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89930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六个问题在钢琴教学中, 存在着六个值得引起重视的基础性问题: 节奏意识、声音概念、准确读谱、和声感觉、层次分离、语气语态。节奏意识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普遍重视基本功训练,在于手指力量、触键状态、跑动速度、动作准确等方面,但对于节奏要素的集中训练往往不够。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我们可以从残存的化石骨骼中判定蓝鲸或是恐龙,尽管它们的皮肉内脏早巳荡然无存,但只要有骨骼存在,这一物种的基本形态就能被准确判断。因此,节奏是一项需要进行单独训练的基础元素。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节拍层面与节奏层面。节拍不等于节奏。但学生在弹奏一首作品中首先不能没有准确的节拍。现在在节拍与节奏

2、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有相当大数量的学生弹琴不太数甚至完全不数拍子。有的竟认为节拍“不是重要”的,这是很大的误解。我们需要做严格的节奏分解训练:从一拍一音、一拍二音、一拍三音、一拍四音,到一拍五音、一拍六音、一拍七音、一拍八音的均匀分割训练,首先能灵活均匀地唱出上述节奏分割, 然后才能在手上弹均匀。 应由意识领先, 加强节拍意识。例如,贝多芬 c 小调第五奏鸣曲 ( 作品 10 之 1) 第二乐章,其基本节拍单位为 “2/4”, 但每个四分音符被切割为 1/2 、 1/4 、 1/6、 1/8、 1/12、1/16 、 1/20 、 1/24 ,甚至 1/28 。也就是说,每个十六分音

3、符被切割为7 连音。这样每个四分音符就包含28 个小音符。类似这样的乐章,必须先取得对节奏比例关系的正确感觉,才能正确演奏。又如,另一首 c小调第 32 奏鸣曲 (作品 111)第二乐章,其基本节拍单位为 9/16 。每小节基础节奏单位是3 个八分附点音符。这一乐章全部以“三分法”为节奏单位基础,每个八分附点切割为 3 个十六分音符,每个十六分音符又切割为 3 个三十二分音符,每个三十二音符更被切割为 3 个六十四分音符。 这样以 3 为分割基础的切割方式, 使节奏时值以 1-1/3 1/9 1/18 1/36 的比率构成网络。 这需要更加复杂而严密的节奏比率感觉作为整个乐章的基础。2 节奏是

4、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音乐的脉搏、音乐的心跳。节奏是第一而且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构成一首音乐作品,任何其他音乐要素,如旋律、和声、对位、配器等等都可能没有,但绝对不可没有节奏,否则不成其为音乐。我们对节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以致内心缺乏节奏律动感。3 节奏律动直接决定音乐的性质。比如 3/4 ,就不是一句“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所能概括的。 3/4 拍中有文化差异、地域差异、 民族差异、 时代差异、 性格差异。 例如法兰西宫廷的小步舞曲的 3/4拍高贵典雅, 富有贵族气质; 西班牙的宫廷萨拉班德的 3/4 拍严肃庄重,大开大合;维也纳宫廷的圆舞曲的 3/4 拍灵巧华丽,显示沙龙气息;波兰

5、民间的波罗涅兹的 3/4 拍强烈有力,充满男性活力;同为波兰民间玛祖卡的 3/4 拍则以其飘忽多变的舞步改变着重音位置, 所有这些 “重音”都不是绝对的,都是蹬脚舞步的感觉的体现。4 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所谓 Rubato 这个词来源于Rob” ,即“挪用”。“挪用”与“贪污”的不同在于一个拿了钱要“归还” ,而另一个则不“归还”。但事实上这一概念并不完全准确。kubato 并不在于“还”与“不还”,而这种“弹性节奏”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节奏形态,它是“无级变速”性质的节奏变量,这种变量只有在匀速紧缩或匀速放宽的“橡皮筋”方式中才具合理性。5 对复节奏现象缺乏足够重视。在从古到今如库普兰、巴赫、莫

