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89996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能正确读写比,理解比的各局部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2.经历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究过程,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理论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才能。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局部的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

2、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就藏着许多数学奥秘,想知道吗?那我们就带着这份好奇开场我们今天的学习。 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柯南侦破案件。设置悬念。 出示老师和学生年龄,请学生列算式表示出老师和学生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 老师小结,引出“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课件出例如1,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老师引导: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学生完成例2。 如今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比吗?在数学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

3、个数的比。 关于比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呢?组织学生自学比的各局部名称,请学生汇报。 2.深化理解 请学生用比表示老师和学生年龄间的倍数关系。 老师年龄:学生年龄 学生年龄:老师年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交换比的前后项位置,比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不能颠倒顺序。 3.提醒比值的含义 提醒比值的含义,以例2为例讲解,学生试求比值。 4.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比与分数、除法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络和区别呢?请学生汇报。 5.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6.体育比赛中的比 体育比赛中常看到3:0,你对这场比赛中出现的比有什么看法? 小结: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数学中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三应用拓展 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1.理解人体中有趣的比,解决导入局部的问题。 2.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小结:比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它,在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比,只要我们多观察、多考虑,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2412=2 = 24 : 12 1224= 12 : 24 在数学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53= 5 = 15 : 3 | | | | 比 前 比 后 值 项 号 项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