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47909096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备考 选考)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4试题)新人教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吗?有些人对某些色彩高度敏感。科学家称这些人为四色视者,和我们这些三色视者不同,他们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也许普通人很难想象四色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学家的描述来窥探一下。视觉学家告诉我们,视网膜上有三种类型的感光细胞,分别用来感知蓝、绿和红,每种能分辨100个颜色等级。然后,大脑可以凭借指数递增的方式对这些参数进行叠加,从而让我们普通人分辨出100万种不同的色彩。一个真正的四色视者会在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多出一类感光细胞,其增加的100种颜色等级能在理论上使其分辨出多达1

2、亿种颜色! 对于不同河流,一个四色视者可以通过辨别细微的色差说出它们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而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望尘莫及的。并且,只有女子才会拥有这种超颜色视觉,这与基因相关,因为控制红绿两种视锥细胞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而只有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只有女性才会拥有真正的四色视觉。我们知道,在自然界,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早已拥有四色视觉,但关键的区别是,它们的第四种色位或在红外区或在紫外区,而我们人类仍在可见光区徘徊。虽然人们依旧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但却扩展了色彩的丰富度,所以还是可喜可贺的。而对于幸运的四色视者来讲,我们三色视者恐怕就是色盲了,因为我们无法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三幅似乎

3、一致的米黄色油漆作品,三色视者看不出其中的不同,而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这三幅作品掺杂了不同的金黄、灰色和绿色。所以,当我们同样面对海上夕阳下落的美景,由于感光细胞各有不同,我们眼睛中所呈现的色彩也许是不一样的。但是即便你我都是三色视者,都可以看到绿色树木、红色太阳和蓝色天空,那我们对色彩的内心感受就会是一致的吗?可能未必。因为有些东西只属于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当我们一起看到某些蓝色的东西,我们之间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我们的所见不仅融合了我们眼睛所接收的信息,还融合了各自的感受和记忆,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蓝色很宁静,还有人感觉蓝色很广阔。其他颜色也是如此,同样的红色,有人看到兴奋和热烈,有人

4、看到了血腥与残酷;同样的黑色。有人看到了黑暗,有人看到了深刻。我们使用相同的词语,用它们来分享彼此的感受,但实际上没人看到完全一样的夕阳景色,也没人对同样的景色有着完全相同的心理感受,我们可能永远不能体会他人所能看到的独特色彩,因为这世上没有人可以拥有相同的思维。(摘自大科技2012年12期)6下面关于“四色视者”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四色视者对色彩高度敏感,能看到四种不同的颜色范围,而这种能力是普通人群中三色视者望尘奠及的。B四色视者能说出不同河流的相对深度和浑浊度,借助的是他们在大脑中将颜色等级多次叠加后形成的色差辨别能力。C四色视者能靠眼睛分辨出更详细的色彩信息,是他们视网膜某个区域比

5、普通人多出了一类感光细胞。D四色视者都为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基因中拥有的两条x染色体上,具有能控制红绿视锥的细胞。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普通人的感光器官分别能感知蓝、绿、红三类色彩,每种分辨100个颜色等级,这些颜色等级又能让人们分辨出许许多多的不同的色彩。B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四色视觉与人类的四色视觉的重要区别在于,两者第四种色位所处的光区不同。C由于三色视者看不到红外或紫外光谱,相对于四色视者就是色盲,但他们在可见光区,仍可辨识1亿种色彩。D一般情况下,三色视者难以分辨颜色比较接近的油漆作品,但四色视者却可以分辨出其中掺杂不同颜色。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

6、项是A我们能看到各种景物和颜色,这都不只是靠眼睛来接收的信息,还有每个人各自心底的感受和记忆。B尽管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词语来分享彼此对颜色的感受,但同样的景色在每个人眼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C我们看到的颜色之所以存在不同,客观上,是每个人个体视觉能力的不同,主观上,是我们的感受各异。D无论三色视者还是四色视者,对同样的颜色和景物产生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相同。答案 1.6. D7. C8. B解析 1.6. “对某种色彩高度敏感的人” 而不是“对色彩高度敏感” ;B“多次叠加” 与原文不符;对象误用,应为“橙色光谱的某个区域” 而非“视网膜” 。7. “辨识1亿种色彩”