6、扎特、肖邦以及许多作曲家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复合节奏。这需要右手与左手各自处于不同节奏律动网络之中,使不同节奏律动各自独立起 来。声音概念我们普遍对钢琴发声原理,发声过程及状态、钢琴声音如何从手指触键转化为机械运动、琴槌击弦不甚明了。钢琴是件什么乐器?在萨克斯和霍恩伯斯特尔的乐器分类中,钢琴的“处境”相当尴尬,无论“体鸣” 、 “膜鸣” 、 “气鸣” 、 “弦鸣” 、 “电子”等均无法确切体现钢琴的发声特征。从与人体关系的远近衡量,声乐是最近的,就在人体之中,但正因为如此,也最“不识庐山真面目” 。古琴、管乐等由人体的一部分直接接触乐器发声;提琴、鼓、扬琴等由人体通过某种工具接触乐器发声;而钢琴

7、却由人体接触机械系统的延伸琴键,再通过机械系统对力的传送,由琴槌击弦发声。这一复杂的力量传送过程使演奏者难以感受“发声点”的真实状态。可以说,钢琴是与人体关系最远的一件乐器。钢琴的声音也十分奇特。一方面,它有着最复杂的声波频谱,较之正弦波的长笛、三角波的单簧管,甚至复合波的小提琴,钢琴声波形态尤其复杂;另一方面钢琴琴弦振动又产生广谱泛音,其泛音之广泛,之强烈,均很难有其他乐器可与之匹敌。由于钢琴是琴槌击弦发声,其基本形态犹如“撞钟” ,发声点的好坏决定了“第一音质” 。但其基音发出后,随之持续的振动状态,共鸣大小、泛音多少构成了钢琴的“第二音质” 。这对钢琴音色的质地、变化、状态都起着极大作用

8、。也正由于钢琴基本音质“敲击性” ,使其声音带有孤立性、分离性、不连贯性和衰退性。因此,使钢琴发出连贯的、富有共鸣的、充分振动的、产生丰富泛音的声音,成为每位钢琴演奏者最根本的“技术课题” 。换句话说,演奏钢琴就是要在不歌唱的乐器上使之歌唱,不能持续的乐器上使之持续,使单一的音色为之多变。只要充分观察琴槌与琴弦触击状态,就能明了,及时地使琴槌“释放” (release) 是使琴弦充分振动的基础。促使琴弦能有效振动,是钢琴音质好坏的核心。从钢琴受力状态而言,有击力、重力、压力、渗力、反力之分。 琴弦的振动又有整体振动( 发出基音 ) 、 分段振动 ( 产生泛音 ) 、持续振动 ( 保持声音的时间

9、值) 三个重要方面。如果与拿用小木棍敲击水晶杯做比较,只有具备:a.集中的力;bo极快的触击速度;c.极快而有弹性的释放这三个条件,才能使水晶杯发出透明、持续、响亮、圆润的音响。其中前两个条件使其充分振动,第三个条件使其持续振动,否则其振动过程就要受到阻扰。从钢琴发声过程考量凡具备: a 力的准备;b 准确的触击;c 。逐渐发出泛音; d 持续音响的增长,四个阶段的声音才是完善振动的。因此,对于良好钢琴音质的标准可用以下四个标准衡量: 穿透的集中音头 充分的琴弦振动 丰富的泛音结构 持久的声音延续达到优良声音品质的要素: 发声点的寻找release 的速度 力量传递的方向 音之间的走动方式对改

10、善音质的四项目标:a音头的圆润性磨圆b. 音束的穿透性凝聚c泛音的丰富性波动d抗衰减的持续性高速释放在声音概念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 声音模糊,缺乏音头质量,触键不集中,声音缺乏穿透性。声音偏浅、飘、虚。2 声音压死,力量太往下,致使声音缺乏空间、缺乏共鸣、缺乏泛音。声音偏硬、炸、死。3 对声音缺乏想象,缺乏个性,缺少变化意识。较普遍的问题是:只注意轻一响的变化和对比,缺少不同音质之间的声音对比和变化。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声音的大小只是量的差别,并不意味着音乐性质的改变。只有声音的质地不同才体现出音乐内容的本质和性格。声音质地相同的可以体现为大的 ( 响的 ) 或小的 ( 轻的 ) ,却代表着同

