为能使天下苍生各得其所,而使天下万物各得其所,唯中而已。B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别,盲目地取消差别求统一是不现实的不合理的,君子都会承认差别,并在差别的基础上追求和谐。C只要坚持中庸、中道的基本方法,各个部分、各种因素都无过无不及,达到中的要求,就会实现整体的和,达到和谐。D要想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就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走中庸、中道的途径。和是总体的目标,中是各局部应处的状态和要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广土众民的中华大地长期保持稳定统一

7、的局面。B贵和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好和平的民族的良好形象展现于世界,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指示了方向。C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为了达到“万物各于其所”的目的。D如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各得其所,就可以改革、调整好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就可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古代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

8、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

9、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佷(hn)古同“很”。违背,不顺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

10、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D河神,又称河伯,

11、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

12、结果兵败而归。(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问题。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1)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紧承上文主客离别之事,引出下文对乐声来源的探问。(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是针对有人不问合不合

13、礼义而接受优厚的俸禄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3)“香草”“美人”是屈原在离骚中创立的抒情载体,苏轼在赤壁赋中也同样用到“美人”的两句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红木钢琴亚士里拉杰夫 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时,我在路易斯街的一家钢琴公司当销售员,我们通过在全州各小城镇的报上登广告的方式销售钢琴。当我们收到足够的回函时,就驾着装满钢琴的小货车到顾客指定的地方去销售。 我们在棉花镇刊登广告时,就会收到一张写着“请为我的孙女送来一架新的钢琴,必须是红木的。我会用我的蛋钱按月付给你们10块钱”的明信片。可是,我们不可能把珍贵的红木钢琴卖给每个月

14、只付10块钱的人。也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和收入这么少的人接触,所以,我们并没有把她来的明信片当一回事。 直到有一天,我恰巧到那个寄明信片的老妇人住家附近,我决定到她们家去看看。我发现很多始料未及的事:她住的那间岌岌可危的小木屋位于一片棉花田的中央。木屋的地板很脏,鸡舍也在屋里面,看起来她显然不会有申请信用卡的可能性,她既没有车、电话,也没有工作。她所拥有只是她头顶上稍显破烂的屋顶。然而在白天,我可以穿过它看到很多地方。她的孙女大约10岁,打赤脚,穿着麻布做的洋装。 我向老妇人解释我们无法以每个月偿还10块钱的方式卖给她一部全新的钢琴。但是这似乎没有什么用处,她继续每隔六周就寄明信片给我们,一样是求

15、购一部新的红木钢琴,并且发誓她每个月一定会付10块钱给我们。这一切真是诡异。 几年后,我自己开了一家钢琴公司,当我在棉花镇刊登广告时,我又收到那个老妇人寄来的明信片,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没有去理会它,因为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法。 有一天,我恰巧前往那个老妇人住的地区,我的小货车上刚好有一架红木钢琴。尽管我知道自己做了一个不好的决定,我还是亲临她的小屋,并且告诉她我愿意和她定下契约,她可以每月付10块钱、免利息、分52次偿还的方式购得她想要的钢琴。我把新钢琴搬到房子里,把它放在不会遭雨淋的地方。在我的告诫下,小女孩把家里养的鸡赶远一点儿,然后我离开了。当然,我的心情就像刚刚丢了一部新钢琴一般。 老妇人允诺每个月要付的钱按时寄来,虽然有时候是把三个铜板贴在明信片上付款,可是如当初所约定的52次,一次也不少。 20年后的某一天,我到曼菲斯洽谈生意,在假日饭店用完晚餐后,我便到饭店中的高级酒吧坐坐。当我坐在吧台上点了一杯餐后酒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我转身看到一位可爱的年轻女人,弹着手非常优美的钢琴。 虽然我也算是一位不错的钢琴手,可是我被她的钢琴声给吸引住了,我拿起酒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