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910237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探讨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不断涌现出大量的现代企业集团。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殊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现代企业集团普遍采纳“现金池”模式对其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现金池”是集团企业内部的现金总库。集团通过实施“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了对各子公司的资金管控实力,优化了整个集团企业资金配置。本文在论述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实施“现金池”模式的必要性后,具体分析了现代企业集团 “现金池”模式的现状: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内贷”风险、法律诉讼风险和资金运作风险的增加,集团企业监控不力;然后,针对集团企业“现金

2、池”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规范“现金池”组织管理架构,进行组织机构流程再造;二是通过建立“内贷”约束机制、规避“现金池”账户风险、严格要求选择合作商业银行等措施,加强集团企业财务内部制度建设,建立防范风险机制;三是通过收回子公司财权、规范子公司发展和推行全面资金预算,加强集团管控,提升集团资金限制力度。 【关键词】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风险 随着集团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自身业务的多样性、组织机构和产权结构的困难性,要求企业必需实行专业的垂直管理,提高资金整体配置效率。资金管理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公司已不能满意集团企业发展须要,一种新的资

3、金集中管理模式“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现金池”资金管理是以一种账户余额集中的形式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子公司将账户余额层层上划至母公司,母公司层层下拨资金至子公司,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在现代集团企业的快速发展下,外部环境的改变和内在的需求,采纳“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特别有必要。 一、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必要性 1.加速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 “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须要将集团与各子公司紧密的联系起来,放在一个共享系统内。在此共享系统内,规范统一的管理流程,依托集成的信息平台,构建国际化的资金管理运行体系,实现流程、信息和管理资源的全面优化、集成与整合,建立财务管理与业务

4、管理融合发展、协同管控和约束机制,加速了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 2.强化集团对子公司的资金管控实力 现代集团企业由于战略发展的须要,涉及业务板块越来越多,子公司数量也随之增多。怎样去管理众多的子公司,现代集团企业依靠资金池管理平台,将子公司的资金归集,进行集中管理,并实时监控,从而加强了对子公司资金的管控权,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融通、投资决策、收益安排和财务监控的效率。既维护了集团企业的整体利益,防范了资金风险,也提升了资金运用的透亮度,调动子公司的主动性。 3.优化集团对资金的配置 集团子公司现金流总量高,变动频繁,在“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集团企业与子公司通过ERP系统和合作

5、商业银行,依据资金效益最优化原则,来调剂集团内资金盈缺,将外部融资转变为内部融资,实现集团资金的内部共享,降低集团整体资金成本,发挥集团资金配置最大化。 二、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现状 1.资金运用效率不高 首先,从集团企业角度来看,集团企业在采纳现金池管理模式之后,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资金实时监控,实现了精细化管理。集团企业通过现金池对各子公司账户余额实行盈余调缺后,将闲散资金集中至主账户,只是单纯收取银行利息,而没有充分运用财务共享系统资源,利用剩余资金进行统一投资管理,去开展?a融结合的业务,发挥资金规模效应,盘活整个集团内部的存量资金,有效提高集团整体资金收益。 其次,从子公司角度

6、来看,由于集团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各子公司或部门信息独立,存在严峻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当子公司有资金需求时,错失集团内部融资的实惠政策,导致融资成本高。 2.额外风险增加 (1)“内贷”风险增加 在“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下,集团企业依据自身经营状况和资金结余状况,合理调剂资金,变外部融资为内部融资,不仅降低整个集团企业财务费用成本,而且可以避开子公司因账户余额不足造成透支,产生信用风险,从而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资金共享。同时,“现金池”资金管理将部格外部融资风险转移到了集团内部,当“内贷”资金不能按时收回时,集团的资金链将会受到波及,影响集团企业资金规划。此外,子公司若长期不

7、能履行偿还业务,会萌生违反“现金池”管理原则,摆脱集团企业的资金管控,从而加剧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 (2)集团企业法律诉讼风险增加 在“现金池” 资金管理模式下,集团企业和子公司的资金都集中在主账户中,在提高了资金流淌性和资金的利用率的同时,也会给集团企业带来法律诉讼风险。 比如,子公司与客户发生的合同纠纷,当双方协商未达成一样时,客户有可能向法院提起讼诉。在诉讼时效内法院有权冻结子公司的银行账户,在“现金池”资金管理模式下,有可能冻结的账户就是子公司次账户。假如“现金池”中次账户的资金被冻结,将会影响到整个集团企业资金池的管理。 (3)资金运作风险增加 “现金池”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下的资金

8、运作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信息泄露风险。集团企业会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主账户银行,因而这家主账户商业银行将拥有集团企业内全部子公司的信息。在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时代,信息是无价的,尤其资金信息。若公司机密的资金信息泄露,必定会对集团企业形成潜在的平安风险。 技术风险。“现金池”作为高端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和人员流淌,满意不了集团企业的需求,集团资金的平安和日常运作必定会受到威逼,风险增大。 资金平安风险。“现金池”模式将集团企业全部子公司的资金都集中在一家商业银行的主账户上,资金总额是巨大的,从而,将各子公司分散风险集中

