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9090841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个案分析 社会心理现象:当然也是心理现象,但有别于一般的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人的心理上的主观感觉与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它在无形当中,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以下是我调查分析的个案“超女现象”时尚心理机制分析摘要:“超女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从许多领域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呢选取社会心理学角度,对“超女现象”的时尚心理机制展开分析,试图得出“超女现象”背后社会心理的原因。关键词:社会心理 时尚 心理机制1 问题提出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真人秀节目带来了轰动效应,其价值和影响已经远远超

2、出了这一个选拔赛的自身。时至今日,作为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超级女声”节目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04-12年,本文的描述将以第二届(2005年)为始,因为它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各年度“超级女声”节目中最为典型、并为社会最广大群体所关注的一届。据主办方权威数字表明,那一年“超级女声”节目的参赛人数多达15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参赛者队伍与其他任何节目相比都属罕见。此外,它可以与春晚相比的收视率(实破10%,具体为每逢周末的全国总决选收视峰值都可以达到4亿人左右,几乎赶上央视春节晚会)。多达100多家报道:此节目的媒体数量、数以万计的观众短信投票数(达1500万条),网上近百万条的评论文章等。也几乎

3、让我们每个人为之侧目! 本人对有关“超女”现象的许多评论及研究作了相关考察,发现对其从社会心理学方面研究的并不多,鉴于此,本文从“超女现象”时尚心理机制角度进行分析。2 时尚的心理机制分析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超女现象”属于社会时尚范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将时尚和流行做了相同的解释,即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上新近出现的或某权威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致消失的过程,又称时尚。时尚具有标新性、时效性、个性化、消费性、周期性等特点。而时尚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对于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超女现象”出现及其火爆的原因,有着很大的帮助,时

4、尚的心理机制主要有:第一,是人类本能地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以及对陈旧事物的厌弃的基本心理倾向。麦独孤在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就曾经将“求新”本能和“好奇”情绪、“反感”本能和“厌恶”情绪列为人类主要的本能和基本情绪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威廉托马斯也提出了人类对于“新鲜经验的欲望”是人的最主要的四大基本愿望之一。第二,人类“伸张自我”、“表现地位和个性”的冲动、“希望自由和进步”的冲动。是人们急于追求时尚的心理机制之一。因为,时尚有助于增强人自身的吸引力,帮助人们实现那些“在生活中未能实现的愿望”,并借此机会向社会展示自己,以获得社会的认同,这是每一个孩童都知道利用人类本能的“自我表现”。第三,大

5、众的模仿心理与趋同心理也是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机制之一。模仿是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做出相类似反应的行为模式,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正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是因为善于模仿”。除了人类模仿的心理机制影响外,笔者认为,人类有着合群的本能、服从的本能,也是时尚的心理机制之一。合群、服从的这种本能是社会大众、也即时尚的赶潮者们为了求得与周围人们保持一致,而不得不选择服从或从众行为。因为,时尚是一种社会力量,这股力量会对人们形成无形的压力,是人们难以抗衡的压力,因此,人们为了求得大众的一致,也会先后步入赶潮者的行列,成为时尚推波助澜的大众力量。以上讨论的时尚的心理机制,

6、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体系入手的,重点在于强调个体对新异事物的兴趣和爱好、自我表现的需要,以及群体和他人对个人的影响等方面。3 “超女现象”时尚心理机制分析 在对时尚的心理机制进行了长篇累犊的讨论后,让我们回到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上面:“超女现象”为什么会如此之火? 首先,“超女”作为大众文化。无论如何,媒介始终是一种中介。“超女”对于当代人心理态势的彰显是经由媒介并以大众文化为其主要依托的。人们,尤其大众,常常也是借助这种文化来获得自我表现。在“超女”这种大众文化中,我们首先看到的即是他们的平民时尚主义的一种观念。从资料来看,“超女”中的参赛者大多是以经济上划分的中下阶层为主的,(这也是整体大

7、众文化的主要观众群)他们可以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受益最多的社会群体。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有了改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或许出于无意识,人们本能地不愿意仅仅活着,总想要能够在尽情展示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时尚的欲望。因此,“几乎不设门槛”的“超女”节目的出现正迎合了他们暗藏已久的内心渴望。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借着这个舞台人们尽情地体验着人生的丰富多彩,或许哭与笑、成功与否都不重要,主要在于体验过程、丰富自己,感受时尚。而“超女”节目的“无门槛”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的舞台,极大的鼓励了观众做为非专业人的音乐业余活动,它更对人们,尤其是“中下阶层民众也应受尊重

8、和获得平等机会”给予了一种肯定。在聚光灯下、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超女们或唱自己编写的音乐,或翻唱以往只有明星才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唱的歌,如05年的超女“张靓影”翻唱的热情的沙漠和06年超女“唐笑”翻唱的九月等。或许曲终人散之后,舞台上留下的不止是超女的身影,它也有平民时尚曾经走过的足迹的见证。另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考虑,这“超女现象”与作为一种新兴社会时尚的心理机制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从社会心理学概念体系的心理机制来说,“超女现象”这种电视真人秀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娱乐节目主持+明星的传统模式,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与范式,符合人们内心“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而这些新兴

9、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又往往打着“个性”、“年轻”、“梦想”的招牌(如“我型我秀”),再次与人类“伸张自我”“表现个性与地位”的要求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从社会心理学概念体系的心理机制来说,“超女现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使得人们在追求个性,追求刺激的同时,不会冒着被整个社会孤立甚至被驱逐出群体的危险,既刺激,又安全。尽管李宇春与众不同地长了一张中性的面孔,唐笑有着不雅的举动等非理性社会事件,但这些现象谈不上社会越轨,依然可以被社会所包容。在这一前提下,“粉丝”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去喜欢自己心中的偶像,在释放自己个性的同时保住了其在群体中的安全地位。与此相反的是,吸毒、同性恋,杨丽娟式的疯狂追星,虽然也追求了“个性”,彰显了“自我”,但这些行为本身己构成严重的社会失范,必然不能被社会所容忍。“超女现象”较好地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平衡,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个体加入到这一社会时尚的潮流之中。 回顾整个“超女”现象,重新审视人们的心理状态,总会让我们思绪万千!尽管“超级女声”只是一个节目,但是,向我们每个人都看到的一样,在它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总能对社会上的人们产生一种时尚心理的追求,这可能也是主办方的举办节目的动因之一。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