7、应是四色视觉者,且是“理论上” 判断。8. 原文为“可能未必” 。2.(四川省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节省能源的路灯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要是有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这就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那么这个感应器不能是通过声音产生的空气震动控制的,而是要通过车辆和行人对路面的冲击和压强而产生的路面震动控制,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否则就会阴差阳错,说不定是动物的叫声,路以外的喧哗声就让灯亮了,同样达不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倘若车辆、行人发出的声音很小,灯不会亮,那么就形同虚设,毫不起作用。汽车的行

8、驶、行人的走路,自然而然会对地面产生冲击和压强,使路面震动,这就可以利用路面的震动来控制路灯亮还是熄灭。假如有这样的一个装置,我们不妨先把它命名为“震动感应器” 。它可以安装在路灯的灯箱内,各个装置用一根金属棒与路面相连,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哪里有车辆或行人,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震动停止,灯在一定时间限定内自动熄灭。当然,为了减少装置的安装数量,可以由这样的一个装置控制多盏路灯,装置与装置之间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路中,也就是每隔一段路程安装一个,然后通过导线把装置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我们再来看一看“震动感应器” 的工作原理:首先,金属棒就是用来感应路面上有无震动的

9、。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 ,“震动感应器” 受到震动的刺激,命令由它控制的几盏路灯闭合开关发亮;车辆和行人继续经过下一路段,下个路段的“震动感应器” 同样受到震动刺激也使对应的路灯发亮,依此类推。同时,车辆和行人经过以后的路段的“震动感应器” 由于没有继续受到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不再使相应路灯继续发光。但要求这种“震动感应器” 灵敏度要高,而且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比如遇到特殊情况,遇到雷电天气或者工厂产生的高分贝声响使空气剧烈震动,也会经过金属棒传到“震动感应器” ,“震动感应器” 误以为震动是由路面传来的,使路

10、灯发光。只要在有路灯的公路上安装这种“震动感应器” ,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一切工作就交给机器来自动控制。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灭的情景,熠熠夺目,应接不暇,不也是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吗?在方便交通的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了能源。这种“震动感应器” 是为节省能源而设计,希望这种装置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巨大的作用。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先决条件,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5、下列关于“震动感应器” 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震动感应器通过金属棒来

11、感应路面有无震动,当路面上有车或行人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上。B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刺激使对应的路灯发亮,当车和行人经过后震动感应器没有继续受到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从而实现节能。C震动感应器灵敏度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遇到特殊情况,如雷电天气或工厂高分贝声响的震动也能分辨。D震动感应器各装置之间采用并联电路连接,通过导线把各装置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路面受到震动时对应路灯就会发光,照亮道路。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路灯上安装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B路灯的感应器控制与声控原理一样,

12、都是靠震动控制的,因此汽车按喇叭时震动感应器就会受到震动,路灯就会亮。C公路上安装了震动感应器,实现了自动化,一切工作就给机器自动完成,就不需要人力来控制供电了。D夜间的路灯因为已经安装了震动感应器,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灭,熠熠夺目,应接不暇,成为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现代化城市中安装的震动感应器已经在节约能源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B节省能源就是不能让能源损失。这样经济才会更好地增长,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C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是因为节省能源减少开支,促进经济增长,保护自然环境。D无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日常生

13、活中,都要力图以最节省的方式,尽可能办好每件事情,这是人类的共识。答案 2.5、答案 B6、答案 A7、答案 D解析 2.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的冲击,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上。而不是路面上有车或行人时,金属棒就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上。C、震动感应器” 灵敏度要高,只是一种设计要求,并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D、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而不是路面受到震动时对应路灯就会发光,照亮道路。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14、)。B、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C、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D、我们可以想象7.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是人类的想像,还未实现B、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C、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先决条件,不是因果关系。3. (2014广东,19-2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

15、学?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

16、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