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生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900260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与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药与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药与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药与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与生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与生活中医药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是中国古代人创造的伟大科技成果。中医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汉代以后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又逐渐充实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中医基本理论体系是阴阳五行说,诊断疾病是四诊,即:望闻问切。中医惯用“辨证论治”,是依据“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辩证。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中有:“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

2、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这说明中医与西医在疾病成因理论上是不同的。例如,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引起的外感症,是常见病、多发病。而西医认为,普通感冒是由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流行性感冒是由多种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而在对症治疗的方法上也是不同的。西医着重于杀灭病源。而中医以

3、五味的不同作用分别对症不同的外邪,如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中有:“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澹,以苦燥之,以澹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中医的另一个不同于西医的地方在于对同一类型的病症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药物,即中医的辩证论治。例如,中医对待感冒,以病因的不同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4、,咳嗽,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对于风寒感冒,可选用具有解表发汗,疏风散寒功能的中药,如荆芥、麻黄、紫苏等。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有汗或汗出不畅,咳嗽,痰黏或黄,咽干,口渴想喝水,鼻塞,流黄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对于风热感冒,可选用具有疏风清热,解表,利咽功能的中药,如柴胡、薄荷、连翘、蝉蜕等。若咳嗽较明显,可选用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功能的中药,如桑叶、菊花、桔梗等。热象较重者,可选具清热、解表功能的中药,如忍冬藤、柴胡、枇杷叶等。毒热症状较重者,可选用清热解毒的板蓝根、黄芩、连翘等。气虚感冒一般见于平素气虚,反复感冒,多为感冒风寒,恶寒症状较轻,但迁延时间

5、较长,发热轻,怕冷,伴有气短乏力,苔白,脉弱。而对于气虚感冒,多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功能的紫苏、前胡,加党参、茯苓、羌活、川芎等。中药里最清火的是石膏,最发汗的是麻黄,最温里的是附子,最泻火的是黄连,最补气的是人参,最消食的是神曲,最止痛的是延胡索,最退黄的是茵陈,最安神的是酸枣仁,最驱虫的是使君子,最泻下的是大黄,最补阳的是鹿茸。中医重要典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巨著。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诸病源侯总论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病理学著作。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著作。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学著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6、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著作。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方剂书籍。中医药的著名使用要则:十八反: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及;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基本药物是19种,基本配伍是16对。十八反是现代药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经多年实验的结果证明:十八反是一定条件下的配伍禁忌。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

7、硝难合荊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最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谧炙莫相依。十九畏列述了9组19味相反药物,具体是:硫磺畏朴硝(包括元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包括母丁香)畏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牛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现代实验证明“十九畏”也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甚至同用对某些疾病,尤其是沉疴痼疾显示出一定疗效。目前,我国大约有七十种常用有毒中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由于它们含有多种天然的有效成分,对许多疑难疾病的治疗呈现出良好的前途。有毒中药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

8、部分,是中医治疗各疑难杂症的“将军”药,也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希望之一。有毒中药用之得当,可起沉疴于顷刻,用之不得当,则伤性命于瞬息。例如,陈竺院士应用砒霜治疗白血病取得成功。砒霜在治疗肝癌方面也有应用。从斑蝥毒素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被国际上广泛应用于癌组织的血管生长因子抑制物质,医学家们称为S-YEGF,它能让癌细胞组织血管收缩、栓塞,从而切断癌细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血液供应,使其无法得到血液、氧气、营养而发生扩散、转移。另外,用相思子毒素治疗癌性腹水、白血病、肺癌、子宫癌、卵巢癌、直肠癌;蜈蚣治疗各种结核;蜂毒治疗风湿性疾病;水蛭治疗血栓疾病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些使得有毒中药的研究成为世界热门课题。中药对我们的影响是随处可见可感的,在文学上也是触及颇多的。例如有中药名作联的:白头翁苍耳子白头翁牵牛过常山,遇滑石跌断牛膝黄发女炙草唯熟地,失防风烧成草乌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蔻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