9、到集团企业主账户上来, 一旦合作商业银行挪用了现金池主账户上的资金,将给集团企业带来不行低估的资金平安风险。 3.集团企业监控不力 首先,由于集团企业内所属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子公司会受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的影响。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集团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各子公司实行难度加大,会导致集团企业对其子公司管控不力。 其次,集团企业随着全球扩张和业务拓展的须要,不断并购目标子公司。随着各子公司在各自的行业发展快速,集团企业监控实力跟不上子公司发展速度。 最终,集团企业每年依据安排,都对集团内各子公司进行资金预算管理。但是,当各子公司资金预算与预算执行中出现较大偏差时,集团企业并

10、未实行相应的奖惩机制,导致各子公司资金预算只是走个形式,阴奉阳违。因此,集团企业的“现金池”资金管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集团企业“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的完善对策 1.规范“现金池”组织管理架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现金池”组织管理架构是集团企业对资金进行管理和配置的工具,由集团企业及各子公司组成。相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虽然各子公司受其控股,但各子公司也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独立法人,在组织运行中,从自身利益动身,必定会发生利益冲突和冲突。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现金池”组织管理架构建设。 (1)“现金池”组织机构流程再造 “现金池”中心不仅要与集团层面资金相关部门刚好沟通沟通,梳理和完善

11、资金集中安排流程,尽快完成各子公司资金需求的审批;而且还要理顺与各子公司有关资金部门之间的组织架构,规范其运作,保证运行畅通,信息互通有无,上通下达,从而使得各子公司快速的驾驭第一信息,便于作出资金决策,促使各公司的发展与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相吻合。 经过“现金池”组织结构流程的优化,将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再造,达到组织结构标准化、规范化和一体化,有助于集团企业对资金的统筹把控,调剂余缺后进行再投资;另外,也有助于各子公司对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的低成本融资,从而使得资金效率在整个集团范围内的提高。 (2)完善资金管理决策体系 资金管理决策体系,是指集团企业建立对集团“现金池”进行风险预判和监控的一个系

12、统,集团财务人员依据对资金集中监控和分析,调整资金余缺、配比内外部资金量。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现金池”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要求集团企业在一家商业银行设立一个主账户,各子公司在同家商业银行设立一个次账户,次账户依附于主账户,借助于商业银行,对各家子公司次账户进行日结管理。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各子公司次账户实体管理,了解各账户的资金动态,达到对资金的有效限制,从而精确地驾驭集团企业“现金池”规模、分布状态,为集团企业资金决策提出支持。 提升财务人员素养。资金管理决策体系是为集团企业及各子公司供应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实力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懂管理、财务学问、信息技术,而且还要懂金融。

13、在现代集团企业中,基础财务人员众多,财务高端人才严峻缺乏。 因此,对于在职的财务人员,针对他们的学问结构和专业水平,在集团企业内进行新学问新技术的定期培训,推广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此外,可以通过社会聘请,引进相关人才,充溢人才队伍,为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供应有力的保障。 2.加强集团企业财务内部制度建设,建立防范风险机制 (1)建立“内贷” 约束机制 在“现金池”模式下,子公司向集团企业申请“内贷”越来越普遍,如何防范“内贷”风险,保证“内贷”资金的平安,必需建立“内贷”资金约束机制。 集团企业对申请“内贷”的子公司,依据商业银行放贷的条件进行全面考

14、核,深化到现场对子公司进行尽调,了解子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确定它是否有偿还“内贷”本息的实力。假如有偿还实力,就不存在“内贷”风险。假如没有偿还实力,集团企业可以实行缓期偿还。在“内贷”期间,强化对子公司资金的管理和监控。这样有利于当缓期偿还困难时,干脆从子公司“现金池”次账户中强制扣款,维护集团企业利益。 (2)规避诉讼风险 在现金池模式下,子公司与客户的诉讼风险有可能殃及集团公司,干脆影响到集团公司外部和内部交易或信用等级,因此,集团企业应高度关注各子司的资金状态,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提高资金业务的透亮度。集团企业要求各子公司在?c客户、供应商等外部企业发生资金往来时,禁止用“现金池”中

15、的次账户,防范潜在诉讼风险。 (3)谨慎选择商业银行 对于“现金池”模式来说,集团企业与合作商业银行是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主要是依托合作的商业银行实现对各子公司资金集中运作和内部资金共享。因此,必需慎重选择合作的商业银行。 选择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现代集团企业大多是国际性的大企业,各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每个子公司都要在合作商业银行开设账户,这就要求合作的商业银行不能是地区性的商业银行,必需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外资银行,才能满意集团企业的发展须要。此外,合作的商业银行将拥有集团企业及各子公司的全部商业机密信息,因此,商业银行必需与集团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全部信息;此外,商业银行自身信用评级要高。 保证平安性。一是系统平安性。“现金池”业务系统是依托银行网络系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系统在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应当保证系统的平安性与数据的保密性。这就要求合作商业银行具有高端的信息网络技术人员来维护网络系统的平安与稳定。二是资金平安性。合作商业银行必需具备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并严格实行,以防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作他用,确保集团企业“现金池”账户资金的平安,随时满意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决策需求。 3.加强资金管控,提升集团资金限制力度 (1)强化集权管理 收回子公司财权。在“现金池”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下,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