11、一的音乐性格。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开端的三个G虽然音量极弱,声音极轻,但质地却极凝聚,极集中,充满内在的力量。它从性质上与紧接着出现的ff 的双八度 G 是相同的。 音质就犹如物质材料, 可能是泥土, 既松且散;可能是石头,既硬且糙;可能是钢铁,虽亮却流于尖锐;可能是黄金,充满光辉,但不若钻石,颗粒小而透明,无比坚硬但富于光彩,毫无杂质,纯粹高洁。因此,声音质地是音响的材料构成,什么样的“材料”具备什么样的“性质” 。只有声音质地的改变才真正体现出音乐内容的变化。准确读谱对于专业学生而言,如有音高读错、节奏读错实属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但目前尚有若干此类问题存在。在我校教学中,对读谱粗糙的现象主要

12、表现在:1 音符的时值,只注意发音点,不注意消音点。普遍时值不确切。2 不注意休止符。休止符在音乐中有重要表现意义,有时是重拍,有时是气口,有时是呼吸,但大量休止符被忽略,比如贝多芬 c 小调奏鸣曲 ( 作品 10 之 1) 第一乐章第一小节的十六分休止符是个极具性格的“时值” ,它的存在使这一“火箭”主题充满活力。3 分句错误。一个音符究竟是前一短句的末尾还是后一短句的开端,代表着相反的音乐句法和语法语调。意义也会不同。经常遇到把乐句划破的情况,因此要从乐思的构造出发决定乐句的组织。4 留音时值不足。5 . Aniculation 如:用同样表示短时值、的区别。6 装饰音的分组、分句、个数与

13、其他声部的配合等等。7 因理论知识背景的缺乏造成错误。读谱的高级层次在于透过乐谱了解并体验隐藏在音符背后音乐的内涵和意义。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加深认识的问题。需要经过不断学习, 总结经验, 才能慧眼识谱, 看出其中隐藏的信息密码及组织奥秘。和声感觉学生普遍存在不听和声的毛病。钢琴音乐组织的基本方式在于其时间性和空间性。一方面,钢琴音乐的各层次有着横向的关系、进行和组织;另一方面,在每个节奏点上,各层次的声音又同时构成和音。在钢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浪漫主义或印象主义作曲家才注意和声的色彩。巴赫作品中大量留音构成十分不协和的音响,他的半音阶幻想曲及赋格 中半音和声给人强烈震撼。 在戈德堡变

14、奏曲 中,主题以纯洁的五度为主体的和声与第 25 变奏小调段落充满半音的复杂和声之间强烈的对比同样激动人心。舒伯特许多作品纯粹以心灵中和声色调的千变万化扣人心弦。就是使用和弦相对集中简单的贝多芬在 C大调第 21 奏鸣曲 ( 华尔斯坦 ) ( 作品 53) 第一乐章展开部中,出色地以不同和声不同色调的变化,创造了绚丽的音响色彩。因此,弹奏钢琴应当随时注意倾听每一个音响所包含的意义,它的色调,所暗示的情感因素,所引发的听觉体验。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和声问题上,较普遍的问题有:1 在长音符时,不听该音符在延长值与其他运动声部所构成的和声。这些和声十分重要,尤其在留音、悬挂音时所产生的不协和音程或不协

15、和和弦的紧张度。2 在分解和弦时不听其和声色彩的变化。通常需要先把分解和弦作为整个和声弹出,在获得和声色调后再演奏分解形态。3 在重复和弦中不注意内藏的和声节奏。4 不注意在和声进行中重要的或可能存在的对位隐伏线条。5 不注意和弦相互关系中的紧张度变化情形及由此引起的倾向性、目的性、对比性。6 不注意听各和声层次之间相互关系,使和弦平面化。这在许多以大和弦为主的乐曲中尤其明显。层次分离现代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层次分离、音色分离、立体分离。钢琴音乐的最大弱点是其乐器的单一音色性质,而且其声音一旦发出,只能渐弱、衰退、消失,难以持续,难以连贯,难以歌唱。这就尤其需要在钢琴演奏中具有强烈的配器意识、想象、追求,赋予钢琴声音以各种不同乐器的音色,实行“配器” 。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两只手、十个手指相互之间的高度独立和分离。只有在十个手指能各自独立地奏出不相同的声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