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9090176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字词梳理1.正音浪淘尽() 周公瑾() 羽扇纶巾() 强虏()还酹江月()答案:淘,瑾,纶,虏,酹。2.辨音羽扇纶巾() 满腹经纶()华发() 华山() 精华()答案:,;,。3.辨形怀()握瑜() ()慎() ()奋()木()花()()巾() ()理() ()落()答案:瑾,谨,勤,槿;纶,伦,沦。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风流:杰出的、英俊的,或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故国:故地。灰飞烟灭:像灰烟般消逝,比喻完全消亡。2.词义辨析何尝 何曾“何尝”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或者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何曾”表示未曾。何必 何苦“何必”用于反问语气,表示

2、不必;“何苦”用于表示不值得,句末多带“呢”。何妨 不妨“何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为什么不”,二是用于反问语气,表示不妨。“不妨”是“最好还是”的意思。富裕 富余富裕:(财物)充裕,如:日子过得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辨析“富余”侧重于表示“剩余”。如:富余人员。意思较宽泛,可以指时间、人员、事物等。而“富裕”一般只指财物。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全能型的艺术大师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

3、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诗歌方面: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风格。现存诗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词方面: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林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2.探寻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作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赞颂周瑜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3.关于宋词词,又称诗

5、余、长短句。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仅是一首词的名称。词分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宋代词坛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主。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4.苏轼诗词名句集录(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6、(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1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7、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二首(其一)(1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合作探究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两个“笑”字蕴含了哪些深意?探究:词中的两个“笑”,因人不同,故蕴涵的深意也有差别。(1)词中的第一个“笑”出现在词人凭古咏史的狂想之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此刻的苏轼完全沉醉在周公瑾轻摇羽扇、谈笑风生中令曹操八十万大军溃逃覆灭的酣畅淋漓之中。这一笑,表面上是突出周郎成竹在胸、傲然取胜的神态,实则表达的是词人对前世英雄能得君王信任,建立不朽功业的羡慕,又隐喻自己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失意。(2)少

8、了君命、诚信,东坡就折断了实现人生理想的翅膀。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赤胆忠心不被神宗、哲宗、徽宗理解,自己聪明一世竟为小人所乘、政敌所用,落得个放逐天涯的结果。“多情应笑我”的“笑”字,包含了许多深意。这一笑是狂想之后清醒的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2.这首词的意境雄浑壮阔,与作者用词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功底,为什么?探究:三个词淘、穿、卷。(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出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用一个“淘”字,一下子推到了我们眼前

9、。可以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形象真切。3.有人认为“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对这种说法,应如何理解?探究:有人说“人间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人间如梦,自己的一生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他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于是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江月当中。纵观苏东坡的全部经历以及他所有的创作或者从他的内心来说,最后他很迅速地从这

10、种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了苏东坡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感情。真是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只有大自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所以他的感情就在这个地方来一个转折,也使他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因而苏轼的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间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

11、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本词意境壮阔,风格豪迈,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文苑小憩【美文欣赏】永远的苏武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挟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汉使谋反事败;

12、正气,苏武拒绝折节叛国;惊诧,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做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南望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誓言铭记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羊为伍;怅惘大漠飞雪,他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窑冰冷,他咽白雪啮毡毛;北海荒远,他“掘野鼠藏草实而食之”。他浑身的热血沸腾着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尽忠报国。雪花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用赤胆忠心敲响千古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

13、一段千古的神话,书写了一首铭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气节,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样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故事,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大漠的铁血男儿,用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贵,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诱降与坚韧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最好的归宿;忠心,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

14、与铭记的千载颂歌!啊,我们永远的苏武!【赏析】 本文紧扣“忘记与铭记”的话题行文,开篇不凡,全篇气势宏阔,给人心震撼的力量。内容上巧妙地把历史人物苏武的忠贞爱国的事迹与话题紧密结合,歌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了正气,主题鲜明突出。作者在使用材料时,对历史故事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独特思考。语言有文采,对偶句、排比句的大量运用,整句散句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来感人至深。记叙抒情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大家文坊】诗人的执著和超脱周国平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苏东坡曾把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这正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著。真的,诗人性格各异,可都是一些非常执著的人。他们的心灵好像固结在童稚时代那种色彩丰富的印象上了,但这种固结不是停滞和封闭,反而是发展和开放。在印象的更迭和跳跃这一点上,谁能比得上孩子呢?那么,终身保持孩子般速率的人,他所获得的新鲜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